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四要素的关系

尽量缩短

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整体关系

世界、作者、作品、读者这四个要素在文学活动中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整体关系。作者通过作品表达情感,世界借住作品被记录,读者通过作品认识到作者,认识到那个世界。反过来,读者通过阅读思考,推动作品的繁荣,而了解作者与世界又能进一步认识作品。作者、读者、世界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关系,而作品就是联系这三者的桥梁与纽带。

扩展资料:

文学四要素所形成的流动过程,其中必然包含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才能成为文学活动。换句话说,我们所说的文学活动,不仅指“文学四要素”所形成的流程,更重要的是能与对象所建立的十一关系,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全部展开。在文学活动中,主体和对象的关系始终处于发展与变化之中,一方面是主体的对象化,另一方面又是对象的主体化,正式在这个双向互动过程中,才生动地显示出文学所特有的社会和审美的本质属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30
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和记者。文学的必备要素,体现人与客体的以象性,体现人的本质力量。

文学四要素和文学活动】波兰现象学派美学家英加登提出作为作品存在的层次论,认为作品的构成是四个层面,即语言层、意义层、图式化外观层、意向性状态中的“世界”层。美国现代学者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中提出文学四要素理论,即作品、艺术家、世界、欣赏者(一切文学作品都有源泉,这就是生活,即“世界”;生活要经过“艺术家”的加工改造,这样才能创造出具有意义的文本,即“作品”;作品如果束之高阁,不跟读者、即“欣赏者”见面,也还不能构成完整的文学活动)。世界——作家——文本——读者这四个要素,其间包含了体验、创作、接受三个过程,这才构成完整的文学活动;文学活动不仅是指文学四要素所形成的流程,更重要的是人与对象所建立的诗意关系,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全部展开。

【历史上五种主要的文学观念】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摹仿或再现。在西方,有赫拉克利特的“艺术摹仿自然”论点、苏格拉底的“绘画是对所见之物的描绘”论点、柏拉图的“理式摹仿”说、亚里士多德的“自然摹仿”说。与西方再现说相似的是中国古代的“度物象而取真”说,五代大画家荆浩在《笔记法》中说“画者画物,度物象而取真”。)表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即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表现说的基本倾向是,文学本质上是诗人、作家的内心世界的外化,是情感涌动时的创造,是主观感受、体验的产物;以外部现实作为对象,但诗并不存在于对象本身,而存在于审视对象时的作家、诗人的“心境”或“心理状态”;诗人可以描写平凡的事物,但要使事物以不平凡的色彩呈现出来。表现说产生于19世纪初兴起的欧洲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中,英国诗人华兹华斯提出“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柯勒律治认为“写诗是出于内在的本质,不是由任何外界的东西所引起的”,雪莱指出“诗是最快乐最良善的心灵中最快乐最良善的瞬间之记录”。与西方表现说可以比较的是中国传统的“诗言志”说和“诗缘情”说。)实用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比较典型的实用说是中国古代的“教化”说和西方的“寓教于乐”说。“言志”说和“教化”说构成中国古代文学观念的重要特色。古罗马时期贺拉斯的“寓教于乐”开了西方实用说之先河。)客观说(在文学四要素中把作品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步,认为作品一旦从作家的笔下诞生之后,就获得了完全客观的性质和独立的“身份”,它既与原作家不相干,也与读者无涉,它从外界的参照物中孤立出来,本身是一个“自足体”,出现了所谓的“客观化走向”。客观说实际上是由俄国形式主义学派首先提出的。)体验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时的感受和再创造。)
【文学观念嬗变的原因】文学观念不是固定的、僵死的、可以永远定于一尊的;时代的变化,包括政治治乱、社会风气、学术倾向等推动着文学的变化;随着文学的变化,文学观念也随之变化。摹仿——表现——变形——装饰这一文学发展趋势,展现了文学自身演变的规律;当然这种演变规律并不是直线型的,由于受直接的、间接的社会生活变动、斗争和不同社会心理的影响,其发展的路线和形态往往是极其复杂的,而在同一个时期,几种文学形态与观念并存的局面也是存在的;但就总趋势而言是由再现到表现,由表现到装饰。文学观念的变化还与人的观点的不同及变化有关;不同的社会团体、群体具有不同的观点,不同思想倾向的人也有不同的观点,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的观点也可能会发生变化,这些观点的变化都会导致对文学的看法发生变化。
第2个回答  2013-09-30
个要素构成,即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四者共同构成文学活动。

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四要素在文学活动整体中具有各自不同的作用。这具体表现在:①世界是文学活动产生和存在的物质基础,更是文学作品再现或反映的对象;②作者是文学创作的主体,不仅是写作的主体,而且也是把自己对世界的体验通过作品传达给读者的主体;③读者是文学接受的主体,通过阅读作品而与作者达成沟通;④作品是作者的创造物和读者阅读的对象,是使上述一切环节成为可能的中介。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2
文学活动系统是由世界、作者、作品、读者构成的一个交往结构。文学作为一种话语活动,这四个要素不是彼此孤立或静止存在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它们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活动系统。围绕着作品这个中心,作者与世界、读者之间建立起来的是一种话语伙伴关系
第4个回答  2013-09-30
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文学的必备要素,体现人与客体的以象
性,体现人的本质力量。
文学四要素和文学活动:
波兰现象学派美学家英加登提出作为作品存在的层
次论,认为作品的构成是四个层面,即语言层、意义层、图式化外观层、意向性
状态中的世界层。美国现代学者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
浪漫主义文论及评传统》中提出文学四要素理论,即作品、艺术家、世界、欣赏者(一切文学作
品都有源泉,这就是生活,即世界生活要经过艺术家的加工改造,这样能创造出具有意义的文本,即作品;作品如果束之高阁,不跟读者、即欣赏者见面,也还不能构成完整的文学活动)世界——
读者这四个
要素,其间包含了体验、创作、接受三个过程,这才构成完整的文学活动;文学
活动不仅是指文学四要素所形成的流程,更重要的是人与对象所建立的诗意关
系,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全部展开。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