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思想的历史发展演变过程

如题所述

1、军事思想作为独立的意识形态出现,始于奴隶社会。“攻”、“守”、“战术”、“统率”等军事概念就产生于奴隶社会时期。

此时,人们已开始探讨战争与物质力量的关系,在一定程序上认识到军队的多寡,武器的数量和质量,对于战争胜负具有重要作用。“强胜弱”、“众胜寡”成为一般的作战原则。它标志着这时出现的军事思想已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性质。

2、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些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在战争中衰亡。

这促使人们认识到,战争胜负不仅取决于物质力量的强弱,而且同政治因素,战争的性质,力量的运用及其强弱转化,有着密切关系。

这一认识是由中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的军事著作首先在理论上加以阐明的。

《孙子兵法》为代表的军事论著,总结了当时军事斗争的经验,揭示了战争中众寡、强弱、虚实、攻守、胜败等范畴的对立和转化关系,提出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等军事原则。

这说明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中已经饱含着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3、资本主义工业革命的发展,使大量火器和众多人力投入战争成为现实。

资产阶级推翻封建统治的大革命中,在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扩张的战争中,战争规模空前扩大,战争的本质也暴露得更加充分。

普鲁士军事理论家C.P.G.von克劳塞维茨所著《战争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军事理论,运用当时的哲学和历史学成果,总结了拿破仑战争及以前的一些战争经验,阐明了战争与政治、战争与经济、暴力运用与科学技术的相互关系,并提出了若干作战原则。

由克劳塞维茨和与其同时代的军事家若米尼等人所阐发的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基本观点,代表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他们的著述已成为公认的军事名著,至今仍被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事家奉为经典。

4、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又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实践经验的积累,资产阶级军事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它更加重视先进科学技术在战争中的作用,并在现代战争的作战方法、技术运用、组织指挥以及军队现代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值得重视的理论和原则。

但是,由于其阶级的偏见和认识论、方法论的片面性,资产阶级军事思想一般都掩盖战争的阶级本质,并且过分强调武器和技术在战争制胜因素中的作用,从而贬低了人民群众的作用。

5、无产阶级军事思想的形成 ,无产阶级在争取自身解放的过程中,不断总结革命战争经验,并且吸取了军事思想史上的积极成果,形成了自己的军事思想。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K.马克思、F.恩格斯、列宁、И.В.斯大林、毛泽东以及其他无产阶级革命领袖人物,在创立、运用和发展无产阶级军事思想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

他们应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科学地论证了战争的社会历史根源,指明了暴力对新社会诞生的促进作用和对经济的依赖性,指出社会生产方式和物质条件对于战争的制约作用;

明确区分战争的政治性质,揭示阶级社会战争的阶级本质,阐发了战争的基本规律,并且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作用,强调建设人民军队的重要性,提出了无产阶级的军事斗争纲领和作战方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1-03
一、中国军事思想概论 二、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三、中国近代军事思想 四、中国当代军事思想三、中国近代军事思想 中国近代军事思想是指从1840年至1949这一段时间内,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由东、西方军事思想相互碰撞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