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里的中国》被在线催更,这档被全网安利的节目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

如题所述

《典籍里的中国》被在线催更

什么节目最能够引发观众的强烈催更,《典籍里的中国》必定榜上有名。

作为一档大型文化节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倾力打造的《典籍里的中国》自春节期间在央视综合频道开播以来,独特的「戏剧+影视化」模式让观众沉浸式地感受到中国经典典籍的力量与伟大。不仅燃起了观众们对于经典典籍的兴趣,还让观众在超强的代入感中哭得泪眼婆娑。

虽然观众每期必破防,被虐得体无完肤,但并不妨碍在播出第一期《尚书》后,广大网友便进入无限催更模式。

中华文化历经千年所具有的宏大与广博,以及其中包含的知识与价值富矿,都在《典籍里的中国》里被体现地淋漓尽致。

这档被全网安利的节目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典籍里的中国》究竟是如何突破文化类节目的天花板的?

 一个来自家乡的橘子,透视屈原的热爱与深情

任何一部典籍,都值得我们每个人花费一生常读常新。因此,想要在90分钟内完成对一部经典典籍的讲述,最大可能地呈现其价值,可谓极大地考验了节目组的想象力。

对此,《典籍里的中国》给出的答案是:从小切口来表达大情怀。

这个小切口,便是《楚辞》里的名篇《橘颂》,以及在节目里多次出现的橘子意象。

我相信,许多观众看完《典籍里的中国·楚辞》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去翻阅《楚辞》里的《橘颂》。《橘颂》远不如《离骚》有着更加广阔的知名度,但经过节目组的精心解读,《橘颂》成为了我们了解屈原的一把钥匙。对于屈原而言,《橘颂》是从他的生命中萌发出的一篇诗歌: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一个橘子,串联起了屈原跌宕起伏但又不屈不挠的一生,连接着他对楚国与人民的热爱、他对「美政」政治理想的寄托、他对楚怀王让人唏嘘不已的君臣关系的纠葛以及他从未改变的赤诚的家国情怀。

橘子在本期节目里,一共出现了5次。

第1次出现橘子,其背后表达的是惊喜与感慨。

当舞台剧开场后,撒贝宁为屈原带来了两千年后的家乡特产,此时的屈原既开心,又瞬间往事涌上心头。嘴上赞叹「好像比我小时候吃的更甜!」,但心中的思绪仿佛回到了自己的少年时期。

随之而来的第2、第3、第4次出现橘子时,气氛转化为充满希望的喜悦。

观众跟随镜头见证了屈原的幼年、少年与青年时期。幼年时,他们只是两个单纯、爱吃橘子的孩子;少年时,他们已经踌躇满志,立志复兴楚国,让曾经的六百里商於之地种满楚国的橘树;成年时,楚怀王看到屈原写就的《橘颂》拍手称快,诏令屈原担任三闾大夫,君臣和谐、蒸蒸日上的景象似乎预示着美好的未来。

然而,在任左徒后促成合纵伐秦的高光时刻过后,旧贵族的反噬让君臣之间的裂痕越来越深。最终,屈原遭到了两次流放,政治理想沦为泡影。而不听其劝阻的楚怀王在前往秦国会盟后,因不愿割让土地被扣押软禁,直至客死他乡。楚国这个强盛的大国也战败割地,陷入国家衰落、生灵凋弊的困境之中。

在第5次,也是最后一次出现橘子的场景里,是无奈、悲愤、伤感、怀旧等众多情绪汇聚而成的情绪爆点。

穿越生死之后的屈原与楚怀王再次相遇。楚怀王遗憾自己此生到最后并未回到楚国的土地,而屈原最大的遗憾则是未能劝阻楚怀王赴秦会盟。此刻,作为老戏骨的王洛勇老师用精湛的演技,将屈原复杂的内心活动体现在了吃橘子这个非常简单的动作之上。

对国家的牵挂、对楚怀王的思念,让屈原把所有的情绪都发泄到了手中的这个橘子上。当楚怀王黯然神伤离去后,屈原大口地吃着橘子,甚至连橘子皮都咽了下去。

浓烈的家国情怀

这近乎无法控制自己的进食动作,背后浓缩着的恰恰是屈原浓烈的家国情怀,是作为一个楚人对故土的热爱与深情。

如郦波教授所说:「橘子不止是屈原和楚怀王共同成长经历的一个见证,而且是屈原对那片土地、对那片土地上的人民的一种情感的隐喻,也是他对自身的一种期许」。

正是这个完全无法设计的戏和瞬间,才能够将情感的浓度提炼到极致。双眼含泪吃完柑橘的屈原,让现场和屏幕前的观众都被击中内心,瞬间破防,撒贝宁和主持人王嘉宁都看得热泪盈眶。网友纷纷表示:「老戏骨的演技真挚炸裂,建议节目成为流量艺人的必修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8-24
这个节目里面是介绍了中国的一些文化的,让我们对于一些文化有一个非常全面的了解,也可以传扬我们的一些文化。
第2个回答  2021-08-24
这个节目有很大的魅力,这个节目能够展现出中国的一些古典文化,同时也能够让人们了解中国的一些发展历史,所以吸引了很多观众的喜爱,因此这个节目被在线催更,非常的受欢迎。
第3个回答  2021-08-24
《典籍里的中国》是央视推出的大型文化类节目,这档节目中向观众们,展示了众多中国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文化典籍,这是一档非常有新意,也可以从中学到知识的节目。
第4个回答  2021-08-24
有着很大的魅力,这部综艺介绍了中国很多地方的特色,让我们更加了解中国这个地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