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现状分析

如题所述

1.气候变迁与水资源

河南省地处我国南方湿润区与北方干旱区的过渡带。其大气降水主要受季风影响,多年平均降水量由豫南山区向华北平原递减,从1400 mm/a减至600mm/a。其中,700mm/a等值线穿过河南省中部。全年降水量的60%~70%主要集中在每年的6~9月份,多以暴雨的形式出现。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较大,丰水年与枯水年可相差2~3倍以上。全省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为313×108m3,地下水开采资源量216×108m3,扣除两者重复计算部分,水资源总量为425×108 m3,居全国第19位。按人均亩均占有水资源指标,为全国实际平均量的1/6弱。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河南全省降水持续减少。近十年来平均每年降水为723.5mm,比多年平均值784.8 mm偏少8%。近五年来干旱日趋严重,以1997年为例,全省平均降水量仅531.6 mm,比多年的平均值偏少32.3%。其中,豫北平原降水不足350 mm,局部仅200 mm(表8.1.1)。1999年全省年平均降水量为601.8 mm,较多年平均值偏低23.3%。降水量的不均匀分布特征也更加明显,其中,豫东平原局部地区降水较多年平均值偏高20%~30%;而豫南地区则偏少30%~40%,豫西南地区偏少20%~30%,豫西地区偏少10%~20%,豫北地区亦偏少20%~30%。

表8.1.1 河南省豫北地区1997年度降水量分配/对比表

降水量减少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冬春持续干旱,汛期降水场次少,基本不形成全省大范围的暴雨过程。如1999年,汛期降水量仅有305.8 mm,比常年减少38.2%,其中许昌以南地区减少50%~60%,1~2月份全省降水不足4 mm。气候变暖,而且干燥少雨导致水资源总量减少。据《河南省水资源公报》报道,1997年全省地表水资源量138.3×108 m3,比多年平均值偏少25.2%。地下水资源总量为213.2×108 m3,比多年平均值偏少48.6%。1999年全省地表水资源为106.7×108 m3,地下水资源量为143.03×108 m3;扣除重复计算水量后得全省水资源总量为204.31×108 m3,比常年减少50.6%。1999年末,全省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为29.39亿m3,比上年末减少18.06×108 m3。在平原区浅层地下水位平均比上年末下降0.6 m,平原区降水漏斗面积扩大2137 km2,达到10018 km2

2.废水排放对水质的污染

水质污染是河南省目前最为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从20世纪80年代起,省环保部门、水利部门、地矿部门等已先后对境内主要河段实施监测。据1985年资料,在5783 km的监测河段中遭受有机污染河段达3610 km,有毒及重金属污染(氰化物、砷、汞、镉、铬)河段长达684 km,共占监测河段长度的65.2%。进入90年代以后,水质污染程度明显加大。据1999年监测资料,在总长5144 km的监测河段中水质劣于V类失去供水功能的河段达2812 km,占54.8%,比1997年增加3.6个百分点;水质为V类河段长530 km,占10.2%;水质为Ⅳ类河段长357 km,占7%;符合Ⅰ~Ⅱ类水质标准河段长1436 km,仅占27.9%。

全省水质污染主要来自每年达900~1500 Mt的工业废水、700~1 100 Mt的生活污水和施放于农田的30000 t以上的农药,5 Mt化学肥料。据《河南省水资源公报》报道,1999年全省污废水排放量2041 Mt。其中,工业废水占46.3%,生活污水占53.7%。按行政分区统计,废水排放量超过100 Mt的地市有安阳、新乡、焦作、洛阳、郑州、平顶山、信阳和南阳等城市。其中,郑州市最高达244 Mt,焦作市次之为207 Mt。近几年随着环保工程的交付使用,工业废水排放的达标率有所改善,其中1997年河南省达标排放量为590 Mt(表8.1.2),达标率44.5%;1999年达标排放量为672 Mt,占71%(表8.1.3)。

表8.1.2 河南省(1997年)废污水及工业废水达标排放量统计表 (单位:t)

(据《河南省水资源公报》,1997)

表8.1.3 河南省(1999年)废污水及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统计表

(据《河南省水资源公报》,1997)

由于全省范围内环境污染长期得不到有效遏制,致使部分水的资源化功能丧失。其中,卫河、泌蟒河、贾鲁河等已成为城镇排污通道;而大部分城市及周边区域浅层地下水也基本上不宜饮用。据环保部门对全省18个地、市51口水井水质动态监测统计,符合饮用水标准的仅占19.6%。其不符合率比上年上升10个百分点。因此,在常用的水资源总量数据内其有效性已大打折扣,应扣除水质污染严重的无效资源部分。

3.水资源的供需预测

在气候干旱少雨、水质污染加重、水资源总量持续减少的情况下,全省工农业及生活用水却逐年递增。根据《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中2005年及2010年预期指标计算:“在采取各种节水措施并考虑一定的生态环境用水的情况下,平水年份总需水量到2005年应为310×108m3/a,2010年为330×108m3/a;中等干旱年份总需水量到2005年应为325×108m3/a,2010年为360×108m3/a”。

预期到2005年水利工程供水能力可达到275×108m3/a,距需求量(31000~32500)mm3/a,缺口为(3500~6000)Mm3/a;到2010年水利工程供水能力将达到30000 Mm3/a,距需水总量(33000~36000)Mm3/a,缺口为(3000~6000)Mm3/a。

总之,有效水资源的短缺是河南水情的最基本特征,加之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上的严重不均衡性,更加剧了供需矛盾。因此,确立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传统水利、现代水利的观念转变,在合理开发、有效配置、节约与保护和三水转化方面实现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发展,既是当今经济社会的大趋势,也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