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赛,我方观点,学风建设的关键在学校,求2辩的问题啊~~~一定是问题~~要有杀伤力的!!急!!!

辩论赛后天举行啊~~~~~

第1个回答  2012-11-05
所谓学风,就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校的学习风气。学习学习,请问对方二辩,在学校里,是校长老师们在教室里学学习还是学生们在学习?
第2个回答  2012-11-06
就拿别的学校去比较,叫作比较法!懂不懂?就是人家学校的思想作风,教育的学生是怎样的,在跟自己的学校比!然后乱扯一同有用的~~~~~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5
学风:学风有二种含义,一指学校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原则;二指学生的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的集体表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有时也特指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风气。
  对学风的理解:学风的第一种定义范围较广,包括了学生、教师以及管理者等角色;第二种定义范围较窄,只关心学生的行为规范与思想道德。站在正方的角度上来看,后一种定义显然较为有利,极有可能成为对方立论的主要支撑点,即学生的事情只有学生说了才算。为防止出现双方在定义上过于纠缠,我方将采取第一种定义,但如果发现与对方定义存在较大差异,则在场上临时调整为第二种。
  学生:学生(student)一般指正在学校、学堂或其他学习地方(如家中、军队等等)受教育的人,而在研究机构或工作单位(如医院)学习的人也自称学生,以前与学生的性质相似的还有徒弟、弟子等等。
  对学生的理解:本辩题中的学生,其主要对象为目前正在高校就读的本科、大专学生,不包含研究生等。但为保证辩题讨论的全面性,在准备辩论的过程中,应该加入部分中小学及研究生的准备。
  大学生的特点:崇尚理性(较有政治头脑、战略眼光、价值判断以及明智选择,且对于本国传统较为尊重);追求新潮(网络等前沿工具在大学生中间流传较广,大学生活的开放,使他们容易以开放的态度接受新事物与新思想);尊重知识;乐于交往(关注并乐于交往,喜欢在实践活动中发展兴趣并结交朋友)
  大学生的主要缺点:多样化思潮引发迷失与信仰危机;社会不公平现象造成诚信缺失;市场竞争与就业难带来的心理畏惧;经济快速发展激起的功利化取向。
学校:学校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的教育的组织机构。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受教育学校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是与社会教育相对的概念。专指受教育者在各类学校内所接受的各种教育活动。是教育制度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说来,学校教育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对于学校的理解:此处的学校包含了学生,但从出题者的立场出发,可以认为辩题中的“学校”并不是指学校这个整体,而是学校中除了学生以外的事物,重点是学校的管理者。如果将学生包入本方立场,则在辩论场上除一直延用这一观点外,极易被对方捅破,有可能使自己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即在需要将学生与学校的其他事物作比较时,对方万一抓住本方有时认为学生属于学校,有时又认为学生不属于学校,本方将极为被动,所以放弃包容对方的打法。
  关键:意思是对事情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对“关键”的理解:在中学政治课本中,曾有过内因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作用一说,这一点应当作重点防范。其破解有三种方式,第一种为将学生与学校都不当作内因;第二种是将学生与学校都当作内因;第三种为曲解关键的定义。此处的“决定性作用”,可理解为如果我们的某一因素达到了理想的条件,那么其预定结果的发生将是不可逆的。举例说明: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更上一台阶,人们将生活得更加美好,前者如果发生,后者必然也发生。
本方大致立场
  我方将从以下方向,对对方发起进攻:
  1 学风的建设不是几年里就能完成的事情,这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管理者,不断地坚持学校的某种理念,以致最终形成本校特有的风格。在学风建设的过程中,学生不断来来往往,而且不同时代的学生拥有着不同的特点,不可能承前启后地建设学风。而学校的管理者们,则因为有较为长远的计划,从而可以坚持一个长期的建设目标,使学风最终得以确立。
  2 学风的建设方向,不会因为学生的异议而发生改变。学生愿意进入指定学校,即可视为同意成为学校的一分子,有必要接受学校为建设学风而制定的一切制度——该制度不包含法律内容,因为某校学风是特殊的,与众不同的。因目前中国高校所招收的学生,基本上都是通过高考进来的,对于其个性很少考虑,所以学生进入高校以后,未必会认同本校的学风,所以他们不可能坚持本校的学风建设。再看学校一方,尽管学校的管理者们也可能不认同前任所制定的学风,但是学校的长期发展方向,将对其行为形成有效的约束,使其不偏离既定方向。
3 学校拥有资源的调配权,学校对于资源的调配方式,将影响学校的各种项目的建设。这种调配方式为学校未来的走向引路,一个方向是不可以随便更改的。学校希望建成的学风,基本上都是对学生、学校有好处的,消极的学风几乎不存在,所以学风应该为学生特点让路的情形几乎是没有的。回答谁是建设学风的关键,答案就在于谁能够使预定的学风建设计划长期地执行下去。在这个问题上,学校显然占有优势。
  4 学生对于社会认识较为不足,对于学风建设缺少全面性的考虑(正方考虑到本观点的可能性不大,可作为奇兵出击)
三、本方主要防守阵地
1 关于“学风”一词,我们的印象主要是从整体出发,即某一所学校的学风如何,而不是某一所学校的某一个学生或者某一群学生的学风如何。学风的这一特点,可以助我们解决掉内外因的问题,即学风建设是整体上的东西,管理者与学生谁都不能代表学风,只有管理者、学生以及学校其他因素共同构成的整体,才可以评价其学风如何。学校这个整体是学风建设的内因,学生与管理者都只是内因的一部分,从而断绝对方利用内外因来论证观点的企图。
  2 对方极有可能使用缺失论证,即没有学生的坚持,学风建设就不可能成功。对于该观点,我方将采用两种方式应对,理论上认为学生刚刚进入高校时,其性格各式各样,他们不可能主动坚持校风,需要学校利用本校已经形成的校风,或者计划建设的校风对其加以约束,因此他们不可能主动坚持校风;逻辑上可以找出几所招生水平相差不大的学校,总结其校风特点,反问对方这些学校的学生水平都差不多,为何其学风各异——学生个性因素,在本方立场2中已作论述,此处不再赘述
四、一辩陈词
(由于本辩题需要论证两个观点,即学生不是学风建设的关键,和学校是学风建设的关键,所以仅大致论述下相关观点)
  大家好。我方观点为学风建设的关键在于学校。首先我们必须要明晰,此处的学校并非指包括我们大家在内的学校整体,而是指学校的管理者。学风则是指我们学校的治学精神,以及我们同学的学习风格与学习态度,在这里必须要说明的是,学风是需要经过长期的建设才能形成的,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它是稳定不变的。
  我方认为,在学风建设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的因素,将使得学风建设朝着一个既定方向前进,而这个方向几乎是不可改变的。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的种种特点,使得他们不可能成为把握学风建设方向的确关键性角色。下面请听我方的论述:
  当今中国使用高考的方式来选拔杰出者进入高校学习,而高考所采用的考试方法较为简单,仅仅考察我们智力上的因素,对于人的个性、品格、体育等诸方面较为轻视。学校在选拔进入本校的学生时,不可能对学生拥有全面性的了解,所以进入高校以后的学生,也很少会主动坚持本校已经形成的学风,或者正在建设中的学风。这需要学校对于学生进行一定的约束,使他们逐渐接受学校的学风建设方向。
由此可见,学生可以接受不同的学风,他们不会是学风的建设者,他们对于某种学风的坚持也是可以改变的。学生只是学风的被动接受者,很少会主动投入到学风建设中去,如果连他们自己对于学风的认识都可以改变的话,他们如何能够成为学风建设的决定性因素?
  我们再来看学校:首先,学风的建设需要我们坚持一种理念,不管学校为我们制定了怎样的学风建设计划,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在接下来的数年、数十年甚至于数百年的时间里,我们都要毫不间断地执行这个计划。尽管学校的管理者会不断地更新换代,但因有了既定的计划,每个学校的管理者,都会为这个计划的最终实现而努力,否则我们的学风就只能停留在口头上,成为茶余饭后的笑话。
  其次,能够把握学风建设方向的关键性角色,必然要拥有学校资源的调配权,而这个调配权恰恰掌握在学校的管理者手中。这使他们可以根据学风建设的要求,动用自己手中可以使用的权力,在硬件、软件设施方面,为学风建设作出潜移默化的引导。
  综上,我方完全不能认同地方观点,只有学校才是学风建设的关键,请大家慎思。追问

这个我已经看过了,有具体的问题吗?不是资料,要问题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