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抓好廉政教育推进 作风建设常态化
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必须经常抓、长期抓,新时期、新形势下,党对作风建设提出了更新的、更高的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要健全改进作风建设常态化制度,特别是要建立健全促进党员、干部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长效机制。那么,如何建立健全这些长效机制来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
作风教育要常态化。思想是行为的先导,转变干部作风,根本是要从思想教育入手,首先要提高干部的思想认识,而正确的思想认识需要靠教育来实现。一要突出实践培训教育,建立健全系统性开展作风教育引导的培养机制。要系统设置作风教育内容。突出理想信念、党的宗旨、群众观念、道德情操、艰苦奋斗教育,引导干部自觉抵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打牢改进作风的思想根基。要以多种方式落实作风教育。依托主体班次,把调研走访、现场讲解、教师点评、案例分析等结合起来,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将作风教育融入各类专题培训班必修课,做到办班必讲、开班必学。要以务实的作风抓教育培训。把作风教育纳入干部常规教育体系,做到有计划、有部署、有考核、有检查,促进作风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二要突出主题活动教育,建立健全定期性开展作风教育引导的运行机制。要突出重点对象。领导干部位置特殊、影响很大,既是各项事业的组织者、推动者、监督者,更是主题教育活动的参与者。作风教育重点要抓好县处级以上领导机关、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学习。要科学设计活动载体。选择一个好的活动载体,对于培育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开展好教育实践活动,既要贯彻中央要求、体现时代主题,也要结合本地实际设计科学的载体和抓手,把理念、概念变成具体实践行动,实现赶有目标,做有抓手。要坚持分类指导。针对机关、企事业单位、农村、社区等不同领域、不同部门、不同层级情况,找准各自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提出适合各自特点的目标要求和办法措施,不搞一刀切,在活动对象上、解决问题上、环节方法上分类指导,把“规定动作”做到位,使“自选动作”有特色。要把握重点环节。要完善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采取专题研讨、主题发言、专家讲座和互动交流等形式开展学习。要完善民主生活会测评制度,邀请“两代表一委员”、下级党政主要负责人等列席民主生活会。三要突出行为规范教育,建立健全日常性开展作风教育引导的约束机制。一言一行显品行,一事一文见作风。要按照中央八项规定的要求,从调查研究、会议活动、廉洁从政等日常工作行为规范方面,细化改进工作作风的要求,明确提出党员领导干部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违反的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和后果。通过健全约束机制,在遵守日常行为规范中,潜移默化进行作风教育,促使领导干部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做到以身作则、遵章守纪、廉洁自律。四要突出示范带动教育,建立健全各领域开展作风教育引导的激励机制。要坚持选树培育先进典型。以选好典型、树立榜样为目标,定期开展各行各业各类“感动人物”、“先进集体”等评选活动,树立能够符合作风建设要求、体现岗位特色、具有鲜明人格魅力的先进典型。要发挥领导干部示范带动。建立完善干部教育的作风内容、选拔考核的作风标准、监督管理的作风要求,使各级领导干部在思想作风上发挥主导作用,在学风上发挥表率作用,在工作作风上发挥关键作用,在生活作风上发挥标杆作用。要注重反面典型警示教育。利用典型案件为反面教材开展警示教育,教育党员干部“坚守底线、远离红线、筑牢防线”。
制度建设要常态化。制定制度是基础,执行制度是关键。制定的制度再好,如果在执行阶段出现问题,也是纸上谈兵。杜绝一些制度看起来是“高压线”,碰不得,但在真正实施过程中就是通不了“电”的现象。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大对制度执行的监督力度,健全监督机制,拓宽监督渠道,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把党内监督、专门机关监督与人民群众监督、民主监督、舆论监督等结合起来,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监督体系,要采取重点查、随机查、暗访查等方式监督检查制度的执行情况。要切实把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作为对党员干部的重要政治要求,以认真学习制度、严格执行制度的实践推动崇尚制度、执行制度的良好风气。进一步强化制度的规范约束功能,制定有效措施,规范操作程序,改进执行效果,坚决克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不良行为。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不执行制度的有关机构和领导者要追究责任、严肃处理,使得制度规范真正成为党员干部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联系群众要常态化。健全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工作制度,必须在加强顶层设计、系统规划的原则上,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继承传统、大胆创新,构建内容协调、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大体说来,必须抓住以下几个关键方面。一要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制度。要创新党务政务公开制度,切实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对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和政策要走民主程序,进行可行性论证,广泛听取各个层次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切实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政府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要建立健全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制度。要大力推进基层各项公开工作,通过设置意见箱、热线电话和举报电话,利用电子政务等信息网络手段,方便群众了解情况、发表意见、进行监督。要完善党政干部和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群众制度,完善领导干部基层调研制度、下访制度,使其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解决实际问题。要把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情况作为民主评议党员、党性分析评议和考核评优的重要内容,加强对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工作的督促检查,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工作成效的基本标准。三要把党管干部和群众公认统一起来,切实推进干部选任制度改革。党管干部,是我们党长期坚持的一条根本组织原则。群众公认,历来是我们党选拔任用干部的一条重要标准。我国宪法规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领导干部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权为民所赋,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权力观,也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内核。领导干部来自于群众,生活在群众之中,能力大小、素质高低,群众看得最清楚,心里最明白,最有发言权。建立以多数群众公认为关键标准的干部选拔机制,把党管干部和群众推选结合起来,这是把党的主张和人民的意志统一起来,充分保障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地位和权利,并最终巩固党的执政合法性的根本举措,也是破除官僚主义、加强党和群众密切联系的重要举措。四要建立健全民意诉求表达制度。要通过民意调查、信息公开、听证会等具体制度,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搭建各种形式的沟通平台,积极发挥各类媒体作用,重视各种社会组织在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等方面的作用,使群众利益诉求表达逐步走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要建立健全信访制度,完善信访督查专员、领导包案处理信访大要案、领导接访及带案下访、首办责任制等制度,确保群众的信访诉求有结果、有反馈。五要建立健全维护群众权益制度。要切实推进教育体制、劳动就业体制、收入分配体制、医疗保障体制、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加快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让改革发展的成果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共享。要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度,实现人民、行政、司法调解三者有机结合和互补,综合运用政策、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和教育、沟通、劝导等办法,最大限度地将社会冲突缓解,将社会对立减少,把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要建立健全利益引导、约束、调节、补偿机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