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写的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与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作者是谁?

作者是谁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与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出自《自由与爱情》,是匈牙利诗人裴多菲1847年创作的一首短诗。

裴多菲(Petöfi Sándor,1823年1月1日-1849年7月31日),出生于萨堡德沙拉斯,匈牙利爱国诗人和英雄,自由主义革命者,匈牙利民族文学的奠基人。

他发表《酒徒》,从此开始写作生涯,代表作有《自由与爱情》《雅诺什勇士》《使徒》《民族之歌》《反对国王》等,死于瑟什堡战役。

匈牙利货币上的裴多菲


裴多菲·山陀尔《1823—1849》匈牙利爱国诗人,欧洲1848年革命的战士和歌手。他以诗歌为武器抨击封建势力,同时手执军刀,跃马疆场,同俄奥侵略者斗争,为了民族的独立与解放,最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牺牲时年仅26岁零7个月。


裴多菲出身于一个贫困的屠户家庭,父亲是一名贫苦的斯拉夫族屠户,母亲是马扎尔族的一名农奴,按照当时的法律他的家庭处在社会最底层。他做过演员,当过兵。少年时期的流浪生活使他有机会同劳苦人民接近,进一步熟悉他们的生活。




尤丽娅


1846年9月,23岁的裴多菲在舞会上结识了伊尔诺茨伯爵的女儿森德莱·尤丽娅。这位身材修长、有浅蓝色眼睛的美丽姑娘的清纯和率真,使年轻诗人一见倾心,拥有大量土地庄园的伯爵却不肯把女儿嫁给裴多菲这样的穷诗人。面对阻力,裴多菲对尤丽娅的情感仍不可抑制,在半年时间里发出了一首首情诗,如《致尤丽娅》、《我是一个怀有爱情的人》、《你爱的是春天》、《凄凉的秋风在树林中低语》、《一下子给我二十个吻吧》等。这些抒情诗中的珍品,鼓动尤丽娅冲破父亲和家庭的桎梏,在一年后同裴多菲走进了婚礼的殿堂。




裴多菲塑像


1848年秋天,奥地利侵略者向刚刚获得胜利的匈牙利进攻。伟大的卫国战争爆发了。裴多菲这一时期的政治抒情诗较完整地反映了革命的爆发、发展、失败这样一个驼峰形的过程。1849年1月,裴多菲参加了贝姆将军的部队,任贝姆的少校副官,战斗在特兰西瓦尼亚一带。同年7月3l日裴多菲英勇地“死在哥萨克兵的矛尖上”。然而一直以来,也有人表示当时裴多菲并未战亡,而是被俄国人俘虏后流放至西伯利亚。


裴多菲一生共发表800多首抒情诗,他的《自由与爱情》,更是有口皆碑。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这首诗表面上看似乎是生命,爱情和自由的比较,然而在我看来深究起来只不过是不同的生命价值在个人心中的比较。一开始的生命代表自我的生命,爱情代表着所爱的人的生命,最后的自由代表的是自我认同种群的生命繁衍自由,通俗化的说就是“自己的生命虽然重要,但是为了我爱的人,我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而为了整个民族的自由发展,我也可以牺牲我爱的人。”很显然现实主义的翻译,或许会让人很反感,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目的就是如此现实和不浪漫。奴隶社会存在在历史中的前提就是作为奴隶能够保证自身种群的存活和发展,一旦剥削超过了这个最终的底线,奴隶社会也就崩溃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5-05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与自由故两者皆可抛的作者是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出自诗歌《自由与爱情》。

这首著名的爱情短诗写于1847年1月1日。其时,裴多菲将自己业已创作完毕的作品进行整理准备出版,并写了一篇序文,以阐述自己的诗歌创作主张。就在这一天深夜,他写下了这首诗,从而完成了他早期思想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飞跃。  

在诗中,诗人首先盛赞生命的可贵,也许是因为它有无穷的创造力,也许是因为它属于人只有一次。然而在诗人看来,爱情比生命更有价值。“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这是诗人在经历了爱情的生活体验后对这一人生经验的高度凝聚。异性相爱,这是人类的自然属性,没有爱情之水的浇灌,生命之树就会枯萎;有了爱情,生命才充满了生机,才能充分显示出它的本质力量。早在1844年诗人21岁时,就经历过一次爱情的打击。那时,他和乔包·爱德卡尔——一位15岁的漂亮少女一见钟情,互相爱慕,诗人当时曾写下两首诗献给她。

1845年1月7日,爱德尔卡突然夭亡,诗人受到沉重打击。他在情人的灵柩前痛哭,他睡在情人生前睡过的床上,他在情人的坟前哀悼。这一切痛苦的煎熬后来化作一首首悼亡诗,以《爱德尔卡坟上的柏叶集》为名出版。这是诗人在感情生活中受到的一次巨大打击,使他深刻感受到爱情的可贵。1846年,诗人与富家小姐尤丽亚相遇,二人冲破重重阻碍终于结成伉俪。这期间,又充满了多少疑虑、苦闷、伤感和快慰是不言而喻的。如果说,裴多菲早期的爱情生活还没有跳出个人狭隘的圈子,那么后来,他能把个人的爱情生活与民族解放运动联系在一起,无疑,是受到了爱人的巨大鼓舞。

1848年3月17日所写的一篇日记中有这样的记述:“大半夜的时间,我和我的妻子——我心爱的、勇敢的鼓舞者都没有睡着;她时时刻刻在鼓舞着我。她走在我的思想和计划的前面,正象一面军旗在队伍前面迎风招展。”在革命爆发的那些日日夜夜,有这样一位伴侣和战友与自己并肩作战,显然,诗人是以此而感到自豪的。所以诗人说过:“爱情对于我,简直象是呼吸和脉搏”,是一刻也不能离开的。从这些话里,我们可以看到裴多菲的爱情价值观。

爱情是如此崇高,那么和自由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 在诗人生活的时代,自由就是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没有自由的生命就是“苟活”,没有自由的爱情就是“陷井”。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裴多菲不仅是用笔作战,创作了无数歌颂自由、鼓舞人民斗志的革命诗篇;而且用剑作战,参加过多次“血流成河”的激战,最后壮烈地“死在哥萨克的矛尖上”。裴多菲说:“假如有谁想在血泊中倒下,那么他不用干别的,只要说出‘自由’二字,也就够了。”诗人在这里对自由所发出的呼喊不就是对革命、对人民翻身解放的呼喊吗?裴多菲正确处理了生命、爱情、自由三者的关系,既肯定了生命、爱情的价值,又能够自觉地加以超越,升华到为人民翻身解放而甘愿牺牲的崇高境界,这就与一般地谈论男欢女爱的爱情诗划开了一道界线。


第2个回答  2022-05-04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与自由故,两者皆可抛。作者是谁?

应该是“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你有一处笔误。这首诗是匈牙利诗人裴多菲所著的《自由与爱情》。

因为这首诗,很多人记住了裴多菲的名字,其实除了这首诗,裴多菲还有很多其他经典诗歌,比如《我愿意是急流》、《你爱的是春天》等等,除了诗,裴多菲的小说、戏剧、散文也留下很多经典作品。

裴多菲全名是裴多菲·山陀尔,他是匈牙利著名的爱国诗人和英雄,也是匈牙利杰出的革命诗人,更是匈牙利民族文学的奠基人,革命民主主义者。

他出身于一个贫困的屠户家庭,从小过着困苦的生活。他做过演员,当过兵,是1848年匈牙利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者和歌手。 他的一生是与匈牙利人民反抗外国侵略和争取政治自由的斗争联系在一起的。他十五岁开始写诗,在短暂的一生中,共写了八百多首抒情诗和九首长篇叙事诗。

他是一个勇于追求爱情的人。1846年9月,裴多菲在舞会上结识了一位漂亮的女郎——森德莱.尤丽娅。两人一见钟情,但他们的恋情遭到了女方家长的强烈反对。面对阻力,裴多菲对尤丽娅的爱更加炽热,这同时激发了诗人创作的灵感,在半年的时间里他就创作出了《致尤丽娅》、《我是一个怀有爱情的人》等情诗。这些情诗深深打动了尤丽娅,她最终冲破了父亲与家庭的桎梏,一年后嫁给了裴多菲。而后,裴多菲在个人的爱情与祖国的自由之间毅然地选择了“自由”。

1849年他参与了与俄奥联军的浴血奋战,年仅26岁的裴多菲壮烈牺牲,留下了22岁的妻子和1岁半的儿子。诗人像他诗歌中写的那样,为了“自由”而英勇献身在了战场。裴多菲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却精彩无比。

第3个回答  2022-04-25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与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出自《自由与爱情》,是匈牙利诗人裴多菲1847年创作的一首短诗。

经由左联作家殷夫的翻译,鲁迅的传播,被广大中国读者熟知。后来一度被引入中学语文教材,成为中国读者最为熟悉的外国诗歌之一。

作者

简介:裴多菲·山陀尔(Petofi Sandor,1823-1849)是匈牙利著名的爱国主义战士和诗人。

生平:他在25岁那年,领导了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的武装起义,这次起义后来演变成为伟大的爱国战争。在与沙皇军队协助的奥国统治者的战斗中,裴多菲以诗歌为武器,手持战刀和羽毛笔,驰骋于战场,最后壮烈牺牲于疆场,年仅26岁零7个月。然而早在1907年,裴多菲的生平和作品就被介绍到中国来了,首功者乃大文豪鲁迅先生。鲁迅在其著作《摩罗诗力说》、《希望》、《<奔流>编校后记》等多篇文章中,都以极大的热情推荐、介绍裴多菲其人其事其作。


原文

匈牙利语:

Szabadság, Szerelem!

E kettő kell nekem

Szerelmemért föláldozom

Az életet,

Szabadságért föláldozom

Szerelmemet.

-Petőfi Sandor, 1847


翻译:

版本一内容:

生命诚可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

二者皆可抛。

翻译:是在1929年由"左联五烈士"之一的我国著名诗人殷夫(白莽)翻译过来的。殷夫的译诗,考虑到中国律诗的特点,把每一句都译成五言,且有韵脚,所以读起来朗朗上口,最为人们所熟悉。不过,这种译法对原诗的面貌作了较大的改动。


版本二内容:

自由,爱情!

我要的就是这两样。

为了爱情,

我牺牲我的生命;

为了自由,

我又将爱情牺牲。

翻译:著名翻译家孙用对此诗重新进行了翻译。译诗刊登在1957年第2期的《读书月报》上。

第4个回答  2022-04-26
1849年7月31日,匈牙利爱国诗人裴多菲在瑟克什堡大血战中同沙俄军队作战时牺牲,年仅26岁。
生命诚可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

两者皆可抛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提起这首百多年来在全世界广为传诵的诗篇,人们便会想起它的作者——匈牙利诗人裴多菲。不过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特殊的政治气氛下,“裴多菲俱乐部”又一度成为带有不祥意味的名词。如果客观地回顾历史,人们便可以知道那位匈牙利伟大的诗人是深受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关切与赞扬的1848年欧洲革命中的英勇斗士,他的诗作也为全世界被压迫民族留下了极其宝贵的文学遗产。

■在争取民族自由的斗争 环境中成长并为爱情讴歌

1823年1月1日,裴多菲·山陀尔生于奥地利帝国统治下的多瑙河畔的阿伏德平原上的一个匈牙利小城,父亲是一名贫苦的斯拉夫族屠户,母亲是马扎尔族的一名农奴。按照当时的法律他的家庭处在社会最底层。

一部分祖先来自中国汉代匈奴西迁部落的匈牙利,带有东西两种文化的激烈碰撞的特点,在欧洲历史上居于特殊地位。由于长期受到周边民族的歧视压迫,匈牙利人近千年来一直擅长用诗歌作为鼓励本民族战斗的号角,近代更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爱国诗人。17世纪以后,匈牙利又一直受奥地利帝国的统治而丧失了独立地位,争取自由的起义斗争此起彼伏。

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裴多菲,少年时代就愿意听老年人讲述民族英雄胡斯领导起义的传说。在小酒店和同伴谈论着当年匈牙利民族争取独立而斗争的故事,在他幼小的心灵上深深打下烙印。这种“自由论坛”的氛围,也极大地促进了裴多菲语言的发展和进步,很小的时候他就能用匈牙利语和斯洛伐克语自由交谈,拉丁语也有了一定的基础。

1835年,12岁的穷孩子裴多菲有机会到奥赛德求学,三年时间里他尽显了聪明才智,完成校方规定的课业外又组织起进步的学生团体,阅读和研究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和匈牙利古典作家的作品。1838年,裴多菲写下了他的处女作讽刺诗《告别》。该诗继承发扬了匈牙利古典诗歌的传统,初步体现了他毕生所一直遵循的诗歌语言大众化的特点。他又当过兵,做过流浪演员,任过《佩斯时装报》的助理编辑,丰富的社会经历更深化了他创作的源泉。

1846年9月,23岁的裴多菲在舞会上结识了伊尔诺茨伯爵的女儿森德莱·尤丽娅。这位身材修长、有浅蓝色眼睛的美丽姑娘的清纯和率真,使年轻诗人一见倾心,拥有大量土地庄园的伯爵却不肯把女儿嫁给裴多菲这样的穷诗人。面对阻力,裴多菲对尤丽娅的情感仍不可抑制,在半年时间里发出了一首首情诗,如《致尤丽娅》、《我是一个怀有爱情的人》、《你爱的是春天》、《凄凉的秋风在树林中低语》、《一下子给我二十个吻吧》等。这些抒情诗中的珍品,鼓动尤丽娅冲破父亲和家庭的桎梏,在一年后同裴多菲走进了婚礼的殿堂。

此刻,欧洲大地已涌起革命洪流,匈牙利人民起义也如涌动的岩浆。蜜月中的裴多菲欢乐与忧郁交织。他不愿庸碌地沉溺于私家生活,写下了著名箴言诗《自由与爱情》:“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这首名作,此后百年间一直是激励世界进步青年的动人诗句。

■以诗歌做号角 用满腔激情争取民族独立

1848年春,奥地利统治下的匈牙利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已经达到白热化程度。裴多菲目睹人民遭受侵略和奴役,大声地疾呼:“难道我们要世代相传做奴隶吗?难道我们永远没有自由和平等吗?”诗人开始把理想同革命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决心依靠贫苦人民来战斗,并写下一系列语言凝练的小诗,作为鼓舞人们走向民族民主革命的号角。

3月14日,他与其他起义的领导者在佩斯的一家咖啡馆里议定起义事项,并通过了旨在实行资产阶级改革的政治纲领《十二条》,当晚,裴多菲便写下起义檄文《民族之歌》:

起来,匈牙利人,祖国正在召唤!

是时候了,现在干,还不算太晚!

愿意做自由人呢,还是做奴隶?

你们自己选择吧,就是这个问题!

15日清晨,震惊世界的“佩斯三月起义”开始了,1万多名起义者集中在民族博物馆前,裴多菲当众朗诵了他的《民族之歌》。起义者呼声雷动,迅速占领了布达佩斯,并使之成为当时的欧洲革命中心。翌年4月,匈牙利国会还通过独立宣言,建立共和国。恩格斯曾指出:“匈牙利是从三月革命时起在法律上和实际上都完全废除了农民封建义务的唯一国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