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无功功率自动补偿控制器的产品工作原理

如题所述

低压无功功率自动补偿控制器采样三相电源中一线电流(如A线)与另外两线的电压(如BC线)之间的相位差,通过一定的运算,得到当前电网的实时功率因数。此功率因数与设定的投入门限和切除门限比较,在整个投切延时时间内,若在投切门限以内,则不予动作;若小于投入门限,则另投入一组电容器;若大于切除门限或发现功率因数为负时,则切除一组已投入的电容器。再经过投切延时时间,重复比较与投切,直到当前的功率因数达到投切门限以内。在投切过程中,若发现检测到的电压大于设定的过压保护门限,则按组切除所有已投入的电容;当检测到的电压超过设定的过压保护门限的10%时,则一次性切除所有已投入的电容,用以保护电容器。在投切时若发现检测到的电流小于欠电流封锁门限,则停止投切动作,避免系统出现循环投切现象。
由于在三相供电中有不同接线方法,不同的接线方法对功率因数的算法也不一样,因此我们规定ARC系列功率因数自动补偿控制仪的电流取自三相供电中的A线,电压取自BC间的线电压,同时为减少现场接线的复杂度,我们在程序中对相位进行自动判别。在三相供电中,我们假设三相的相电压分别为Ua、Ub、Uc,A线电流为Ia则有Ua=Usin(ωt),Ub=Usin(ωt+120°),Uc=Usin(ωt+240°),从而得到BC间的线电压为Ubc=Ub-Uc= Usin(ωt-90°)
若A线负载为纯阻性,则A线电流Ia与A线电压Ua同相,Ia超前Ubc的角度为90°;
若A线负载为感性,则A线电流Ia滞后A线电压Ua角度为φ(0°≤φ≤90°),Ia超前Ubc的角度为90°-φ;
若A线负载为容性,则A线电流Ia超前A线电压Ua角度为φ(0°≤φ≤90°),Ia超前Ubc的角度为90°+φ
在我们的功率因数自动补偿控制仪中,为了计算的方便,我们电流相位的采样为电压采样的第二个周期,即若没有相位差Ia滞后Ua的角度为360°。在实际检测中,假设我们检测到Ia滞后Ubc的角度为α,根据以上的分析得知:
若180°<α<270°电路为容性负载,COSφ=COS(270°-α)
若α=270°,则电路为纯阻性负载,COSφ=1
若270°<α<360°,则电路为感性负载COSφ=COS(α-270°)
为方便用户接线,若用户将电压Ubc接成了Ucb,或将Ia的输入接反,根据以上的推断,我们同样可得到:
若0°<α<90°,则电路为容性负载,COSφ=COS(90°-α)
若α=90°,则电路为纯阻性负载,COSφ=1
若90°<α<180°,则电路为感性负载COSφ=COS(α-90°)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7-18

  低压无功功率自动补偿控制器采样三相电源中一线电流(如A线)与另外两线的电压(如BC线)之间的相位差,通过一定的运算,得到当前电网的实时功率因数。此功率因数与设定的投入门限和切除门限比较,在整个投切延时时间内,若在投切门限以内,则不予动作;若小于投入门限,则另投入一组电容器;若大于切除门限或发现功率因数为负时,则切除一组已投入的电容器。再经过投切延时时间,重复比较与投切,直到当前的功率因数达到投切门限以内。在投切过程中,若发现检测到的电压大于设定的过压保护门限,则按组切除所有已投入的电容;当检测到的电压超过设定的过压保护门限的10%时,则一次性切除所有已投入的电容,用以保护电容器。在投切时若发现检测到的电流小于欠电流封锁门限,则停止投切动作,避免系统出现循环投切现象。

 


&#8205;&#8205;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