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生成性目标和行为性目标?

如题所述

生成性目标不是由外部实现预定的目标,而是在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目标,也就是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而展开。目标不是预先设定的,而是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些行为。它关注的是学习活动的过程,而不像行为性目标那样重视结果。

比如在教学中,学生学习的最重要的结果是“尝试”,尝试进行制作、绘画、演奏等,对这些尝试的评价应着眼于创造,而不是根据事先规定的标准来进行评价。生成性目标的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综合教育素质。

生成性目标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生成性,它是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形成的,是人的经验生长的内在要求,是教学过程中学生、教师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与作用的产物。

如果说行为性目标关注的是结果,那么生成性目标关注的则是过程。教学过程既是预设的,同时又是生成的。生成性目标的最大优点在于为学生的自由生长提供足够的空间。

行为性目标

行为性目标的取向一度在课程与教学领域占据主导地位。行为性目标是以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的形式陈述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它指明了课程与教学过程结束后学生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与普遍性目标相比,行为性目标具有精确性、具体化和可操作的特点,能有力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例如,“能用普通话朗读、不读错字,能比较流畅朗读,能在朗读时读出感情”等都是具体的行为性目标。

行为目标也有其缺陷,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行为目标的预设性容易导致教学过程中生成的变化忽视。二是更多地关注行为结果的变化,容易导致学生心理倾向与能力的变化的忽视。三是过分强调可测性,容易淡化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