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风建设关键

辩论赛,学风建设的关键在哪里
我方是在学校 辩方是在个人
帮忙找点材料 或者自己想的也行
好的绝对加分 我不是吝啬分的人

一、学风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什么叫学风 ? 通常的解释是 : “学校的、学术界的或一般学习方面的风气。”既然称为“风”,也就不是个别现象或偶然现象,更不是一种时尚,它往往是特定人群中的倾向或习俗。学校是特定人群的集合,那么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道德和素质就会形成“风”。相对于“风气”而言,道德和素质是内在的、个体的 ; 而“风气”是外在的、群体的,也就是说,“风气”是能感觉得到的。不良的风气有不良的表现,如学生旷课、迟到,考试作弊 ; 良好的风气同样也有表现,如学生遵守纪律、文明礼貌、勤学好问,教师认真负责、循循善诱,整个校园都在忙学问,校园人言谈不离“教”与“学”二字。学风既然是“风”,难以描述,但可以感觉和判断。如,我们可以判断某个学生像不像个学生,某个教师像不像个教师,某所学校像不像所学校。前两者判断的是个人的道德水平 ; 后一个“像不像”判断的是一所学校的学风。几年扩招下来,几乎各高校学生数都翻了两番 ; 教师数量增长比例虽没有那么快,但绝对数字在两倍上下,恐怕不是保守的估计。进来的都是学历较高的青年教师,而同时老教师不断退休,整个教师队伍的组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另一方面,高等学校的学风已不像以前那么纯正,大学自身也难有学术殿堂“神圣”的感觉。教师队伍组成的变化与高校学风的变化,其间有无关联 ? 这正是本文所要讨论的问题。

一、学风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什么叫学风 ? 通常的解释是 : “学校的、学术界的或一般学习方面的风气。”既然称为“风”,也就不是个别现象或偶然现象,更不是一种时尚,它往往是特定人群中的倾向或习俗。学校是特定人群的集合,那么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道德和素质就会形成“风”。相对于“风气”而言,道德和素质是内在的、个体的 ; 而“风气”是外在的、群体的,也就是说,“风气”是能感觉得到的。不良的风气有不良的表现,如学生旷课、迟到,考试作弊 ; 良好的风气同样也有表现,如学生遵守纪律、文明礼貌、勤学好问,教师认真负责、循循善诱,整个校园都在忙学问,校园人言谈不离“教”与“学”二字。学风既然是“风”,难以描述,但可以感觉和判断。如,我们可以判断某个学生像不像个学生,某个教师像不像个教师,某所学校像不像所学校。前两者判断的是个人的道德水平 ; 后一个“像不像”判断的是一所学校的学风。“学风”又可分为广义的、狭义的两种 : 广义的学风指治学风气、学习风气和学术风气 ; 狭义的学风特指学生的学习风气。我们现在讨论学校的学风,专指教与学两个方面的风气,即教师风范和学生的学习风气。

学风是一所学校办学思想、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学风是一种环境和氛围。学风是一种隐性课程,是不教之教,因此学风最富有渗透性,最具有潜移默化改造人之作用。优良的学风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和育人资源,具有强烈的导向、激励、凝聚及规范作用。积极倡导创建优良学风,对于促进学校改革,保持学校稳定,提高教育质量、办学效益和管理水平,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合

格的大学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创建优良学风,既是学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也是学校的一项基础工作。

可以说,有学校,就有这所学校的学风 ; 没有哪所学校不重视学校的学风建设的。学风优良的学校,倒不必整天大谈特谈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相反,如果哪所学校天天讲学风问题,恰恰说明其学风到了不抓不行的地步了。

二、教师 : 优良学风的酿造者

学风是一种环境和氛围,它影响着每一个校园人 ; 学风又是靠校园人来创建的。这似乎是一个悖论。确切地说,先人创建,影响后人 ; 老人创建,影响新人。但先后新老都是相对的。学风是传承的。教师在一所学校中,占着“先”字和“老”字。教师是学校中相对最稳定的因素,并且教师是学生接触最多的人群。因此,一所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得如何,决定了该校的学风。但教师的工作从本质上来说是个体的 ; 对于个体,宜从“德”字入手。也就是

说,师德建设是学风建设的关键。教师与学生之关系,正如 梅贻琦 先生所说的那样,“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故此,教师不仅教书而且育人。教师是学校中相对稳定的、弱流动的校园文化主体,故他们的治学、治教精神、态度、方法及做人原则等实际代表了学校的文化主流,并会对学生构成从游式的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影响,久而久之固化为学校之风气,即学风。由此可见,学风之形成受教师影响最甚。学生的道德修养是靠从生活实践中选择榜样模仿而来的,是从不教之教中得来的。教育专家们都懂得,道德形成中的学生 ( 特别是儿童 ) 更像猴子。学生从本质上渴求偶像和榜样,并选择之、模仿之。有一则广告,母亲为奶奶洗脚,孩子看到了 ; 母亲下班回家,孩子趟趟超超地为母亲送来洗脚水。这是最好的教育 : 孩子看到了榜样,没看到 ( 道德 ) 教师,更没有拿着道德课本接受道德教师的“灌输”。 胡适 先生说过,“若是学校的生活能使学生天天发生新兴趣,他自然不想做不道德的事了。这才是真正的道德教育。”那么,问题可以简化为“怎样使学生天天发生新兴趣”。这就要看教师的本事了。教师认真教书、认真做学问,对学生关心、爱护,教书水平不断提高、精益求精,使得学生越学越想学,那么学生会从“不想学”、“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即学习积极、主动,兴趣盎然,欲罢不能。教师敬业,学生就容易学到敬业精神 ; 教师责任感强,学生就容易学到责任意识。相反,如果教师的道德品行不那么高尚,譬如对教学马马虎虎,那么学生学到的不可能是责任意识。

哈佛大学前校长博克认为,是教师校准了学校的基调。学校之基调即学风,故教师与学风之关系也因此道明。竺可祯校长始终坚持这样的信念 : “一个大学校风的优劣 全视 教授的人选为转移,假使大学 许多 教授以研究科学为毕生事业,以教育后进为无上职责,自然会养成良好的学风,不断地培养出博学敦行的学者。”大家都知道,现在高等学校考风不好,原因众说纷纭。但是,如果这个学校的教风很好,那么考风就不会太差。道理很简单 : 老师师德高尚,教得认真,治学严谨,学生学得积极主动,也就不会在考试中搞那么多不诚信的名堂了。这里“严谨”两字是十分重要的。中国人历来说 : “严师出高徒”、“名师出高徒”,但真正起作用的应是“严师出高徒”,因为“名师”之“名”是后人捧出来的,而不是教师本身的素质。教师的素质和道德是起决定性作用的。

三、师德要求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对教师两条最基本的要求。学高为师,这是大家都懂得的道理。但对于“身正为范”,许多人可能不甚了了。何谓“身正” ? 就是为师者道德品行要高尚。教师是在教书过程中体现其育人的,教师是以自己的严谨治学态度来影响学生的。“一个受到良好教育并有强烈责任意识的教师,比没有责任意识的教师成长要快,而且在人生道路上也比较容易有所作为。一个对国家与社会有高度责任感,具有强烈的敬业精神的教师,不仅能给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还能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不断影响学生,给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和

智慧,鞭策学生不断修正前进的方向。”身为人师首先必须爱岗敬业,这是关键。不热爱这一行,不想作教师了,或者感到作教师是一种痛苦,对教学就不会安心,当然更不会热心、专心、用心了。现在急功近利盛行,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被不少青年人奉为金科玉律,这对青年教师有很大的负面影响。爱岗敬业的教师则是另外一种体会 : 教育是“创造”人的事业,面对着我们教育出来的人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时,我们只会感到幸福,而非痛苦,“我们得到的绝不是自私而可怜的欢乐 ; 面对着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撒下热泪。 ( 马克思语 )

有了爱岗敬业精神,我们便会诲人不倦、默默奉献。热爱学生,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使我们喜悦,有一个学生落后都使我们“揪心”,每上一节课都会反思任何不足。我们便会真正把教学当作一种艺术,精益求精,不断进步。归纳起来,正如王文东在《心灵的教化》中指出

的那样,身为人师必须孜孜不倦地追求以下四条 : 诲人不倦的奉献精神,平易宽厚的博爱胸怀,教学相长的谦虚品格,熟练精湛的从教技能。

四、怎样建设优良的师德

建设优良的学风关键在于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 ; 而优秀教师队伍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道德水平。一所学校经过十数年或数十年的建设,自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风和传统。但近年来教师队伍的组成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青年教师所占成分越来越大。很可能,我们没有足够地意识到,由“人”建造的学风也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承认学风是传承性的,那么就不得不承认我们许多优秀的传统已经失传了。因此,目前的重中之重应是提高青年教师的道德水平。学校领导没有不重视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因为青年教师确确实实是学校的未来、学校的希望。但是,至于怎样建设这支队伍,思路、措施和方法却大相径庭。不少学校的青年教师工作方针似乎是缺什么,补什么。不少学校迫于学科建设的压力,认为青年教师的学历、学位还不够高,于是就送他们去提高学历、学位。缺教育理论 ? 那么,就让他们在上岗前学习《教育学》、《心理学》,考试通过,万事大吉。缺房子、缺票子 ? 于是学校就想尽一切办法,甚至勒紧裤带为他们解决问题。实际上,问题是没完没了的。一切“超常规”的手段都用了,这支队伍似乎还是不稳、不强,甚至不能让人放心。问题并没有找准。高学历、高学位是重要的 ; 但更为重要的是师德。“德”是第一位重要的,因此应当把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上,落实谁来管、谁来负责。第二步才是怎样管。学校领导要不断分析学风的现状,特别是师德师风的现状,采取有效的办法和措施,提高教师 ( 特别是青年教师 ) 的道德水平。青年教师的身份具有两面性 : 一、他们不是学生 ; 二、他们脱离学生生活

不久,还像学生。应当把青年教师当做一种既是教师又是学生的人群进行教育。

方法一 : 用人文教育的方式对青年教师进行教育。学校对青年教师教育,要讲学校优秀学风的传统,要讲老一辈教师的奉献 ; 学校还要邀请名师、名人为青年教师作报告。甚至还可以引导他们学点儿《论语》、《老子》、《师说》。青年教师当然需要学习教书的技巧、教育的理论,但是当务之急应是让他们安心教书、热爱教育。那就必须从何为人师、怎样为人师入手,促使其快速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转变。

方法二 : 让青年教师向老教师学习。一所学校的学风是沉淀而成的。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影响是巨大的。可惜律,不可抗拒老教师资源,,现在老教师越来越少,这是自然规我们只能想方设法充分利用现有的包括退休教师。青年教师要拜师学艺。最好的方法是听课和参加教研室活动。耳熏目染,青年教师会从老教师身上学到“敬业”和“负责”。学校要大力表彰优秀教师、师德标兵,为青年教师树立榜样 ; 要在学校的报纸、刊物、宣传栏、校园网上,让教师发表为师的体会。这听起来像是务虚,但是这种务虚正是一种有效果的教育。

方法三 : 让青年教师向自己的教育对象学习。要想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只有与学生多交流,无交流就没有教育。我们历来讲“教学相长”,青年教师应该也可以在教学实践中实现自我教育。就像毛主席所讲的那样 : “从战争中学习战争。”脱离教学实践来谈青年教师的成长纯粹是无稽之谈。在教学实践中,青年教师的道德水平可不断升华,自己的教学能力也会不断提高。

“评教评学”是让师生交流的一种好方法,最好是“面对面”的“评教评学”。现在,背靠背的评议和批评还能做到,面对面就特别困难。面对面的评议和批评是一种特别有价值的交流,并且是优秀的传统和作风。我们可以试验着逐步开展。可以先开展“虚拟”的,让学生当着教师的面讲,最喜欢什么样的老师,最不喜欢什么样的老师,不指名道姓 ( 当然不排斥“表扬”是指名道姓的 ) 。如果学生敢于开展批评的话,在场的教师当然要表现出“坐得住”,表现出“有涵养”,定会从中学到不少东西,甚至可以“胜读十年书”。方法四 : 让青年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和科研活动。现在的青年教师都是从校门到校门的,对社会缺乏了解 ; 特别是工科的青年教师,缺乏工程背景。他们可能读过不少书,但由于缺乏实践知识,在课堂上只能照本宣科。青年教师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补上这一课。

五、小环境与大环境

环境和氛围对其中的人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任何人都无法否认。但有人会说,学风形成的只是“小”环境,“大”环境的影响更大,因此在学风建设方面学校是无能为力的,或者是收效甚微的。确实,现在的部分大环境对教育不为有利。最严重的不良倾向是急功近利、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只有个人利益,没有集体、学校、学生利益,没有责任感。如果说青年教师身上较普遍地反映出这些倾向性的问题的话,这正说明我们目前的高等教育存在问题,

至少高等学校的学风建设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造成学生素质和道德方面有欠缺。这样的毕业生如果继续从事教育的话,间题将更加严重 ( 实话说,不是“将”,而已经成为现实 ) ,他们还不具备为人师的资格。因此,学校育人的任务是艰巨的 : 一方面要育学生,另一方面还要育青年教师。但是,我们应该明白,学校的学风建设是学校的教职员工整体道德水平的提高,而学校的道德水平显然又必须高于社会的道德水平。把学校这个小环境建设好,学校不但能育好人,反过来对社会的道德水平、社会风气也会产生影响,正如清华的老校长 梅贻琦 先生早在 60 多年前就对大学中的道德教育以及大学的教化作用精彩描述的那样 : “一地之有一大学,犹一校之有教师也,学生以教师为表率,地方则以学府为表率,古人谓一乡有一善士,则一乡化之,况学府者应为四方善士之一大总汇呼 ? 设一校之师生率为文质彬彬之人,其出而与社会周旋也,路之人亦得指而目之曰,是某校教师也,是某校生徒也,而其所由指认之事物为语默进退之间所自然流露之一种风度,则始而为学校环境以内少数人之所独有者,终将为一地方所共有,而成为一种风气 ; 教化云者,教在学校环境以内,而化则达于学

校环境以外,然则学校新民之效,固不待学生出校而始见也明也。”
“学风建设需要教、学、管三管齐下,而且必须长期坚持不懈,持之以恒”,3月14日人文与发展学院分党委副书记景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该院学风建设工作做出了如是概括,并就教、学、管三个方面的工作分别进行了介绍。
学风建设首先要考虑的是,教师如何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上去,这就是“教”的问题。据景发介绍,人文与发展学院在师资力量相对比较薄弱的情况下,正在逐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提高“教”的质量。包括加大引进人才的力度,加大对一线教师的业务培训力度,加强开展教师的教学研讨工作。另外,还逐步形成了针对教师教学的考核审评制度,对教师的责任心、教学态度、教学水平等进行评价。按照学院04年5月第一届教代会已经通过的《关于加强人文与发展学院学风建设的方案》,学院学生工作系统将组织学生每个学期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开展评价,对于连续两次被学生评价为不合格者,学院将暂停其教学活动。学院一系列的工作相信对于此激励和约束教师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以高度负责的态度为学生传授知识并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有积极的作用。

抓学风,第二个因素是“学”的问题,也就是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问题。人文与发展学院的学生群体有一些鲜明的特点,他们思想活跃,对于参与社会工作等历来都有很高地积极性,但同时也因为进入大学时第一专业志愿率较低,专业调剂率教高,而且由于社会对学院认知度不高造成的毕业生就业难等问题一直使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受到影响。针对上述问题,人发学院开展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工作,包括长达一年的“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和各类奖惩机制。

为帮助新生尽早适应大学生活,热爱所学专业,人发学院从03级新生入校开始,就制定了长达一年的系列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分为“认识大学、热爱专业、端正态度”、“认识自我、关爱自我、明确目标”、“我看大学的方方面面”三个阶段开展。教育内容包括“专业动态、前景”、“人格倾向和心理调试”、“职业生涯规划”、“人与社群”等等。通过近两年的工作,入学教育的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

在奖励机制上,人文与发展学院主要抓住奖学金评定和优良学风班建设两项工作,努力在全院营造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关于奖学金的评定工作,景发说:“我院对奖学金的评定从04年开始进行了新的调整,打破了以往以班级为单位的的平均主义,而是以同年级同专业的所有学生为竞争单位,这对于同学们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学风竞赛大有好处。”而对于优良学风班的建设,人文与发展学院也有自己的特色。景发说,从04年开始,学院将学校规定的优良学风班的比例由原来的20%扩大到60%,前20%为校级优良学风班,后40%为院级优良学风班。被评为院级优良学风班的班级可以一次性得到奖金600元,而校级的在学校奖励之外,学院也会增加200—300元不等的奖励。此举大大增加了优良学风班的建设效果。

在“管”的方面,景发介绍说,人发学院建立了以分党委、分团委、学生会、班主任、学生助管、学生党员为主的一支抽查队伍,定期不定期抽查课堂和宿舍,以抽查宿舍为主,将抽查情况认真详实记录并直接与班级和个人的奖惩挂钩。景发说,有些人认为大学生没有必要去“管”,但从实际情况看,“管”又是必要的,不管绝对不行,需要讨论的问题仅是如何管的问题,而不是要不要管的问题。

关于学风建设,景发说,他最想说的话是:“要真抓实干,切忌走过场;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并为之建章立制;要不断分析学风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并实事求实的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各学院情况不同,抓学风的办法和着力点也可能会不大相同。”景发最后仍然强调说:“抓学风,应该同时注重‘教’、 ‘学’、‘管’三个方面,否则,从长期来看,效果可能会受到影响。”

辩词:大学学风建设关键在学生
谢谢主席,大家好。我方今天的观点是:大学学风建设关键在学生。
开宗明义,学,指学习,具有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风,指风气,具有指向性和渗透性。学风,简而言之,指学习的风气。我方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论述我方观点。
首先,从对象上来看。诚然,大学学风建设任重道远,需要学生,老师和学校的通力合作。但学生无疑才是关键所在。无论是莘莘学子还是诸多高校,若想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留下自己的足印,就必须加强学风建设。从教育学层面来理解,学风是指学习者自觉接受教育、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的行为方式。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无疑才是主体。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各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当然,老师的正确引导在其中起到了一定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但最终能够进行自我完善,达到自觉接受教育的,自觉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的,无疑还只能是学生自己。如果脱离了学生这一主体,老师的引导也就无任何用武之地了。就好像父母可以教你吃饭,喂你吃饭,但绝不可能替你吃饭一样。只有发挥好了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踏实严谨的求学态度,学风自然而然就能够建立起来。而如果寄希望于优秀的老师来引导,甚至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进行打压,则是不折不扣的舍本逐末,甚至会适得其反。即使在高压政策下有些学生能够暂时妥协,但那也只是治标不治本,貌恭而不心服罢了。所以若要标本兼治,就必须从学生做起。
其次,从影响程度和范围上来看,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带有一定强制性和灌输性的,它是一种一对多,点对面的影响方式。而学生与学生之间则是一种潜移默化,更为深层次的影响。而且由于学生比老师在数量上要多出许多,因此学生对学生间的影响则是点对点,或面对点,甚至是体对点的影响。因此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影响力,无论是在强度上和范围上都比老师要大许多。就像当你走进安静的图书馆,你会自觉控制自己不发出大的声响;当你走进自习室,你也会自觉拿出书本自习一样,并不需要老师的监督引导你也会做到。举个现实中的例子,我方三辩的室友们,在学习生活中你追我赶,互相影响,最后全部出国留学。然而现实也是严峻的,正是因为学生与学生之间影响力超过了老师对学生的引导,所以有部分学生上课睡觉,迟到早退等不良风气在学生中造成了极大影响,老师对此也是无可奈何。所以我们更应该呼吁学风建设从学生入手,用优秀的学生去影响并感染后进的学生,用好的榜样鼓舞人,激励人,最终让一批又一批的学生互相影响,优良的学风也因此自然建立起来了。
再次,从责任上来讲。老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出类拔萃的老师自然有能力,可以对学生的学风建设起到相当大的推动作用,但那毕竟只是少数。大多数老师不应该为学风不正而承担主要甚至关键的责任,也不应该受到太多苛责。教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固然是老师的职责,但学生能够学成什么样子,或者说是否愿意去学,其关键还是再学生自己。如果今天我们把这些东西都归结于老师,说学风建设关键还是在老师,则无异于是为那些顽劣的学生找到了最合适的借口,也为他们推卸责任找到了最好的对象。但这对老师公平吗?孔子显然是中国最出色的老师,可他的三千弟子里面,既有勤奋学习探询真理的,可也有追逐功名利禄见利忘义之徒啊,难道您能指着他们说,他们的学风不正是因为关键在于孔子没有建设好吗?孔子在对方同学眼中是不是就不再是一个好老师了呢?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大学学风建设关键在学生。

10.近来,有关老师剽窃论文,研究成果的报道很多,特别是北大,上海交大等高校的老师很多,这类事件在社会上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对学生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是谁有能说那些事件发生的学校学风不好?那些学校的学生也并没有因为那些事件而变的厌学等,相反他们的学风是相当浓郁的!这不正是学生主体的体现的么?
11.在一项权威部门的调查研究中发现,有超过%的学生有重修课程的经历,在问及原因时,学生自己的因素占81.5%,老师因素只占了18.5%,这说明了问题的关键在于学生自身。而根据另一项调查反映出60%的学生对学院建设是满意的,63.09%的学生对老师是满意的!由此我们可知,在学风建设中,老师和学院建设对学生的影响很小,那么自然学风建设的关键就在于学生了!
12.任何一所学校都有学风,只有强弱之分,学风建设的目标就是把已有的学风加强。正是由于现在知识升值和就业压力巨大等因素的影响,我们的学风才会滑坡。诚然,由于我国教育体制本身的缺陷导致了学风建设的不顺利,但是这些涉及到体制和制度的问题,已经不是学生老师的能力范围了,也超出了我们今天的辩论范围!
13.我们都在强调学风建设,但是国家有没有硬性规定学风建设的标准?没有,为什么?!因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那么具体的问题是什么?那就是学生反映出来得问题。上至国家教育方针的制定,下至学校的教学方针的制定,他们的每一步都少不了学生,学生是他们制定方针制度的依据,因为学生是更重要的主体,他们所制定的政策是要靠学生去实践的!
14.我们已经是大学生了,已经不再是小孩子了,我们已经有了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初步轮廓或者说已经基本成型了,老师的引导作用已经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强烈而有效了!老师正确的引导也只是起到相对润色的作用,起关键作用的还是学生自我的鉴别能力和选择能力!
15.学生的思维相比较来说是比较灵敏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相对老师来说也是快的。我们承认一些老师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不是很有效,但是那毕竟是多年教学习惯,个人因素,风俗习惯等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改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与其花费大量的努力付出却收益不甚明显,还不如加大对学生的培养,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16.学风是可以继承和感染的。一个好的学风是一代一代的大学生长期积累和延续的,同时又对现在的在校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现在在校的大学生既是良好学风的创立者、传播者,又是一个受益者。
总上所述,我放认为在学风建设中,学生更关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4-14
动漫0901班三月份学风建设月活动总结
良好的学风对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进一步推进我系学风、班风建设,提高广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学习上去,我院决定把三月定为“学风建设月”。 经过一个月的深入动员和各式各样活动的展开,本次活动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同学们都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在思想上树立了努力学习的意识、在行动上表现为旷课,不上晚自习等现象大幅度减少、学习成绩都显著提高。现将本次活动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总结如下:
一、 活动准备动员阶段
1、积极响应学院号召,迅速开展活动。
在院学生处开会布置任务后,我班班委把本次学风建设活动月的精神进行详细的传达,让每位同学都参与到此次活动中来,从本班的实际情况出发,共同制定本班的活动计划。内容上要突出主题,活动上要多种多样,形式上要别出心裁,搜集多方面的意见,集思广益,听取同学们的合理化建议,写出一份行之有效的计划书,并在3月10日前将本班学习计划书交辅导员。
2、召开了“学风建设月”主题班会。
我班在第一时间内开展了学风建设主题班会,传达学风建设的精神,并针对学生旷课、迟到、早退、逃课上网,不讲卫生等不文明现象进行了批判和揭露。鼓励大家摒弃不文明行为,以学习为中心,以成长为目的,这为形成良好的学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严格考勤
为了创建良好的学风、班风,在学风建设活动月期间,我班按照制定严格考勤,对于违反纪律的学生施于严惩。并按照相关规定及时处理,通报家长。

二、 活动开展阶段
1围绕“学风建设”开展形式各样的主题班会
为了创建和谐的校园环境,提高广大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组织多种形式的主题班会,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学风建设结合起来,可以让同学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2、组织开展学习经验交流会
开展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收获的经验交流会。由专业课学习名列前茅的学生不定期的组织全班同学进行经验交流,并对各种复习资料进行资源共享。大力倡导“合作学习”,“一帮一”之风,创建优良的班风、学风。
3、严格考勤制度
考勤由任课老师考勤和各班班委会考勤两部分组成。对于上课率迟到率进行检查。学生请假必须持有班主任老师开据的正规假条。我班通过考勤制度的健全,避免了学生旷课、迟到及早退等现象,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4、积极参加院系活动
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同学们的精神世界得以充实,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同学们参与院系活动的积极性,也充实了本班同学的校园生活。取得较好成绩如:每周我班教室都会被评为文明教室,,男生3A416寝室也被评为文明寝室..在这次优秀作品展中..陈达.周立春..俩位同学拿到了较好名次。
另外i在这个月里,大家积极性空前高涨,每天都非常早来教室学习,到课率达到99%以上.班级形成你追我赶的局面.学习氛围非常浓厚。
5、主动和任课教师保持联系,互通信息
通过与任课教师交流,了解各同学们阶段学习情况和质量,并积极对此进行反映,从而有效的促进教学课堂的和谐发展。

三、总结提高阶段
1、取得的成绩
通过这次学风建设月活动的加强管理,本学院学习风貌明显上了一个台阶,不管是晨读还是晚自习,都比以前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任课老师也反映最近学生学习比以前进步很多,旷课现象明显减少。具体表现在:
(1) 迟到旷课现象明显减少;
(2 )早晚自习出勤率和效率明显提高;
(3 )各班委在自律管理中的作用增加;
(4 )班集体的凝聚力增强。
2、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部分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
(2)有的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所学专业。

在此次学风建设月的过程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大家在专业基础的学习上的表现。
这个月,同学们在专业学习上,表现出积极的一面,各次的作业成绩也明显有所提高。经过上个学期的适应,大家基本上都可以习惯了这个学习时间制度,并能保证每堂课都认真听好听足。另外大家还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馆资源,抓紧时间阅读相关的专业知识,以求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拓宽自己思维,从而多方面的考虑问题。
大家在学习上突飞猛进,这是离不开老师的辛勤教导。韩老师利用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培养着同学们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在此同时也激起了大家对于这门课的兴趣。在这种“强化而集中的学习”里,同学们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功。韩老师通过“理论→实战→讲评→综合作业”、“随时答疑解惑”的方法上好了每节课,让我们从最短的时间里学到了最多的知识,同时也设计出了许多新颖的作品。

当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学风建设是没有休止符的,学风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只有长期不懈地抓下去,才能取得更显著的效果。虽然在这一个月的学风建设活动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这仅仅是开始。不管学风建设的活动有没有在进行,我们都要将学风建设月的精神坚持到底。希望全体同学一定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良好学风氛围,提高对自身的要求,从现在做起,为创建优良学风,为自身成长成才而努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