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铁锌等各种营养素 孩子到底要不要补

如题所述

正常情况下不需要补充。
只有在出现了某种特殊的异常情况下、经过验证后才会有针对.性.地补充。
... ...
一般说来,人体所需要的各类营养素均来自于食物当中。
1,草食.性.人类或动物的营养摄取,先是通过植物类生物获得土壤中的营养成分、加工转化为植物.性.的营养素,再由人或动物以植物类做为食物时,消化吸收的便是通过植物吸收了土壤当中的营养成分转化而来的植物.性.的营养素做为自身营养需要的来源。
2,肉.食.性.人类或动物的营养摄取,是通过草食.性.动物吸收了植物当中的营养成分后获得的动物性营养素,而满足自身营养成分需要的。
3,各类营养素的本源存在于土壤当中,土壤是在.日.光雨.露.的浸润作用下由无机矿物(石头)风化而来,土壤中的营养物质成分,与无机矿物的成分、日.照光线的强弱和雨.露的滋润程.度相关,对有机土壤中的营养物质结构有直接的作用关系,是影响或构成人与动物营养素来源所形成的体质状况和形态的根本.性.因素。
这就形成了在不同的海洋陆地区域内同类生物的不同体质状况和形态。
比如,东北的水稗子草籽要比内地的水稗子草籽颗粒大,中国人的肤.色.身高结构就区别于欧美非洲人,食人鱼只产生于亚马逊流域。
... ...
因此,中国人的体质状况,是由土壤营养结构、食物营养成分和自身的消化吸收转化能力等因素所制约的。
同时,人体通过食物获得的营养成分是活.性.营养素,药物营养成分是非活.性.营养成分,人的生理机能会选择.性.的吸收利用,对它们有着不同程.度.的生物利用率。
... ...
所以,孩子是否需要补充“钙铁锌等各种营养素”,就要看孩子实际的生物种属和体质状况,来增加相应食品食物种类的选择。
需要注意的是,所谓“国际人体营养素成分表”,并非是以中国人的体质状况作为标本来制订的标准营养素成分表,并不适合中国的孩子做为参照的标准来比对。
还要综合考虑中国人的生物种属、饮食结构、地理区域、大气/水土和污染物.性.质的环境状况、病理状况等等的因素,才能决定是否需要补充这些营养物质。
否则,在并不考虑以上多种因素的医生“指导”下,有可能造成效果不理想、或者是相反的作用。
比如,在中国版图内八成以上的人并不缺碘,但中央政府为了绝对的垄.断食用盐的经营,片面且一厢情愿的在专营商品食用盐中添加碘剂,由此造成了高碘地区六成的妇女和四成的男人有高碘症,形成了“阴盛阳衰”现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8-14
矿物质补充:
钙和磷钙和磷大部分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软组织中的钙在维持神经、肌肉功能和细胞膜完整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钙也是某些酶系统的辅助因子,在激素的释放、血液的凝固、肌肉的收缩和神经冲动的传递等方面也需要钙。软组织中的磷也有多种功能,例如它是RNA(核糖核酸),DNA和磷脂的构成成分,磷的化合物是能量代谢的重要组成部分。体液中的磷又是肌体酸碱平衡缓冲系统所必需的。孩子生长发育旺盛,对钙需求量较多,如长期钙摄入量不足,并常常伴随蛋白质和维生素D缺乏,可引起生长发育迟缓、新骨结构异常、骨钙化不良及骨骼变形,发生佝偻病。我国南方地区佝偻病的发病率在20%左右,北方有些地区更是高达50%。该病多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特别是早产儿和新生儿,故应该给孩子补充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并要求钙磷比例适宜。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建议,婴儿的钙磷比以1.6~1.8为宜,O~6个月纯母乳喂养婴儿每天钙的适宜摄入量为300毫克,人工喂养的婴儿每天适宜摄入量为400毫克; 6~12个月婴儿每天适宜摄入量为400毫克。
铁:
体内的铁可以简单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称为必需铁,它存在于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和某些酶中:另一部分构成可动员的贮备铁。必需铁参与血红细胞形成及氧、电子的传递。缺铁影响血红蛋白和血红细胞的合成以及氧的代谢,即可造成缺铁性贫血。铁的吸收和许多膳食因素有关系,如植酸盐和磷酸盐能干扰铁的生物利用,而维生素C和肉类能促进铁的吸收。正铁血红素铁较非正铁血红素铁容易被吸收。某些固体食物会影响铁的生物利用,因此,首先添加给婴儿食用的固体食品应该是富含铁的。婴儿出生时体内的铁储存量大致与出生体重成比例。足月儿平均身体的铁储存可满足4-6个月的需要。铁缺乏是婴儿最常见的营养缺乏症。尽管母乳的含铁量低于大多数配方食品,但是,母乳喂养的婴儿铁缺乏却较少见。为了预防铁缺乏,用配方食品喂养的婴儿应常规补充铁剂。4-5个月以后的婴儿即开始需要从膳食中补充铁。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建议足月新生儿自身贮存的铁和每天从母乳中摄入0.3毫克铁即可满足其4-6个月的生长需要;4-6个月以上婴儿每天铁的适宜摄入量为10毫克。
锌:
锌是体内很多酶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它参与核酸和蛋白质的代谢,尤其是对细胞复制等基本生命过程产生影响。锌是味觉素(影响味觉和食欲)的结构成分,锌还与生育、机体的免疫活性有关。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ls)建议足月婴儿每天锌的平均需要量为6.7毫克。
钠:
据报告,婴儿出生后3个月内每日每千克体重约需钠11.5毫克,
6个月时为4.6毫克以供生长,而婴儿每日从皮肤丢失的钠量约为每千克体重9~16毫克,二者合并计算,婴儿每日给予每千克体重23毫克钠即可满足需求。我国婴儿每日摄入乳量约700-850毫升,一日从母乳中可获取115~138毫克钠,基本与上述每千克体重23毫克相当,所以母乳喂养婴儿不必额外补充钠即可满足需求。 鉴于我国目前尚未见婴儿由于钠缺乏引起的危害,相反钠摄入过量会对肾功能造成不良影响,为此4个月以前的婴儿应限制钠的摄入,4个月前婴儿食用的菜水,菜泥中应不加盐,以免增加。肾脏负担并诱发成年高血压。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ls)关于钠的推荐摄入量为O-6个月婴儿每天200毫克,6~1 2个月婴儿每天500毫克。碘:
碘是人体必需元素之一,甲状腺利用碘和酪氨酸合成甲状腺激素,故碘的生理作用是通过甲状腺激素来完成的。甲状腺素能促进物质分解代谢,维持基本生命活动,促进婴童身高,体重、骨骼、肌肉的增长和发育。特别是在脑发育的临界期内(从妊娠开始到出生后2岁),神经系统的发育依赖于甲状腺素的存在。碘的缺乏会导致不同程度的脑发育落后,而且这种脑发育障碍在临界期以后再补充碘或者甲状腺素也是不可以逆转的。机体缺碘所导致的一系列障碍统称为碘缺乏病。其临床表现取决于缺碘的程度(轻、中、重),缺碘时机体所处的发育时期(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幼儿期、青春期和成人期),以及机体对缺碘的反应性或对缺碘的代偿适应能力。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ls)关于碘的推荐摄入量为O-12月婴儿每天50微克。
维生素
维生素A:
维生素A(视黄醇)是上皮组织完整和上皮细胞正常生长所必需的,也是骨骼生长、夜视和神经系统发挥正常功能所必需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关于O-12个月婴儿维生素A的推荐摄入量为每天400微克视黄醇当量,即1332国际单位。
维生素D:
维生素D与钙、磷代谢有关,而钙磷又是形成骨骼所不可缺少的物质,对牙齿,骨骼的形成极为重要。维生素D的摄入量随日照的多少而有所不同。夏天婴儿的户外活动较多,日照也比较充裕,可以少补充或不补充。冬天婴儿接受的日照少,可以适当补充。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建议O~12个月婴儿维生素D的推荐摄入量为10微克,即400国际单位。
维生素B1:
维生素B1,又称硫胺素,是脱羧反应的一种必需辅酶,因此在最终的能量代谢过程中非常重要。硫胺素缺乏最主要的结果就是碳水化合物代谢受损害并发生脚气病。维生素B1是水溶性的,可以从尿中排泄。它在体内贮存量不多,因而建议每日膳食补充。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关于0~6个月婴儿和6~1 2个月婴儿维生素B1的适宜推荐摄入量为每天0.2毫克和0.3毫克。
维生素B2:
维生素B2(核黄素)参与体内生物氧化与能量生成,还参与维生素B6和烟酸的代谢,而最近的研究表明核黄素与体内的抗氧化防御体系也有密切关系。我国居民膳食以植物性食物为主,核黄素摄入不足是存在的重要的营养问题。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关于0~6个月婴儿和6~12个月婴儿维生素B2的适宜推荐摄入量为每天0.4毫克和0.5毫克。
维生素C:
维生素C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它参与苯丙氨酸和酪氨酸的代谢;参与胶原和纤维组织细胞内物质的生成;参与牙齿和骨骼的生长。作为一种还原剂,维生素C能促进铁的吸收,还可增强伤口愈合和抗感染的能力。维生素C缺乏可导致坏血病,其特征是牙龈肿胀和出血、伤口愈合不好、淤点、生长迟缓和骨异性。
人体自身不可以合成维生素C,必须从食物中获取,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ls)关于0~6个月婴儿和6~12个月婴儿维生素C的推荐摄入量为每天40毫克和50毫克。
第2个回答  2018-08-14
01、同补降低吸收率
钙铁锌进入肠道内粥,是通过相同的途径进行吸收的,那么如果一起服用的话,就会出现相互抵抗的现象,会大大影响吸收率的。
02、造成营养流失
比如说市面上买的那些钙铁锌同时补的各类口服液,尽可能不要选择了,因为这三种元素一起服用的话,不但达不到补营养的效果,还会造成营养元素被流失的现象。
03、钙锌间隔服用才有效果
如果说非要在同一时间段进行钙铁锌的补充,那么时间上面一定要间隔开来,先补锌然后补钙,这样才会有效果的。
04、铁元素单独分开补
钙锌这两种营养元素可以在同一时间断补充,只要做好间隔就行,但是铁元素的话就不要一起搭配了,把钙锌两种元素补好了,再进行铁的补充。非要一起补充的话,铁元素在一两个小时后才能进行补充。
第3个回答  2018-08-14
建议不要过度的服用这些微量元素的补剂。如果造成营养过剩很容易导致儿童性早熟。另外很多微量元素吃进身体也并没有被身体吸收,而是随尿液排出了体外。如果真要补建议还是去医院咨询一下,征询医生的建议再决定吃不吃。
第4个回答  2018-08-14
如果没有明显的病征,不建意进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