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敲”的典故 ,涉及到唐朝哪两位著名诗人?

如题所述

韩愈和贾岛,典故如下:

贾岛初次去科举考试,一天他在驴背上想到了这首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开始想用“推”字,又想用“敲”字,反复思考没有定下来,便在驴背上伸出手来做着推和敲的动作。

当时韩愈临时代理京城的地方长官,他正带车马出巡,贾岛不知不觉走到韩愈仪仗队的第三节,还在不停地做(推敲)的手势。

韩愈问清缘由后,停下车马思考了好一会,对贾岛说:“用‘敲’字好。”两人于是并排骑着驴马回家,一同谈论作诗的方法,互相舍不得离开,共游好几天。

扩展资料

“推敲”(题李凝幽居)的诗原文: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白话文:幽居之处少有邻居,一条草径伸进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白话文:夜晚池塘边上,小鸟栖树;月光之下,老僧敲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白话文:归途中走过小桥,田野色彩斑斓。白云飘飞,山石如在移动。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白话文:暂时离开此地,不久就将归来,相约共同归隐,到期绝不失约。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描写诗人访友人李凝未遇的小诗,其具体创作时间难考证。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等他到达李凝居所时,已经天黑。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的小鸟。不巧,这天李凝不在家。于是贾岛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推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20

来自于诗人贾岛和韩愈的一个典故。

唐代诗人贾岛,他出身寒微,曾经出家当了和尚,法名无本,居住在长安的青龙寺里。贾岛痴迷于诗,不论是行走坐卧还是吃饭,总忘不了吟诗。有一天,他去郊外拜访朋友李凝。沿着山路走了很久,夜深人静时,才来到李凝的门前。皎洁的月光下,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的小鸟。

贾岛就写下一首《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 僧推月下门。

第二天,贾岛返回长安。一路上,他还在想着昨夜的那首诗,觉得“鸟宿池边树, 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似乎不够妥帖,也许改用“敲”更恰当些。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

这时,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迎面过来了,贾岛双手比比划划,根本没有发觉已经闯进了仪仗队中。差人把他带到韩愈面前。韩愈问他为什么乱闯,贾岛就把自己的诗句念给韩愈听。

韩愈也来了兴致,思索一会儿,说:“还是敲字好些。”贾岛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这就是“推敲”这一典故的来历。

扩展资料:

贾岛的诗最有名的应该是《寻隐者不遇》: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贾岛作诗成痴,对自己的作品也十分珍爱。有一天,唐宣宗微服出访,到寺院游玩,听见楼上有人吟诗。于是到楼上去看,正好贾岛案上放着诗稿,宣宗拿过就看,贾岛一见对方衣着鲜明,以为多半是附庸风雅的纨绔子弟,便毫不客气地夺过诗稿。

还把宣宗批驳了一通:“看你衣服这么华丽,肯定是富家公子吧?你们这种人,哪里懂得作诗呢?”看样子宣宗涵养还不错,没有跟贾岛计较,只是默默下楼去了。贾岛得罪了皇帝,所以一生都很困顿,只做了几任小官。

贾岛每到岁末,就把自己一年所作供于案上,焚香再拜,说:“这是我一年来苦心之作啊!”之后再痛饮美酒,反复吟哦自己的诗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推敲 (《诗话总龟》古文)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05-17
贾岛和韩愈

贾岛吃了一回亏,还是不长记性。没过多久,他又一次骑驴闯了官道。他正琢磨着一句诗,

全诗如下: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但它又有一处拿不定主意,那就是第二句中的“僧推月下门”"。可他又觉着推不太合适,不如敲好。嘴里就推敲推敲地念叨着。不知不觉地,就骑着驴闯进了大官韩愈的仪仗队里。

韩愈比刘栖楚有涵养,他问贾岛为什么乱闯。贾岛就把自己做了一首诗,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事说了一遍。韩愈听了,哈哈大笑,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万一门是关着的,推怎么能推开呢?再者去别人家,又是晚上,还是敲门有礼貌呀!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静中有动,岂不活泼?”贾岛听了连连点头。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

推敲从此也就成了为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7-12-21
韩愈和贾岛
第4个回答  2007-12-21
题李凝幽居 唐·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