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诈骗有哪些套路呢

如题所述

 套路一:以免费领取鸡蛋、纸巾或小礼品的方式,吸引老年顾客到店,获得客源,登记个人信息,组织老年人观看视频,组织会议等形式,宣称其销售的“保健品”具有治疗疾病或预防的功能;
  套路二:组织老年人免费旅游、免费参观或到店免费体验,组织“假专家”对老年人进行身体检查,宣称其销售的“保健品”具有治疗或预防疾病的功能;
  套路三:利用店内“体检”仪器为老年人免费体检,并出具患病风险的“体检报告单”,根据“体检报告单”向老年人推销能够治疗或预防疾病的“保健品”。所谓“体检”仪器为普通电器,并非医疗器械,经营者也不属于医疗机构;
  套路四:虚构“国内唯一”“全球公认”“医学院临床证明”“国家科学院士证明”等权威认证信息,将产品伪装成高科技产品,并向老年人推销能够治病防病的“保健品”;
  套路五:组织“假患者”,以“亲身经历”宣传其销售的“保健品”具有治疗或预防疾病的功能;
  套路六:采用线下推介,网上商城线上注册,以会员发展会员的形式,扫描老会员的推荐码后购买“保健品”,取得相应奖励“钱生钱”,诱骗老年人参与传销;
  套路七:采用有奖销售的形式,以店内销售的“保健品”作为奖品或以高额奖金作为诱惑,诱使老年人购买该店产品。
  针对以上套路给出“药方”,再次提醒广大老年朋友,要增强自我防范意识,正确看待健康和养生,正确选择保健品,更要避免误入传销陷阱。
  药方一:“保健食品不是药,治病防病没疗效”。保健食品是经国家批准,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保健食品是特殊食品不是药品,不得宣传对疾病有预防、治疗作用,更不能替代药品使用;
  药方二:仔细阅读标签说明书。购买“保健品”时,不能仅根据商家的介绍,一定要认真阅读标签说明书。如果普通食品、生活类电器宣称有治疗、预防疾病功能,或经注册的医疗器械超出其说明书适用范围,均属于“虚假宣传”;
  药方三:正规渠道购买。购买“保健品”应选择正规商家,确认经营资质。特别是老年朋友不要盲目听信街头保健食品销售人员的宣传,要远离不法商家组织的健康讲座、免费义诊、专家报告等会议销售形式,不接受上门“体检”、上门“复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