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的诡计》—囚徒困境:选择正确策略保持优势

如题所述

博弈所需的四个要素
囚徒困境是博弈论中的非零和博弈,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它揭示了个人最佳选择并非总是团体最佳选择的现象。
案例1
对于两个纵火犯来说,他们只有两个选择:1. 主动坦白,可能会减轻处罚;2. 保持沉默,可能会面临原有处罚或更重的处罚。从个人利益出发,他们可能会都选择主动坦白。但他们忽略了对方选择对自己选择结果的影响。实际上,如果两人都主动坦白,他们都会被判刑10年;如果两人都保持沉默,他们都会被判刑1年。
类似的案例还有三只老鼠偷油和鹬蚌相争。
在博弈中,当你做出决策时,周围的人也在做决策,并且这些决策会相互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个体间的利益可能发生冲突,但也包含一定的合作因素。因此,在做出决策时,需要考虑这些冲突,并注意发挥合作因素的作用。
人们在选择策略时通常有明确的目标,即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案例2
决策心态:双方都想获得比对方更多的赔偿。因此,他们会猜测对方的出价,并不断压低自己的价格。最终,航空公司获得最多收益。
博弈论的基本预设是人都是理性的,也就是说,人们总是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一旦陷入“囚徒困境”,其中任何一方都无法独自获益,即使双方都有合作的意愿,也很难达成合作。
三个和尚没有水喝,除了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付出越少越好,坐享其成越多越好,还有工具资源的限制。
有限的工具资源使得他们不得不合作,而合作的过程就会产生利益冲突。
解决方法是制度约束——轮流值日挑水。
人原本是自私的,即使利己之策会损害集体利益,人们也会选择利己之策。正是人类这种自私的本性导致了大量的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冲突的“囚徒困境”。
案例3
出于“理性”,牧羊人会选择增加更多的牲畜。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
即使在双方有共同利益的情况下,人们也会优先选择竞争,而不是选择对双方都有利的合作。这种现象被称为竞争优势效应。
“零和游戏”的结果是,虽然游戏有输有赢,但整个游戏的总成绩永远为零。
因此,公共品问题一定要有人协调和管理。
公用地悲剧的防治有两种方法:
在销售链中,厂家和商家都希望增加销售量来提高收益,并且促销活动可以提高销售量。关键是这个促销活动由谁来做,谁来承担这部分损失。
解决方法是:在商家促销的同时,厂家也投入部分广告的支持,这样二者的合力会使利润的增幅增加,使各方的利益最大化需求都得到保障。
上例中,如果厂家能在自己不投入或者少投入的情况下,也有能力使商家保持长期的投入,那么厂家的获利将肯定大于商家。
最成功的案例是娃哈哈的“联销体”策略。
娃哈哈要求经销商向其缴纳保险金,同时以高于银行同期利率向经销商支付利息。
即博弈的一方(实力更强的一方)必须主动通过可信的承诺,向另一方表示合作的善意。
娃哈哈成功地将自己和经销商绑定在一起,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