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 知识教育比素质教育重要

学校举办了一场辩论赛,辩论题是“知识教育和素质教育哪个重要”
我班抽到的论点是“知识教育比素质教育重要”我是其中一个辩手,
求助朋友们帮帮忙想一下如何攻辩....就是可以想对方提问什么问题?还有什么有力的辩法
非常感谢!!!!

看完题目大家也知道我要说什么了,人格是一个指数繁多的东西,需要用一生的足迹去印证。之所以要有大学阶段,因为我们一般人的知识结构在年轻时往往很散乱,而知识的有序和丰厚是一个人内涵的依托,因此我们需要用四年的时间寻找自己的知识热点,养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指示观。人格的形成不是一年两年的事,从你出生的那一刻开始,你的家乡、父母、亲人、老师、朋友,你看过的书、电影,听说过的故事、英雄都在不断地改造影响你的人格特点,还有一部分人格据心理学家称是遗传而来的,从受精卵开始分裂以后就确定了。大学是人格塑造的重要阶段,但事情总有轻重,试问一名大学生没有把知识积累放在第一位,那么他这四年对得起谁,我们都知道要资源优化配置,在最适合的地方做最正确的事!一个孜孜不倦、勤奋好学、喜爱思考的大学生,人格上会有很大问题吗?顶多是还不够成熟稳重,团队合作精神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而且我想这种情况是少数,热爱智慧的朋友会关注一切值得学习的方向。
最后要强调的是,知识积累指的是一种现况思考与文本的结合,无论是什么专业,脱离了社会和人类都不可行,这样子就跟大学的初衷背道而驰了,我方是坚决反对的。
无数成功人士回过头来劝年轻人时,都会提到“书到用时方恨少”,可见知识功底的重要,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但这是一个放置在广义角度上讲的标尺,起跑线和眼界决定一切,人格亦然

1。很多人说刘海洋和马家爵的事情来说道德很重要,那么我倒要问问你的道德是怎么来的?是在大学4年里才培养的么?那么对方的便有是不是认为那些还没有上大学的人道德低下呢?众所周知,我们的品德是从我们牙牙学语的时候就开始的。中国在大学的辛辛学子何止百万,刘海洋和马家爵只不过指着百万之重的2个难道我们看世界要以点覆面吗?

2。有人说人格是知识的基础,此言大错特错。试问一个人没有知识作为基础,那怎么来分辨是非?古人早就说过:读书为什么?无非是分黑白明是非而已。如果没有人告诉一个小孩未经别人允许的时候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那么这个小孩将来会发展成什么样子我们可想而知……
3。有人说贪官说污吏,那么请问这些人在当官之前是经过重重道德考验的,他们是否是道德不够?肯定不是,而且还邀请对方辩友住一个问题,我们讨论的是大学期间的问题。当官后会发展的如何,那时毕业以后的事情,请不要跑题,谢谢。
4。还有人可能说出过热的问题,出国是道得的问题么?出国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个大问题,是经过反复讨论的问题,至于对方辩友说的出国很多人不回来的问题,爱因斯坦倒是出国了,你能说他道德低下么??
5。学习也是一个很长的过程,在技术不断更新的近天你们在短短的4年内又可以讲学习的学习足够吗? ----
那么这4年你作为一个学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呢?如果一个人把自己的任务都忘记了那还何谈道德?如果大学生各个大学毕业各个路不拾遗,就是什么专业知识都只知一二。拿国家如何发展,世界如何前进,人类如何进步??
6。有人说高科技犯罪,那么抓高科技犯罪的人,你又如何解释??
这些话是我一个一个字打上去的,如果这些话对你有帮助的话;如果你要抄到别的地方的话,那么请复制完全。还有我并没有伤害其他论友的意思,我只不过看到有关知识的辩论太少了,仅此而已。
1、 大学的目的,大学的使命 2、国家科教兴国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3、知识经济
假如大学的主要作用是朔造人格的话,那么他们完全没必要再来大学。
来到大学,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是学习!学习有时什么?知识的积累。请问反方同学,塑造人格,在家里可不可以?而在家里,在学校学习的专业知识你学得到吗??
在辩这个辩题时,切勿极端化.而应承认两者都重要.再论证谁更重要.
校园是关键词.
我认为知识学习更重要.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不断增强我校大学生的社会竞争力,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教育方针要求高校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科教兴国战略也要求高校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
增强学生社会竞争力是高校发展的内在要求。学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目前高校间的竞争也是人才培养的竞争,体现在高校培养的人才的社会竞争力。对于一个学校来说,最重要的是学生,而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增强自身的社会竞争力最重要的是专业课程知识,一个人要是连最最基础的东西都没有掌握,怎么能谈的上在社会上立足.就拿我们现在的社会来说,每个工作岗位都是有具体要求的,而大多数的单位都会在最基本的要求上填写:**学历以上.这就说明了一个人的专业知道对一个人面对社会竞争的重要性,也就是说知识学习是在校大学生最基本的任务,也是最重要的任务.这是显而易见的,你想,要是一幢房子要是连最基本的地基都不重视,你如何能将房子盖好,或者说是稳定
知识本来是无穷尽的,如果用有限的生命去学无限的知识是不实在的,也是不可能的。知识不是用来学的,是用来用的,当你为了使用而去学习时,就会变得更有动力,更有效率。各位肯定有考试前备战时一小时顶一天的经验吧,那是因为知识马上要用了,人体各方面的机能都到了最佳状态,学起来当然有效率多了。所以在大学期间,人格的培养比知识的积累更重要,人格是一辈子的 事,知识只是暂时的,而且现在知识的更新期变短了,现在学的未必能用的上,没看到现在很多大学生专业不对口吗,到了工作岗位还是要从新学起。记得某大学的老校长说过,大学是学做人的。所以我赞成在校大学生塑造人格更重要
又是更重要问题,两者都重要的前提下自然是积累知识更重要,人格这个东西不是凭空就有的,塑造人格不是说塑造就塑造,想有什么人格就来什么人格,积累知识可以说是塑造人格很重要的一方面,很多事要用知识理性的判断,各种知识的积累后有了是非观,连人格是什么都不知道何来塑造。

好的人格之所以难塑造恐怕也是因为这等知识有什么用的发问,有知识还不用,偏偏把塑造人格看成单传的手艺新开个门派,只是这门派没什么武功,只是瞎嚷嚷。既然积累知识要和塑造人格相辅相成,知识显然有其工具性,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是易懂的道理

如果你认为积累知识就简单的像堆谷子那种积和累的化,大可不必再和我说什么,因为我积累知识不是知道记住就完事的,我以为不是傻子的化,积累知识最少是要思考的,而明明知道而不用的,我倒想知道你如何培养他的道德,在学校培养各种重要思想各种道德恐怕都会发几本书给你,你不见的都积累了,也不见得积累好了,这就是积累知识得重要,你积累好了而违反道德,那是疯了,得去医院不是大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5
抓住
“知识的灌输过程本身就蕴藉着素质的培养”
“知识的拥有本身就是素质的体现”
不妨我给你示范一小段
对方辩友你好,我们同意素质的培养有助于知识的运用发挥,可我们同样认为“知识的灌输过程本身就蕴藉着素质的培养”,因此,没有必要将“素质”从“知识”中剥离出来,加以强调。就像一个身心健康的人没有必要定时吃药打针。此外,时下所兴的“素质教育”又何尝不是通过“道德知识”的灌输来完成——或者有待于完成的呢?更有甚者,只是纪律规章制度条款等等的生硬限制与强加!然而素质的培养是需要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当然汝方有理由认为知识的传播会造成素质的偏差,那么请问对“素质知识的传播”就能管保不出差池么?
其次我方认为“知识的拥有其本身就是素质的体现”,当然我们并不否认小部分有知识的人发生例外做出了没素质的事,但我们所论的是常例,有了常例就不能排除常例以外的事情发生。同样拿一个身心健康的人作譬,身心的健康并不能保证他能够金刚不坏,例外的发生同样不免他的疾病死亡。大体而观,我们认为--当然排除例外--,在座的我们都是较具有知识并且循例较有素质的人。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8-03-29
只有知识没有素质的那叫
脑子里面装满书的低能儿‘
第3个回答  2008-04-01
应试教育最讨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