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享国八百余年,算国祚最长的王朝吗

如题所述

应该说周朝的诸侯国中还有不少是夏商时期存在的诸侯国,只是在周朝时都日趋没落了,没有周朝新册封的诸侯国有活力。

徐国在中国历史上存在1649年,共有44代君王。夏禹时,伯益因辅佐治水有功,其子若木被封于徐(今山东郯城一带),建徐国。其后,历夏、商、周三代,徐国都是诸侯国之一。徐国参与了以武庚为首的商殷残余贵族的叛乱,抵制周公的东征。徐的后人为“先君驹王西讨济于河”而自豪。《尚书·费誓》载:鲁与徐戎、淮夷有过激烈的战争,鲁国受到威胁很大,以至一度不敢打开国都的东门。至周穆王时,徐国之君徐偃王嬴诞曾举兵进攻周朝都城,被周穆王打败后,在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一带的山中隐居下来。周穆王别封他的子孙为徐子,继续管理徐国。此后,徐国一直延续数百年,直到公元前512年夏,吴国派出使臣,责令徐国(今安徽泗县)和钟吾国交出领兵在外的公子掩余和烛庸。二国依仗有强楚撑腰,拒不从命,并私自放走二公子,让他们去投奔楚国。同年冬,吴王派孙武、伍子胥兴师伐罪。徐国才被吴国灭掉。徐国先在邳州附近,后迁至泗县、泗洪。徐偃王时最为强盛,疆域扩大到整个苏北、皖中、鲁南等江淮广大地区。彭城因徐国而改名,成为九州之一的徐州。 徐在西周为东夷集团中最大的国家,《韩非子》说他地域五百里。《诗经·大雅·常武》篇说“率彼淮浦,省此徐土”。

薛国是古代黄河下游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小国。据《通志·氏族》称:"颛帝少子阳封于此,故以为姓,夏朝时期,阳的第十二世孙奚仲亦封于薛。”《左传》载“薛之皇祖奚仲居薛以为夏车正”,故后人称奚仲为中国造车鼻祖。西周初年,“周武王封任姓后裔畛,复于薛国,爵为侯”。前418年,齐国灭薛国。任姓薛国自薛畛开始,相传31世。因夏朝之前非朝代,故薛国自奚仲被夏朝封开始,存在约1600年。

鄫国(缯国)为源自夏代少康次子曲烈(烈曲)的封国,因始封地名为“鄫”而得国名。历夏、商、周,存世时间约1400年,于鲁襄公6年(前567年)灭于莒。鄫国从建至灭,曾多次迁国。始封地名为今河南省方城县北,终地位于今山东省枣庄市(旧称峄县),故城遗址位于苍山县文峰山东部向城镇境内。鄫国灭後,太子巫逃至鲁,其後代为纪念故国以国名“鄫”为姓氏,後去邑旁(“阝”)为“曾”,成为“曾氏”的姓氏起源。

褒国在今天的汉中市以北,地域包括汉台区、勉县、留坝县。褒国的开国国君是有褒氏,其人聪明睿智,勤劳勇敢。因佐理大禹治水,不辞劳苦,任劳任怨,历经十余载。以有褒氏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分封到今天汉中市以北,建立了诸侯王国。享国时间悠久,历经夏、商、周三朝,褒国的末代国君叫褒珦,亦是周幽王的大夫,因耿直直谏,得罪了昏庸的周幽王,被囚入牢狱。其子洪德为救其父,献褒国美女褒姒于周幽王,以赎其父之罪,得复官爵。后随着西周的灭亡而衰亡,约存在1200余年。

艾侯国,殷商时修河上游出现的诸侯国。《罗泌·路史》记:“艾,商侯爵,有艾侯鼎”。《黄长睿·钟鼎遗文》载:“商,艾侯鼎铭云:维无祀王命艾侯作鼎曰,锡尔侯,丰尔稼穑,使尔子子孙孙永保用享”。《汲象周书·世浮解》云:“乙己陈本新荒蜀磨至告禽霍侯,艾侯俘佚侯,小臣四十有六,其为侯国无疑”。说明辖今修水、铜鼓、武宁、永修一带的艾侯国,已是商朝势力延伸赣鄱地方体现点,《左传》“吴公子庆忌骤谏吴子曰不改必亡。弗听,出居于艾”的“艾”地即此。《江西通史》载“周王朝对江西地区的统治主要是向江西境内的‘雁’地和‘艾’地派驻了‘监’,以加强其对该地区的统治”。公元前504年,吴败楚后改艾侯国为艾邑。此国约存在六七百年。

邓国 (前1264年——前678年) 曼姓国。商王武丁时,大封诸侯,丁已年(公元前1264年,另据“夏商周断代工程”公布的《夏商周年谱》推算为公元前1240年),将其叔父曼(字德阳)封于邓地,建立曼姓邓国,为一世邓国侯。马世之先生认为,商代晚期,邓人南徙至今河南郾城县东南。西周初年,又举族南迁至南阳盆地,其地域在今河南邓州与湖北襄樊一带,都城约在河南邓州西南的林扒镇。西周以后,邓国又徙都于今湖北襄阳市附近。成、康时代的盂爵铭有"王令盂宁邓伯"之句,记述了周王派盂慰问邓国君之事。西周中期开始,有关铭文上邓群一律称"公",反映了邓国权威的进一步提高。春秋时期,邓国依然活跃,邓与郑、楚等国保持有婚姻往来。《春秋》桓公七年载,邓侯千里迢迢到鲁国访问。鲁桓公九年邓与楚、巴二国发生纠纷,引发楚巴联军伐邓,结果邓师大败。鲁庄公六年(前688年),楚文王伐申经过邓国,受到了祈侯的招待,邓国大夫提出借机杀掉雄心勃勃的楚文王,邓侯不听。第二年,楚文伐邓。鲁庄公十六年(前678年),楚再次伐邓,将其灭亡。此国存在接近六百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6-08
是的,没有超过周朝的
第2个回答  2017-06-08
800年是很长的。影响深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