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自己的体质?

如题所述

近年来,许多医学专家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临床角度提出了体质分型。这种分型主要依据身体形态、脉象和症状来进行,对于临床诊断、处方、养生防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下是对体质分型的简单总结:
阳盛质:身材健壮、声音洪亮、活泼好动的人群属于阳盛体质。他们通常喜冷怕热,精神旺盛,气粗口渴,喜欢冷饮,尿黄便结。在疾病状态下,易发高热,脉象洪数有力,舌红苔薄黄。此类体质的人不易患病,但一旦患病,多为急性、突发性疾病。因此,在饮食上应选择滋阴、清淡的食物;在运动方面,应加大运动量,以便让体内过多的阳气得以散发。如果条件允许,每天进行凉泉或温泉水浴,有助于清除过盛的热量,适当补充耗损的阴气。
阴虚质:这类人通常体型瘦小,面色偏红或有颧红,有热感,手心、脚心发热,口干咽燥,喜欢冷饮,唇红微干,冬季不耐寒冷,夏季不耐炎热,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弦或数。建议长期服用首乌延寿丹,该方具有不滋腻、不寒凉、不刺激、不蛮补的优点,服用后可增进食欲,使精神愉悦。
瘀血质:这类人常表现为面色晦暗,口唇颜色暗淡,皮肤粗糙,有出血倾向,皮肤上可能有瘀斑,或身体某部位刺痛,固定不移,或有肿块,推之不动。舌质有瘀斑或瘀点,脉细涩或结代。治疗上,重在保持气血畅通。因此,应经常参加体育锻炼,饮食上多吃一些活血养血的食物。在治疗上,应采用活血化瘀的方法,并配合补气行气。
痰湿质:这类人通常体型肥胖,或偏爱油腻食物,喜睡懒动,口中粘腻,食量大,多汗,既怕热又怕冷,适应能力差。在疾病状态下,可能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咳喘、痰多等症状;或恶心呕吐,大便稀溏;或四肢浮肿,按之凹陷,小便不利或浑浊;或身体困重,关节疼痛,肌肤麻木;或女性白带过多。苔多腻,常见灰黑,或舌面有一层粘液,脉濡或滑。对于这类人,应增加体育运动,让松散的皮肉变得更加紧实。在药物方面,应使用温性药物进行调补,饮食上避免过饱,忌讳油腻食物。
气郁质:这类人形体消瘦或偏胖,面色萎黄或暗淡,性情急躁易怒,容易激动,或忧郁寡欢,胸闷不舒,时常叹息。在疾病状态下,可能出现胸胁胀痛或窜痛;或乳房小腹胀痛,月经不调,痛经;或咽喉梗阻,如有异物;或气上冲逆,头痛眩晕;或腹痛肠鸣,大便稀溏不畅。舌淡红苔白,脉弦。这类人相当于现代所说的抑郁型或抑郁质。在药物治疗上,以疏肝理气为主;平时应多旅游,以使心胸愉快,排除多愁善感的抑郁状态;多听一些轻松、开朗、激动的音乐,以提高情绪;饮食上,适当喝一些酒。
中医体质学是基于中医学的阴阳五行、脏腑、精气血津液等基本理论,来确定人群中不同个体的体质差异。其分类方法包括阴阳分类法、五行分类法、脏腑分类法、体型肥瘦分类法,以及性格勇怯分类法等。
中医学使用阴阳学说来阐述生命运动的规律,解释健康与疾病的问题。因此,中医学主要从阴阳学说的角度,根据生理功能特点对体质进行分类。本节采用阴阳分类法对体质进行分类。需要注意的是,体质分类中所使用的阴虚、阳虚、阳亢以及痰饮、脾虚、肝旺等术语,与辨证论治中所使用的证候名称是不同的概念,它们反映的是非疾病状态下个体特异性。
正常体质可以从阴阳平衡、脏腑功能协调、气血调和等方面来定义。理想的体质应是阴阳平和之质,但阴阳的平衡是动态的,因此总是存在偏阴或偏阳的状态,只要不超过机体的调节和适应能力,都属于正常生理状态。因此,人体正常体质大致可分为阴阳平和质、偏阳质和偏阴质三种类型。
(一)阴阳平和质:具有这种体质的人,身体强壮,胖瘦适度,或虽胖而不肥胖,虽瘦而有精神;面色与肤色虽有五色之偏,但都明润含蓄,目光有神,性格随和、开朗,食量适中,二便调畅,对自身调节和对外适应能力强。阴阳平和质者,不易感受外邪,少生疾病,即使患病,也易于自愈或治愈:其精力充沛,工作潜力大,夜眠安稳,休息效率高。如果后天调养得当,无暴力外伤或慢性病患,则其体质不易改变,易获长寿。
(二)偏阳质:偏阳质是指具有偏于兴奋、偏热、多动等特性的体质。偏阳质者,多见形体偏瘦,但较结实。其面色多略偏红或微苍黑,或呈油性皮肤;性格外向,喜动,易急躁,自制力较差;其食量较大,消化吸收功能健旺。偏阳质者平时畏热、喜冷,或体温略偏高,动则易出汗,喜饮水;精力旺盛,动作敏捷,反应快,性欲旺盛。
偏阳质的人对风、暑、热邪的易感性较强,受邪发病后多表现为热证、实证,并化燥、伤阴。皮肤易生疖疮。内伤为病多见火旺、阳亢或兼阴虚之证,容易发生眩晕、头痛、心悸、失眠以及出血等病症。此类体质的人阳气偏亢,多动少静,有耗阴之热。兼之操劳过度,思虑不节,纵欲失精,则必将加速阴伤,而发展演化为临床常见的阳亢、阴虚、痰火等病理性体质。
(三)偏阴质:偏阴质是指具有偏阳不足、偏寒、多静等特性的体质。具有这种体质的人,多见形体偏胖,但较弱,容易疲劳;面色偏白而欠华;性格内向,喜静少动,或胆小易惊;食量较小,消化吸收功能一般;平时畏寒、喜热,或体温偏低。精力偏弱,动作迟缓,反应较慢。
偏阴质者对寒、湿之邪的易感性较强,受邪后多从寒化,表证不发热或发热不高,并易传里或直中内脏。冬天易生冻疮。内伤杂病多见阴盛、阳虚之证。容易发生湿滞、水肿、痰饮、瘀血等病症。具有这种体质的人,阳气偏弱,易致阳气不足,脏腑机能偏弱,水湿内生,从而形成临床常见的阳虚、痰湿、痰饮等病理性体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