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学前二童美术教育教学活动

如题所述

一、观察欣赏法
观察欣赏法是教师指导幼儿有目的地感知事物外形特征、获得美的体验的方法,是观察和欣赏的结合。观察指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事物,欣赏则是在感知时对对象产生情感呼应,这样观察就带有了欣赏性质。观察和欣赏是发展幼儿美术能力和培养美感的重要方法。
受自身发展水平的限制,幼儿在感知事物时缺乏像成人那样的目的性和计划性,不能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视觉。幼儿通常注意了整体就忽略了局部,注意了局部就忘掉了整体。有些幼儿倾向于整体知觉,观察时表现为笼统、粗略,而另一些幼儿倾向于局部知觉,观察时表现为琐碎、不着要点。无论哪一类幼儿,他们感知事物的选择都是受他们兴趣的支配,而这种兴趣可以说又是来自于他们的童心。例如,幼儿往往被一些会动的、形态新奇、色彩鲜艳、发光、发亮的东西吸引,忘我地注视这些东西,甚至欢欣鼓舞。这是幼儿欣赏的起点,事物中蕴涵的力的结构与幼儿生命活力的特点相吻合时,便引起幼儿情感上的呼应。在一定条件下这种活跃起来的情感会引发出幼儿创造的愿望,促使其塑造出生动的美术形象。所以说,幼儿的观察和欣赏是幼稚的,有他的局限,但同时又是直率和主动的,因此,在幼儿美术教育中,一方面要提高幼儿观察欣赏的水平,另一方面又要适应幼儿的水平和保护幼儿的兴趣。
教师对幼儿观察欣赏的指导含三个环节:选择观察对象、指导观察、引导欣赏。这三个环节因场合不同,有时分步进行,有时同步进行。日常生活中的自然观察,三个环节是同步进行的,教师在引导欣赏的同时就选择对象并指导着观察。采用怎样的方式,教师需根据本班孩子的能力、经验和全部课程计划决定。
教师应选择那些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作为观察欣赏的对象。一般来说,幼儿感兴趣的是那些形态、动作与幼儿内在情感结构或生命活力特点有一致性的事物。所选对象对幼儿来说不能是太陌生或太熟悉的,应有一定程度的新鲜感。另外,所选的观察欣赏对象要由简到繁。即先观察形状简单的物体,以后过渡到观察比较复杂的组合形体;先观察物体的形色然后过渡到观察物体的质感;先观察少量甚至单独的物体,逐步过渡到观察多个甚至众多的物体;先观察静止的物体,再观察物体的动作姿态;先观察物体之间的简单关系,渐渐观察越来越复杂的关系。
在指导观察上最重要的是把握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这包括对象在空间、色彩和质感上的整体与各个组成部分的关系。观察时先抓住对象的大体形状,对它有一个整体的了解,留一个鲜明的印象。然后分层察看各局部细节特征,最后再回到整体。经过这样的观察以后,物体的细节部分在幼儿印象中格外突出,因此,教师要特别强调对象的整体特征。对幼儿不能要求他们分寸准确地把握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但要做到在知觉物体的整体特征时觉察到细节,察看细节时不丢失整体。
引导幼儿欣赏时最重要的方法是教师以生动的语言描述打动幼儿的心弦。如:欣赏熊猫时,教师可以这样说:“大熊猫浑身胖乎乎的,看上去就像一个大皮球。它的眼睛、耳朵、嘴和四肢上的毛都是黑色的,尤其是它的眼睛周围有一圈黑色的绒毛,就像戴着一副黑眼镜。它的眼睛又圆又亮,好像两颗黑色的玻璃球。它的腿又短又粗,走起路来一摇一摆,真可爱。”其次是辅之以增加欣赏效果的活动。如,让幼儿用声音、动作、表情模仿对象,听与对象有关的音乐、诗歌等,让幼儿充分领略对象的美,并与之产生共鸣,进而萌发表现的愿望,创造出生动、富有情感的作品。
二、线索启迪法
线索启迪法是教师提供某种刺激,激活幼儿的思维,唤醒他们沉睡的经验,进入美术创造的思考过程的方法。
运用线索启迪法的关键是制造一个悬念,也就是造成知与不知,明了与不明了之间的矛盾,诱发幼儿想看、想知的好奇心,让他们去发现、思考,将原有的经验引申、改造,塑造出丰富多彩的美术形象。
在运用线索启迪法时,教师提供的线索要与幼儿已有经验有适度的相似性或关联,而这种相似性与关联又要能被幼儿感知到,这样,创造的灵感便被激活从而进入良好的创造状态。
三、直观显示法
直观显示法在幼儿园美术指导方法中占有极大的比重。在美术活动时,常会遇到一些幼儿,他们不知如何将自己感知用美术的方式表现出来,此时,教师就需要通过直观显示法给幼儿以启迪。常用的直观显示法有两类,一类是动作活动演示,也称示范;另一类是范例演示。示范是教师以自己的动作向幼儿演示如何画或做,幼儿通过看和摹仿,掌握美术创造的各种技能。
一般来说,纯技能技巧、描绘或制作的步骤顺序,幼儿不能从观察实物或作品中学到,如怎样握笔、调色、涂色,怎样使用各种工具,怎样一步步地塑造出完整的形象,特别是手工制作,都要通过教师的示范才能解决。
示范有三种形式:
1、整体示范
整体示范即是教师连续完整地向幼儿示范如何塑造美术形象。
2、分步示范
分步示范是教师将表现的全部过程分成若干步进行示范。
3、重点示范
重点示范即教师突出示范表现上的重点、难点。
以上三种示范,教师要根据美术活动的目的、内容、要求和幼儿的知识技能水平灵活运用。例如,创作步骤比较简单,连续演示完以后幼儿能够记住,可以采用整体示范。分步示范适用于创作步骤稍复杂,幼儿又有能力跟随教师活动的情况。
美术是一种创造活动,教师的任务是引起幼儿的兴趣。鼓励他们大胆创造形象,不是把自己头脑中的形象直接演示给幼儿,代替他们的创造。因此,演示主要让幼儿掌握表现的要领。教师要避免做那种面面俱到,让幼儿照抄的示范,甚至如同写字那样,要求幼儿先画哪一笔,后画哪一笔,这样只能造成消极模仿。
在示范时,教师的示范动作要准确、清楚,面向全体幼儿,注意选择所贴、所画的位置,使全班幼儿都看得清楚。同时,为了使幼儿更好地理解掌握动作的关键环节,教师要伴随以明确、简练的语言解释。在示范过程中,教师还须以提问等方法集中幼儿的注意。
范例亦称直观教具。运用范例即向幼儿演示直观教具。由于范例的直观性,它可以很形象地向幼儿表明活动的任务;帮助幼儿理解对象的形状、结构、颜色,特别是一些日常不易看到的东西可用范例替代。另外,当幼儿对某些事物的印象模糊或残缺不全时,范例可以起到帮助整理、充实视觉的作用;范例便于模仿,通过模仿幼儿可以学习美术表现的方法,如:构图、设色等等;好的范例能引起幼儿的美感,激发表现的兴趣。
幼儿园中使用的范例有图片、模型、玩具、画册、实物标本以及教师画或做的图画、手工和贴绒样品等等。
选择范例要注意以下几点:
1、所选形象正确、鲜明、清晰,能够反映事物的基本特征
2、所选表现方法易被幼儿理解、接受,是大多数幼儿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
3、有一定的艺术水平,富于美感,能激发幼儿的情感和表现的兴趣
4、范例要多样化,具有一定数量,能从不同角度反映事物的面貌。以开阔幼儿思路,为其创造性表现提供基础。
作为教师要明确使用范例的目的,在适当的时候有针对性地运用范例。因为,范例选择运用得当与否,对幼儿创造性的发挥是有影响的。不适当地过多使用范例会限制幼儿挖掘自己观察和积累的经验,抑制创造的愿望,倾向于模仿,还可能对美术产生错误的认识,以为美术就是照现成的作品去画就可以。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地提供直接观察的条件,引导幼儿动脑筋。独立地画和做,在幼儿需要的时候适当地采用一些范例作为帮助幼儿进行美术表现的辅助性手段,为他们提供独立创造的条件。
四、语言分析法
教师用语言进行分析讲解,使幼儿深入清晰地了解事物的特征,进行完整的构思。语言在幼儿对事物的感知、保持和再现上具有很大的作用。幼儿所创造形象的完整、深入和生动程度与教师的言语提示有密切的关系。
教师的语言分析要起到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1、用语言分析事物的主要部分、特征及其内在联系,使幼儿头脑中产生一个关于事物的概括全面的认识。
2、用语言阐明事物形象与其他事物的联系,深化幼儿对形象的认识。
3、用艺术化的语言感染幼儿,增强幼儿感知事物时的美感,唤起幼儿记忆仓库中的表象,如,幼儿在听童话、诗歌时能产生更鲜明的视觉形象,清晰地想象所要描绘的事物。
五、游戏练习法
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大量时间是幼儿的练习,也就是画和做,这是幼儿将头脑中的艺术构思用美术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实际操作过程。根据创造成分的多少,练习可以分为技能练习、模仿练习和创造练习三种。
1、技能练习是运用工具和简单表现技能的练习。如:执笔、运笔、用剪、涂色、折叠、剪贴、团泥等等。
2、模仿练习是依照范例或效仿教师的示范所做的练习。
3、创造练习是幼儿独立构思和表现的创作活动。如:意愿画、自由美术活动。
以上三种练习各有不同的作用,教师应根据幼儿的能力和美术活动内容的需要单独或综合运用,以技能练习为基础,创造练习为目的,以模仿练习为辅助过渡手段。
为了让幼儿在轻松榆快的气氛中无拘无束地进行美术活动,提高他们美术活动的兴趣,发展他们美术表达的能力,应当将练习与游戏结合起来,即以游戏的方式进行练习,这对年龄小的孩子尤为重要。
在小班可以将表现的技能和游戏的动作结合起来,让幼儿玩玩画画,玩玩做做。例如:仿照成人绕线团的动作练习画圆圈,像小工人那样搓啊搓,搓出小香肠。在中大班,美术活动的游戏形式较小班要复杂,可将美术活动的目的任务同游戏结合起来,如:在学习画人时,请他们给爸爸妈妈画像;请他们做开商店游戏用的商品。这些具有游戏目的的造型活动,能极大提高幼儿美术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助于取得良好的美术表现效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