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岁后的老人,该不该把存款拿出来花,还是继续存着?

如题所述

小编觉得钱不是存得越多越好,年过六十,有适当存款足已。怕钱用完了,不怕人走了钱没用完,没用完还有儿女可以用。

六十岁以后还要生活,像医疗条件好的大城市,起码还有20-30多年的时间,老人的衣食住行需要钱,病了要治、老了要依靠别人照顾,也要钱。六十岁以后的老人,该不该把存款拿出来花,还是继续留着,要看家里条件、现实状态和所处的处境决定。自己该花的花,该留的留;不要不给儿女,不要全给;做个清明的老人,才能安享晚年。

1.自己该花的花,该留的留

自己吃药、养老及身后事都要花钱,留足自己的不用给孩子添负担。老年人对后人的关心,让他们觉得需要节省资金为孩子们多少留点遗产。留钱养老,有备无患。老年人对健康的担忧,需要储存资金为自己的健康提供保障。老年人对养老担忧,需要一定的资金为自己的生活做好准备。自己看病、请人照顾,手里有钱会过得安稳踏实不心慌。不能花光,要留下部份。留部分是为了减轻子女们负担,走的时候,不用子女们的钱,可以心安理得。有些老人用于理财,为的也是多点留给儿女的。

2.不要不给儿女,不要全给

备好自已所需,其它的钱都给儿女。老人自己一点不舍得拿出来给后辈也不行,会影响与儿女之间的关系。该用在孩子身上的得用,比如他们有需要的时候、回来看望自己时、逢年过节时给孙辈们发红包。量入为出,量体裁衣。有来源,有其它收入取不取出来花都没关系。没来源没其它收入,还得精打细算过日子,自己安排好,该支持孩子的给,该留给自己的留。

3.做个清明的老人,才能安享晚年

有的老人因为生活中形成了习惯,没有更多的爱好,就总想获得更多的钱财,数着银行账户上的数字增加感到快乐,看着自己积攒起来的财富感到满足,而想方设法要钱,这是对钱财的欲望太大,不是一种太健康的活法。

不要影响与儿女之间的关系。 

有的老人自己生病需要治疗也不舍得花钱,就为了省给孩子们,自己活受罪。不要只为儿女着想,省钱就是为了帮儿女,儿女也会心疼老人。还是给自己留点余地。对自己抠,也不要虐待自己。人不活二世,有人说"人没了,钱还在","钱不过是纸",还要顾及儿女的亲情感受,不要让他们担心。

"为人父母者,必为之计深远" 

有的老人有存款,就是不拿出来给自己看病。非得让儿女分摊凑钱,有的儿女会不理解,其实就是想要维护自己的面子,"是儿女出钱帮我治病"心里有安慰。也有的老人一位生病了,不愿意花自己的钱,让儿女给凑,为的是留下钱给另一位用,不让剩下的人为难。其实,老人留着的最后还是要给儿女,这是为人父母的良苦用心。"人老了病找人",不留点钱,有病都等着跟儿女要,自己开不了口,如果数目太大儿女也不一定拿得出来,可能承受不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9
这个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来判断。如果经济富足,可以拿出来花。没那么富足的,可以继续存着。因为老人的抗风险能力底,所以存着备用。
第2个回答  2020-10-29
我觉得应该是拿出来花,因为老年人应该让自己有幸福生活。
第3个回答  2020-10-29
六十岁后的老人,我认为应该把一部分存款拿出来花,那得继续存着,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另外一部分可以用来自己享受一下生活。
第4个回答  2020-10-29
六十岁后的老人,应该把存款拿出来花,而不是继续存着,因为人到了60岁,已经不再年轻了,而且余生所剩的时间也不是很充沛,所以应该拿出自己的存款来享受生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