弗朗索瓦·拉伯雷的一生是怎样的呢?

如题所述

弗朗索瓦·拉伯雷(1495?~1553),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最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他出身于法国中部图尔省希农市一个律师家庭,早年受僧侣教育,在僧院里就已研读古希腊文学和哲学。

不久,他和毕代通信,到法国各地游学,和散居各地的人文主义者讨论问题。游学时期,他广泛地接近人民,增加了对社会的认识。他对数理、医药、考古、天文、植物等都进行过钻研。

1530年后,他在里昂行医,是法国最早研究解剖学的医生之一。他不仅在医药上设法减轻病人的痛苦,还写些故事供他们消遣,他的文学创作就是这样开始的。

长篇小说《巨人传》共5部,1532年后陆续出版,被巴黎大学和法院宣布为禁书,拉伯雷先后到意大利和法国小城躲避。

《巨人传》第一部的主人公是国王格朗古杰的儿子卡冈都亚。他生下来便会说话,喝1.7万多头母牛的奶,他的衣服用1.2万多尺布制成。这种夸张的描写是要说明人的力量是巨大的。

卡冈都亚最初受中古经院教育的毒害,后来人文主义教育才把他解救出来。他到巴黎旅行,在实际生活中得到锻炼。这时,他的国家受到邻国国王毕可肖的侵略,他率领若望修士等击退敌人。战争结束后,他建立德廉美修道院酬答若望的功劳。

第二部的主人公是卡冈都亚的儿子庞大固埃。他一开始就受人文主义教育。祖孙三代巨人,一代比一代受到更好的教育,一代比一代幸福,反映了作者的人类不断进步的思想。

第3部用很多篇幅讨论巴汝奇要不要结婚的问题,在这里作者对宗教迷信加以揭露和嘲笑。随后庞大固埃、若望修士和巴汝奇等一起出发到世界各地寻找“神瓶”。第4、5两部写他们在旅行中遇到无数骇人听闻的事。

第4部的第5章到第8章写巴汝奇和羊商斗智的一段是书中最精彩的故事之一,饶有民间故事风味。第5部的讽刺比前四部更尖锐,对违反自然、反对科学的教会势力和危害人民的封建司法作了猛烈的抨击。庞大固埃一行人走过许多地方后,终于找到了“神瓶”。“神瓶”给他们的答复是:“喝呀。”作者的意思是教人吸取人类的知识,以此来武装自己。

拉伯雷在《巨人传》第5部的序言里谈到他为谁写作,他形象地说,他“要伺候石工,替石工烧火煮饭。”小说中的巨人在法国民间创作中早已存在。格朗古杰是15世纪一个民间笑话中的人物,卡冈都亚的名字早已流传于民间故事里,庞大固埃曾经在中古时期的神秘剧里出现过,他为人机警,喜欢恶作剧。《巨人传》中穿插着一些民间故事,赞扬劳动人民的善良品质,歌颂他们的勇敢和智慧。

拉伯雷的巨人思想贯穿在整部作品中,体现在3个巨人的形象上。他们食量过人,纵情享乐。作者以赞赏的口吻肯定他们的享乐人生观,这是对僧侣主义和禁欲主义的嘲讽。另一方面,他又把一些优良品质赋予他的理想的巨人。

格朗古杰爱和平,爱人民,他的国土被敌人侵略时,他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统治地位,而是人民的利益。卡冈都亚对教会很不恭敬,巴黎圣母院是教会权威的象征,卡冈都亚却把它的大钟从钟楼上取下来,作为马铃,使巴黎大学神学家们惊惶失措,乱成一团。

他指出教会是是非丛生之地,修道生活是违背自然的。他主张人们自由发展,不受宗教教条的束缚。庞大固埃体现出文艺复兴时期的好奇心理和创造精神,他游历冒险是为了探索宇宙的秘密,寻求真理。

这3个巨人的形象虽然表面上荒诞不经,甚至使人觉得不可思议,但实际上作者是把他们作为人的力量的象征来塑造的。16世纪新兴资产阶级意识到,要解放被封建制度束缚了几百年的生产力,人的力量的解放是首要问题。卡冈都亚和庞大固埃是知识渊博的人,是人文主义者拉伯雷的理想人物。

如果说巨人的形象主要是用浪漫主义手法表现出来的,那么在巴汝奇的形象上则有较多的现实主义成分。他是法国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时所产生的一种人物类型,他用狡猾方式进行剥削,谋求个人利益。他向老百姓借钱,说尽一切好话,钱到了手,老百姓休想他还债。他有时也会吃点亏,但有仇必报。羊商因为得罪了他,便把命丧在他手里。可是,拉伯雷对这个资产阶级典型人物是同情的,说他是“世界上最好的好孩子”,把他写成狡猾中有幽默,非常乐观,他在庞大固埃等人消灭害人的恶魔和邪恶的巨人时,也起了一定作用。

拉伯雷对僧侣有深刻认识,揭露他们的寄生性和腐朽性,但他也塑造了出身于下层僧侣的若望修士的理想形象。修道院遭受劫掠,院长和其他修士慌成一团,“以唱赞美诗和做祷告来抵抗敌人,用美丽的词藻来祈求和平,”若望修士却立刻拿起武器,抗击敌人。他为人诚实,心地善良,尽管语言粗野,但直爽可亲。

《巨人传》的主要特点是揭露性强。作者认为宗教迷信妨碍社会向前发展。巴黎大学的神学家妄想统治精神世界,他们成为拉伯雷嘲笑的对象。他指出巴黎大学经院哲学的唯心主义实质,讽刺安岱雷希王国的女王把抽象、本质、外形、概念、想象这“五种元素”作为主要食粮。他揭露反动的罗马教廷,说它是“对世界的威胁”。

他愤怒抨击封建司法。穿皮袍的猫王是非常可憎可怕的畜生,是非不明,曲直不分。它们的法律好比蜘蛛网,专捕捉小苍蝇小蝴蝶,不敢惹大牛蝇。它们身上挂一个开口大口袋,用来接受贿赂。拉伯雷继承了法国中古城市文学的传统,对后来的讽刺文学有很大影响。

《巨人传》里所描写的德廉美修道院体现了作者的社会理想。在这个修道院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是尔虞我诈,而是互相信任。不论男女,都可以随时进院修道,也可以随时退出。他们不受任何教规的约束,“可以光明正大地结婚,人人都可以发财致富,自由自在地生活。”修道院只有一条院规:“做你所愿做的事。”拉伯雷所标榜的社会原则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个性解放的要求。

拉伯雷认为解放人的力量要通过教育。因此,教育问题在《巨人传》里占很重要的地位。拉伯雷强调教育要把体育锻炼包括在内。他批判中古经院教育窒息“人的天性”,提出新的人文主义的教育方案,主张使人全面发展,把人培养为“全知全能的人”,也就是适应当时资产阶级需要的人。他特别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人类只要掌握了科学,在学问上成为巨人,就有力量和黑暗势力作斗争,为人类创造美好光明的幸福世界。

《巨人传》没有严密的结构。第一、二两部还有一定的脉络可寻,故事围绕着卡冈都亚和庞大固埃两个巨人的经历而发展。最后3部只凭庞大固埃等的游历冒险这条线索把故事无限地延长下去。作者利用这种结构形式,在广阔的背景上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和罪恶。

拉伯雷特别注意人物外形的描绘,但有前后不一致之处。庞大固埃在第3部还是个魁梧的巨人,第3部以后却好象和平常人一样了。《巨人传》的语言富于创造性,有时气势磅礴,热情充沛,有时庄严雄辩,但也有一些段落流于庸俗粗野。

拉伯雷大量运用各行各业的语言,这说明他对社会下层的行话也很熟悉。他往往一连使用几个意义相近的词来描写一个动作或表达一个概念。这是拉伯雷的夸张手法的一种表现,同时也说明16世纪的法兰西语还未固定下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