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债券的风险及现存问题

如题所述

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的风险
(一)偿还风险 地方政府债券被称为“银边证券”,信用度很高,一般不会出现无人购买的现象,但地方政府债券 同公司债券一样存在偿还风险。以项目效益担保的地方债存在难以预测的决策风险。世界经济形势变 化、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决策人员知识结构缺陷和经验不足都可能导致决策失败。因此即使地方政府在 发债前进行了科学的可行性论证,对风险有充分的认识并采取了有效措施,也不能在绝对意义上消除风 险。以税收担保的地方债也存在偿还风险。地方财政收入不足是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的原因之一,以这样 的财政收入担保地方政府债券的偿还,本身就是存在风险的。目前我国地方政府没有根据本地的实际情 况选择地方税税种、税率的权力,也就不能通过调整税种、税率拓宽财源,这必然会影响地方政府财政 收入的稳定性。地方政府以不稳定的财源担保债券发行,给债券的偿还带来了风险。
(二)宏观调控风险 研究认为,发行地方债引起的宏观调控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地方债的发行可能引起 通货膨胀。地方债的发行意味着投资规模的扩大,投资规模的扩大加速了资金流动,货币流动性的提升 和增大货币发行量一样,都会导致通货膨胀。二是地方债的发行将会冲击证券市场。地方政府债券将会 从其它证券市场吸引资金,直接导致这些证券市场的价格波动。三是实施地方债有可能加剧地区间的不 平衡。经济发达地区的财政信用状况相对于内陆地区要好得多,发达地区更容易获得发行资格。在都有 资格发行时,更好的财政信用状况会吸引不发达地区的资金流向发达地区。四是不利于产业结构的调 整。在没有赋予地方政府发债权时,地方政府就设法通过集资、迫使银行贷款等手段为项目融资,从而 造成全国各地严重的乱上项目、重复建设的情况。如果允许地方政府发债,在地方政府职能没有完全转 换的情况下,乱上项目、重复建设可能会变得更严重。
(三)政治风险 以上所有风险都有可能导致政治风险。一旦让地方发行债券,各地可能会一哄而上,竞相举债,结 果导致地方债务危机;许多地方政府近年来实际上早已大量负债,如果允许地方政府在“欠债不还”的 同时正式展开融资,就可能出现政府失信;不论什么原因,只要政府不能偿还到期债券的本息,都会导 致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危机;当因为投资过热引起通货膨胀,人们生活水平下降时,民怨随即产生;地区差异的扩大和资金运用效率低下同样也会引发社会公众不满;如果运用资金去搞“政绩工程”,不能真 正改善民生,也可能激化地方政府与人民的矛盾。
地方政府债券的风险成因分析
(一)信息不对称引起的决策偏差 政府决策的目的是要解决社会公共问题,满足公众需要,而公众利益往往分散、复杂,政府难以完 全掌握对决策有用的信息。此外,因为信息时效性很强,信息的利用要做到随机应变,这对于任何人、 任何机构来说都难以做到完美无缺。因此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的决策都存在信息不对称情况。 中央政府对地方债的发行额度、期限、利率等的控制需要掌握足够的信息才能决定,因为信息不充足, 控制难以到位。地方政府的决策还受到国家政策、市场变化的影响,当国内宏观经济政策变化时,建设 项目可能不符合产业政策而难以获得政策的持续支持;当国际市场变化时,项目所需设备的采购价格可 能会大幅上升而增加建设成本。
(二)财政分权不彻底助长地方对中央的依赖心理 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行政体制上存在着“父与子”的关系,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的依赖性很 强。中央与地方财权、事权的错位增强了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的财政依赖。一方面,中央政府把财权高 度集中,在税收分享上降低了地方政府所能取得的比重;另一方面,中央把更多的事权层层下放给地 方,地方政府收支严重失衡。为均衡地方政府收支,中央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向地方政府提供资金支持。 在财政分权不彻底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发行债券难以破除地方政府对中央财政的依赖心理,这也将成为 地方政府要求中央政府承担债券偿还“兜底”责任的借口。
(三)地方利益诱发地方政府的发债冲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地方政府成为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主体之一。由于市场和资源有限, 各地方为了推动本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具有争取更大公共项目投资、获得更多资源的冲动,在与中央的 决策发生冲突时,会做出不利于宏观经济的决策。如果赋予地方政府的发债权,在地方利益驱动下,重 复建设和盲目投资难以避免。
(四)不合理的政绩评价机制导致“政绩工程” 地方政府发债权使地方政府融资更为方便,也可能催生更多的“政绩工程”。由于项目缺乏科学决 策,仅凭个人意志拍板,不顾财力民力,必然带来一系列的不良后果,尤其是前建后拆、前拆后建的现 象较为普遍,结果是社会资源浪费严重,引起群众不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