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用期不签劳动合同不交社保有什么后果

如题所述

试用期不签劳动合同的,从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第二天公司要支付双倍工资。不交社保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其限期缴纳或者补足。

【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第82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1-26
试用期不签劳动合同不交社保后果就是,用人单位要给员工支付双倍工资的赔偿,最多11个月,在一个月的宽限期内,如果由于劳动者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合同的,可以不支付经济补偿,超过一个月的,由于劳动者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而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须依法支付经济补偿。
法律分析
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对新招员工就难以约定试用期,直接招用,不仅需要增加试用期期间的支出,而且容易带来用人风险。如果用人单位不签劳动合同,职工可以说走就走,无需提前一个月打离职报告,法律不追究其责任。技术人员也同样。如果用人单位与技术人员不签订劳动合同,不仅可以说走就走,无许承担培训费用。每个企业或多或少有商业秘密,不签劳动合同,无法通过劳动合同增加条款,很难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难以进行竞业限制。企业要对劳动者进行竞业限制,主要针对高技能人才,不签订劳动合同,无法通过劳动合同作出竞业限制,采用其他办法很难收效。在动争议处理中企业十分被动。不签劳动合同,责任主要在是企业。一旦产生劳资争议,企业拿不出重要依据劳动合同,违法在先,按照法律规定,必须承担诸多不利后果。企业用工不签劳动合同的话,则此时从第二个月开始就需要向劳动者支付双倍的工资,同时不签劳动合同也不能免除给劳动者交纳社保的义务。另外,要是此时不幸发生了工伤事故,只要能证明双方之间存在事实劳动关系,那企业也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八十二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第2个回答  2020-11-26
第一,被社保局处罚
用人单位无故不缴纳社会保险费用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其限期缴纳,逾期不缴的,可以加收滞纳金。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用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限期缴纳或者补足,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逾期仍然不缴纳的,由有关行政部门处欠缴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第二,支付双倍工资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第三,赔偿员工损失
1、赔偿劳动者少得或者未得的失业保险金损失;
2、承当应当由生育基金支付的女职工生育保险待遇费用;
3、承担工伤保险费有关罚款、滞纳金等费用;
4、承担基本养老保险有关的罚款等费用;
5、赔偿给劳动者造成的其他费用。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官方电话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
第3个回答  2023-01-17
一、试用期不签劳动合同不交社保有什么后果
1、试用期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可以主张双倍工资。而不购买社会保险的,由社会保险经办部门责令补缴社会保险,并且自欠缴之日起加处万分之五的滞纳金。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 【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第4个回答  2022-08-27
法律分析:试用期内不签劳动合同不交社保不合法。大部分的公司的试用期为三个月,而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在劳动者入职后的一个月内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自用工之日起30日内为劳动者购买社保。故试用期内不签劳动合同和不买社保是不合法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十九条 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免费律师咨询免费

一个电话解决您的烦恼

    官方电话在线客服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咨询律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