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的阴晴圆缺的形成?

是地球将月亮挡住了,还是月亮自己挡住了,为什么有时看不见另一边?

月球靠反射阳光发亮,它与太阳相对位置不同(黄经差),便会呈现出各种形状。

1、朔:日月黄经差为0°,这时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以黑暗面朝向地球,且与太阳几乎同时出没,故地面上无法见到,这就是朔,这一天为农历的初一。

2、上弦月:月球继续朝前旋转,到了农历初七、八,也就是图中的位置3,黄经差为90°,太阳落山,月球已经在头顶,到了半夜,月球才落下去,这时被太阳照亮的月球,恰好有一半给你看到,称之为“上弦月”。

3、满月:到了农历十五、十六,月球转到地球的另一面,也就是图中的位置5,黄经差为180°。这时地球在太阳和月亮的中间,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那一半正好对着地球,此时我们看到的是满月,或称之为“望”。由于月球正好在太阳的对面故太阳在西边落下,月球则从东边升起,到了月球落下,太阳又从东边上升了,一轮明月整夜可见。

4、下弦月:满月以后,月球升起的时间一天比一天迟了,月球亮的部分也一天比一天看到的小了,到了农历二十三,也就是图中的位置7,黄经差270°。满月亏去了一半,这时的半月只在下半夜出现于东半天空中,这就是“下弦”。

快到月底的时候,月球又将旋转到地球和太阳中间,在日出之前不久,残月才又由东方升起。到了下月初一,又是朔,开始新的循环。

扩展资料:

不同月相的角度:

1、新月(农历初一日,即朔日):0度;

2、上峨嵋月(一般为农历的初二夜左右-------初七日左右):0度----90度;

3、上弦月(农历初八左右):90度;

4、凸月(农历初九左右-----农历十四左右):90度----180度;

5、满月(望月,农历十五日夜或十六日左右):180度;

6、凸月(农历十六左右-----农历二十三左右):180度----270度;

7、下弦月(农历二十三左右):270度;

8、下峨嵋月(农历二十四左右----月末):270度-----360度;另外,农历月最后一天称为晦日月亮,即不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31
月亮为什么会有阴晴圆缺的变化呢?大家知道,月亮本身不发光,只是把照射在它上面的太阳光的一部分反射出来,这样,对于地球上的观测者来说,随着太阳、月亮、地球相对位置的变化,在不同日期里月亮呈现出不同的形状,这就是月相的周期变化。进一步说,虽然月亮被太阳照射时,总有半个球面是亮的,但由于月亮在不停地绕地球公转,时时改变着自己的位置,所以它正对着地球的半个球面与被太阳照亮的半个球面有时完全重合,有时完全不重合,有时一小部分重合,有时一大部分重合,这样月亮就表现出了阴晴圆缺的变化。
第2个回答  2009-06-29
其实地球和月亮都没有挡住,只不过太阳在一侧照射,月亮是圆的,只有半个月亮上比较亮,晚上用肉眼看只能看见被太阳照到的那半边,而且月亮绕地球一个月一圈,每天晚上看到月亮都是从不同角度看,所以会觉得月亮在变化,其实只是看得角度不同。
第3个回答  2009-06-28
跟地球毫无关系,说有关的一定是学艺不精的人。

其实月相变化就是照射角度的问题,因为太阳是唯一光源,照不到的地方就是黑的,跟我们地球上一模一样。

如果想模拟也很简单,夜晚在家里把灯关了,找个球和电筒,让电筒一直照射着球绕球一周,就能得出月相变化的原理。
第4个回答  2009-07-12

月亮的阴晴圆缺的形成?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