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六十岁后的老人,把一生的积蓄交给子女还是自己存着?为什么?

如题所述

在农村,60岁以上的老人有心把自己存下的钱给孩子,又怕自己以后不能动弹了没有保障,但不给的话,看着孩子们为钱发愁时,老人心里又不舒服。

那么,究竟是给了好还是不给好呢?咱们分别说一下,原来总结一下究竟是给还是不给。

孩子们看着自己父母把一生的积蓄交给了自己,他们会很感动,他们会觉得老人一生真正的是为了他们好,他们会觉得一定要好好的孝顺父母,这样才能对得起父母。

而同时呢,儿媳妇和孙子孙女们也会觉得爷爷奶奶为了这个家无私的奉献,他们会不自觉的对老人好起来,到那个时候,孙子孙女绕膝跑,儿子儿媳脸上全是笑容,一家人合合美美,老人的晚年也会很幸福,同时也不会生那么多的闲气。

我们看农村很多家庭,不管是婆媳矛盾还是什么的,多数都出在钱的问题上。比如孩子要给孙子娶媳妇,到处借钱,知道自己父母手里有钱,他们就会去要,或者说是借。

但父母不想给的情况下,这就是生气的那一天。孩子会非常不理解,觉得父母怎么能这样呢?自己都快被逼得发疯了,可父母还是紧紧的握着这点钱,难道钱比他们孩子孙子还重要吗?

于是就生气,甚至有的孩子从此就恨上了父母,直接会影响以后的言行,比如对老人半冷不热啦,比如老人生病需要人照顾时,他们会小小的报复一下啦,这都是有可能发生的事。

其实,老人是真的有苦衷,不是他们看钱看得太重,而是他们老了,需要考虑的事太多。这就是第二个问题。

一些老人,他们把自己钱全部给孩子后,到他们失去劳动能力时会面临一种尴尬的局面,那就是想花钱时得伸手跟孩子要。

孩子不说什么,儿媳妇呢?难免会说些难听话给老人听,说什么老人只知道要钱,没一点用啥的。一旦到了那个时候,老人是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想想自己把一生的积蓄交了出去,等到自己需要花点钱时,还得看人家的脸色,自尊心强的老人就会生闷气,对身体大大不利。

有的老人则是要过两次,看到脸色后,以后也就不要了,该买的不买就行了,这种苦,只有人老了才能明白。

所以,很多老人就有这层担心,他们就想留点钱防老,害怕以后老了没有钱会没人管。

总结:我们从上面两点就可以看出来,其实一切都全在孩子身上。假如孩子孝顺,老人交不交这个钱都是一样的。老人去世也不会带走,早晚还得留给孩子,只不过是个早晚的问题,可有的孩子等不及,老人不给还记恨老人。

这是不应该的,急着用钱能够理解,可老人也有老人的想法,不能够去逼迫他们,更不能因此记恨,毕竟他们是自己的父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30
当然是自己存着,因为老人需要积蓄养老,而子女又不在自己的身边,所以自己有钱最可靠
第2个回答  2020-12-30
他们通常会自己存着。因为60岁以后就没有收入了。存一些钱给自己养老。也是一份安定和保障。
第3个回答  2020-12-30
我觉得应该自己存着,因为自己手里面有钱的时候,做什么事情都会特别的方便。
第4个回答  2020-12-30
他们一般都会自己存着,因为老人在年龄大了之后已经没有劳动力了,如果这些钱不自己留着的话,那他就没有办法生活,儿女们也没办法去管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