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意思是:一个家庭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儿子,成年后,必须分财别居,自立门户,否则要加倍征收其户口税。

这是商鞅对第一次变法中“异子之科”法令的补充,也是对社会风俗的规范。其目的在于划小生产规模,确立以小家庭为单位的农民经济,鼓励各自谋生,努力从事生产。

出自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商君列传》。

节选原文:

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译文:

一家有两个以上的壮丁不分居的,赋税加倍。有军功的人,各按标准升爵受赏;为私事斗殴的,按情节轻重分别处以大小不同的刑罚。致力于农业生产,让粮食丰收、布帛增产的免除自身的劳役或赋税。

因从事工商业及懒惰而贫穷的,把他们的妻子全都没收为官奴。王族里没有军功的,不能列入家族的名册。明确尊卑爵位等级,各按等级差别占有土地、房产,家臣奴婢的衣裳、服饰,按各家爵位等级决定。有军功的显赫荣耀,没有军功的即使很富有也不能显荣。

扩展资料

《商君列传》这篇文言文主要记述了商鞅事秦变法革新、功过得失以及卒受恶名于秦的史实,倾注了太史公对其刻薄少恩所持的批评态度。

商君,是卫国国君姬妾生的公子。名鞅,姓公孙,他的祖先本来姓姬。公孙鞅年轻时就喜欢刑名法术之学,侍奉魏国国相公叔痤做了中庶子。公叔痤知道他贤能,还没来得及向魏王推荐。公叔痤死后不久,公孙鞅听说秦孝公下令在全国寻访有才能的人,要重整秦穆公时代的霸业,向东收复失地,他就西去秦国,依靠孝公的宠臣景监求见孝公。

商鞅变法却是我国历史上成功的一例。孝公当政,已进入七雄争霸的战国时期,周室衰微,诸侯相互攻伐,斗争异常激烈,谁想立于不败之地,谁就得寻求自强的途径。商鞅就是顺应历史的潮流,三见孝公,说以强国之术,君臣默契,奠定了变法成功的基础。

《史记》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该著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记》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其中本纪和列传是主体。它以历史上的帝王等政治中心人物为史书编撰的主线,各种体例分工明确,其中,“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占全书的大部分篇幅,都是以写人物为中心来记载历史的,由此,司马迁创立了史书新体例“纪传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商君列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5
  意思是:一个家庭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儿子,成年后,必须分财别居,自立门户,否则要加倍征收其军赋。
  出自商鞅变法,其目的在于划小生产规模,确立以小家庭为单位的农民经济,鼓励各自谋生,努力从事生产”。《商君书·垦令》还明确禁止声色娱乐下到各县,保障农民心志专一地务农;禁止怠惰之民游手好闲,妨害农事;禁止雇用佣工;禁止大兴土木;禁止官吏扰民,等等。
第2个回答  2010-03-20
一户人家 有2个男丁 而不分家 就加倍收取赋税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