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历史的简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2-04-27
广东省,《吕氏春秋》中称“百越”,《史记》中称“南越”,《汉书》称“南粤”,越与粤通,简称粤,泛指岭南一带地方。广东先民很早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息、劳动、繁衍。在历史长河中,广州、广东等地名次第出现,逐渐演化成广东省及其辖境。   (1)史前时期,广东地区12—14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距今3万年前的垌中岩人遗址;距今1万-1.6万年的阳春独石子遗址和封开黄洞遗址;距今7000-8000年的英德青塘墟; 距今约4000年-6000年的贝丘文化遗址;距今约3000-4000年的西桥樵山文化遗址和马坝石峡文化遗址。商与西周时代,先民便与中原商、周王朝有了经济文化往来。   (2)秦汉时期。前222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因南征百越之君”,派屠睢率领50万秦军攻打岭南;前214年,秦始皇将所夺取的岭南地区,设“桂林、象郡、南海”3个郡。秦末,南海郡尉任嚣病危,委任龙川县令赵佗代职。任嚣死后,秦亡之际,赵佗武力攻并桂林、象郡,建立南越国,自称“南越武王”。217年,步骘把交州州治从广信东迁番禺。264年,东吴为便于治理,又把南海、苍梧、郁林、高梁4个郡(今两广大部)从交州划出,另设广州,州治番禺,广州由此得名。   (3)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 南北朝时代,中国政局南北分裂。隋初,设广州、循州(今惠州)两个总管府统领诸州。隋炀帝废州为郡,改为郡、县两级,大加省并,唐初地方设州、县。岭南45州分属广州、桂州、容州、邕州、安南5个都督府(又称岭南五管)。756年,升五府经略使为岭南节度使。862年,岭南道划分为东、西道,东道治广州,广东属岭南东道,这是广东省名中“东”字的由来,也是两广分为东西的开始。五代十国时期,岭南为南汉王刘氏占据,行政区划基本上继承唐朝的建制,升广州为兴王府。   (4)宋元明清民国时期。宋时广南路分为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东路治所在广州,西路治所在桂州,广东大部分属广南东路,“广东”即广南东路的简称。元朝,今广东省境分为广东道和海北海南道。广东道道治在广州,海北海南道道治在今雷州市。明、清设总督管辖广东、广西两省,称“两广总督”,两广总督府驻肇庆,1746年移广州。 清初承袭明制将明时的布政使司正式改称为省,“广东省”名称正式使用,清代广东省最南的辖境是南海诸岛的曾母暗沙。西沙群岛(时称“千里长沙”)和南沙群岛(时称“万里石塘”)属于广东省琼州府的万州管辖。1680年,南明绍武帝朱聿谪在广州建都;1842年,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香港(时属新安县)正式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南京条约》鸦片战争后签订了《南京条约》。由于英国的要求,中英双方在广州和香港继续商谈,又订立了《五口通商章程》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又称《虎门条约》)。条约规定中国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让香港,1844 年 10 月中法两国在广州附近的黄埔签订了《黄埔条约》,1887年,葡萄牙诱逼清政府签订《中葡和好通商条约》,侵占澳门(时属香山县)。1911年,辛亥革命后建立中华民国,广东省的名称和范围与清代相同,但将府直辖地及州、厅皆改为县,成为省、县二级制,并于省、县之间分区设置绥靖区。民国初年,市建置开始设置。1918年成立广州市政治公所,广州开始以省会设市。1921年,成立广州市政厅。1925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7月改广州市政厅为广州市政府。国民政府的地方行政,分为省、行政区、县和市,实行委员制。广东省政府下设广州、北江、东江、西江、南路、海南6个行政区。1938年10月,日本侵略者侵占广州,广东省府撤退到粤北(今连州市);为适应战时需要,全省设4个行署。1940年全省改设为9个区(包括沦陷区),到1941年,复改设9个行政督察区。1945年抗战胜利后,民国政府把行政督察区分为省府直接督察区和专署行政督察区两种。省府直接督察的有南海、番禺等12个市县。   (5)当代时期。1949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1981年,设立西沙、南沙、中沙群岛办事处,由海南行政区直接领导。1983年以后,开始实行市管县、乡镇管村的新体制。1988年,中央政府将海南行政区从广东省划出,另设海南省;同年,广东开始取消地区设置,另设18个地级市(后增加到21个地级市),全面实行地级市管县体制,以及乡镇管村体制,一直沿用至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