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大明湖客亭的记载有哪些?

如题所述

趵突泉水北流入大明湖,大明湖上建有客亭,客亭左右植有楸树、梧桐树,树冠可以背遮阳光。人们在此俯身可见池中的游鱼,举头可观树上的鸟雀,人和环境交融在一起。

唐代诗人杜甫青年时期,曾两度东游齐鲁。745年,诗人杜甫游历济南,适逢北海太守李邕至济,李邕在古历下亭设宴款待杜甫和济南名士,杜甫遂作《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诗,其中的“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两句,传诵千古。

李邕亦作《登历下古城员外新亭》,诗写道:“负郭喜粳稻,安时歌吉祥。”

据考证,古历下亭,就是上文《水经注》中提到的客亭。

北魏至唐代的几百年间,济南老城西北一隅有一片水域,在《水经注》中称其为“历水陂”,这就是北魏至唐的大明湖。陂者,池塘也,可见当时的大明湖水域并不大。

历下亭在大明湖中小岛上,因南临历山而得名。历下亭历史悠久,历经沧桑,位置多有变迁。

北魏时在五龙潭处,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将之称为“客亭”,是官家为迎宾接使所建,唐代初期更名为“历下亭”。

据《旧唐书》记载,天宝初年,齐州曾改为临淄郡,故此亭当时也称“临淄亭”。杜甫在《八海右古亭历下亭哀诗》中有“伊昔临淄亭”的诗句。

唐朝末期,历下亭渐废。北宋曾巩在齐州任职时,将亭重建于州宅后。之后,屡有兴废。

至清朝初期,山东盐运使李兴祖购买乡绅艾氏的地产,在大明湖重建历下亭。其规模比以前宏大,坐北朝南,檐额为“古历亭”。竣工后,又在亭西偏南,筑土垒石,建轩宇3间,轩西为宽阔的水域,晴空下,天光水色,一片蔚蓝,故题额“蔚蓝轩”。后来内立1748年乾隆皇帝《大明湖题》诗碑。

此后,历下亭的规模和形制又有变异。亭矗立在岛的中央,八角重檐,攒尖宝顶,红柱青瓦,斗拱承托,饰以吻兽,蔚为大观。

亭身空透,檐悬清代乾隆皇帝书写的“历下亭”匾额,内设石雕莲花桌凳。

亭北为“名士轩”,是历代文人雅士宴集之地。该轩坐北朝南,面阔5间,匾额“名士轩”。轩内西壁,嵌唐天宝年间北海太守、大书法家李邕和大诗人杜甫的线描石刻画像。东壁嵌有清代诗人、书法家何绍基题写的《历下亭》诗碑。

整个岛上,亭台轩廊,高低错落,花木扶疏。春天,修竹婆娑,翠柳笼烟;秋日,湖水荡漾,荷花溢香,凉风徐徐,令人心爽,被称作“历下秋风”,为古时济南的八景之一。

据史书记载,在820年,济南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沿护城河到大明湖北岸一带修筑了高大的城墙,因当时城西有古大明湖,城北有鹊山湖,筑城用土只能在城墙内挖掘。

城墙筑好后,形成了城内北部和西部地区大片低洼地,加之湖底由不透水黏土和火成岩构成,于是城中诸泉水在此汇集潴积,形成大片水域,大明湖开始形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