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和慢性胃炎的症状,一般有哪些关系呢?

如题所述

幽门螺杆菌是胃炎发病的原因,二字有着因果关系。慢性胃炎是非常复杂的疾病,幽门螺杆菌是导致胃炎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种细菌会生存在胃中,会破坏患者的免疫功能,免疫功能下降,幽门螺旋杆菌就会大量的繁殖,就会导致胃黏膜,然后也会导致慢性胃炎,如果不及时治疗的话,会加重病情。

胃炎分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引起的原因很多,其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最常见的原因。hp为非侵袭性病原,但是能引起强烈的炎症反应,它直接刺激免疫细胞,引起粘膜炎症或直接刺激上皮的细胞因子。

hp相关性胃炎与胃酸分泌功能二者间是有双向关系的,一方面胃酸的分泌影响hp寄居在胃粘膜的数量及其分布,并影响感染后粘膜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另一方面hp相关性胃炎改变了胃粘膜的胃酸分泌功能。

表面细胞的变化与hp数量的多少有关。多形核细胞的浸润是“活动性”慢性炎症的标志,慢性炎细胞浸润程度与hp数量密切相关。急性期通常持续7天,部分病人在此期间细菌被清除,胃粘膜恢复正常,但大部分病人不能清除hp,而转为慢性感染。

慢性胃炎中,95%为hp感染,hp感染可引起三种不同类型的慢性胃炎,即浅表性胃炎、弥漫性胃窦胃炎或多灶性萎缩性胃炎。持续性胃炎的特点是形成腺体萎缩和肠化生。反复的粘膜损伤使腺体消失,引起粘膜萎缩,随hp感染时间的延长萎缩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增 加。

hp的慢性感染可引起胃上皮类似于肠上皮的形态学改变,即为肠化生。肠化生是胃肠粘膜对持续性感染的一种适应性现象。

随着人们逐渐认识到hp感染是胃炎的最主要原因之一,1990年在悉尼召开的世界胃肠大会工作组建立了一种新的胃炎分类法,即悉尼分类法,包括组织学和内镜两个主要分支构成,组织学由病因、解剖部位和形态三者组成。

描述形态时仅拟定了急性胃炎、慢性胃炎、特殊类型胃炎三种不同类型,三部位的胃炎分别是胃窦炎、胃体炎和全胃炎。与组织学分级一样,内镜下所见胃炎严重程度亦分为无、轻、中、重。

为了使胃炎的组织学评价标准化,又推荐了取材部位,认为检查时取四块标本,两块来自胃窦,两块来自胃体是比较合适的。hp相关性胃炎治疗的关键在于清除hp。有许多研究证明,成功清除hp后可使内镜下所见胃炎及组织学胃炎消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2-18

慢性胃炎不一定都是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需要通过专门的检查才知道有没有幽门螺杆菌。

有胃病就有幽门螺旋杆菌?

“胃不好,都是幽门螺旋杆菌在作怪”这样的传言不仅出自普通群众的嘴里,甚至部分专家也这么宣称,那有胃病的人就是幽门螺旋杆菌在起影响吗?答案是:胡说八道!

权威人士解答:幽门螺旋杆菌是引起胃炎、胃溃疡、胃癌等胃病的其中一种因素,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的人患胃病的机会大一点,但不是一定会得病。同样的,得胃病的人不是肯定会有幽门螺旋杆菌。

可见,得了胃病,并非意味著有幽门螺旋杆菌。担心自己是携带者,可以到医院做个呼气试验或者胃镜检查。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有胃病的人,要谨防感染幽门螺旋杆菌。

什么是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杆菌英文名(Helicobacterpylori)简称HP,是革兰氏阴性,微需氧的细菌。幽门螺杆菌胃炎是一种感染(传染)性疾病,幽门螺杆菌携带者和被幽门螺旋杆菌污染的水源是传染,传播途径有:口口传播,粪口传播等。它会引起慢性胃炎、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胃癌、胃淋巴瘤、不明原因血小板减少、冠心病等疾病。

幽门螺旋杆菌是消化内科的热门问题,实际上自从澳大利亚两位教授发现它之后,针对幽门螺旋杆菌的研究一直持续到现在,幽门螺旋杆菌被认为和很多疾病相关,主要是消化道的疾病,比如慢性胃炎,比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在中国,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是非常高的,大概在60-70%以上,但是经过这么多年的根治治疗之后,现时的感染率应该在50%以下,但没有确切的数据。

怀疑幽门螺杆菌感染了,如何检测呢?

1.首选14C或者13C呼气试验,无创,无痛、准确,30分钟出结果。

2.胃镜下可行快速尿素酶检测,还可以观察有无胃炎,胃溃疡,胃癌等情况。

3.还可以检测粪便和血液,但现时在临床上应用的较少。

除了用药物进行治疗以外,胃病患者在饮食上,应少食多餐,按时就餐,并戒吃辛辣、油腻、烟熏食物,以及不要食用过酸、过凉食物,戒烟戒酒,不饮浓茶,多吃素食和粗纤维食物,如各种蔬菜。

第2个回答  2022-02-15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人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但他们不知道,幽门螺杆菌,通常寄生在胃粘膜组织中,感染后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胃癌和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和其他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第一类生物致癌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症状早期症状:多数患者感染初期无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急性胃炎症状,包括上腹部疼痛、腹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

典型症状:慢性上腹部疼痛、胀满、不适、胃酸倒流、嗳气、晨吐等胃肠道症状,提示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胃黏膜炎症改变,即慢性胃炎。当少数患者因上述慢性胃炎逐渐出现上腹部不适、进食后饱腹、疼痛或体重减轻等症状时,提示长期的慢性炎症可能在过程中使胃黏膜从正常胃黏膜、浅表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

部分患者的典型症状为慢性、节律性胃脘痛,周期性发作,提示消化性溃疡的发展。伴随症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还可能出现乏力、面色苍白等贫血症状,并出现出血性斑点、瘀斑和肾损害的紫癜症状,因为幽门螺杆菌感染还与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密切相关。其他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也会增加患冠心病、儿童生长迟缓和其他肠道外疾病的风险,但这些症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往往被忽视。

幽门螺杆菌感染模式幽门螺旋杆菌通常通过消化道传播,包括粪-口和口-口途径:粪口途径指的是被感染者的粪便直接或间接污染的饮食,这些粪便可被其他人食用。口对口传播是指被感染者携带的含有细菌的唾液污染了食物或餐具,其他人在食用这些食物时也会被感染,或者当父母亲吻或用嘴喂婴儿时也会被感染。还有一种特殊类型的医源性感染,主要是由对感染者进行消化内镜检查而未彻底消毒引起的,这可能导致在对他人进行检查时传播幽门螺杆菌。

第3个回答  2022-02-15
幽门螺杆菌是胃炎发病的原因,二字有着因果关系。慢性胃炎是非常复杂的疾病,幽门螺杆菌是导致胃炎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种细菌会生存在胃中,会破坏患者的免疫功能,免疫功能下降,幽门螺旋杆菌就会大量的繁殖,就会导致胃黏膜,然后也会导致慢性胃炎,如果不及时治疗的话,会加重病情,严重的也会得胃癌,二者有着非常亲密的关系。
第4个回答  2022-02-15
是直接联系,因为幽门螺杆菌可能会导致慢性胃炎的发生,而且会加重慢性胃炎,会导致慢性胃炎康复的比较慢,所以如果不及时进行杀菌,那么就会导致胃炎好不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