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ism Spectrum Disorder英文缩写是ASD,请问具体是什么意思?应该是一个医学方面的术语。谢谢!

如题所述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是根据典型孤独症的核心症状进行扩展定义的广泛意义上的孤独症,既包括了典型孤独症,也包括了不典型孤独症,又包括了阿斯伯格综合症、孤独症边缘、孤独症疑似等症状。

ASD(Autism Spectrum Disorder)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系列复杂的神经发展障碍性疾病,能影响孩子的社交,行为和交流方面的能力。

有孤独症谱系障碍的人,其大脑处理信息的方式异于常人。孤独症谱系障碍共有三类:自闭症(或典型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症和待分类的广泛性发展障碍(PDD-NOS)。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疾病。它是一种先天精神疾患,和后天家庭教养无关。该病男女发病率差异显著,在我国男女患病率比例为6—9:1。

典型孤独症,其核心症状就是所谓的“三联症”,主要体现为在社会性和交流能力、语言能力、仪式化的刻板行为三个方面同时都具有本质的缺损。

扩展资料:

孤独症谱系障碍是怎么产生的

孤独症谱系障碍是广泛意义上的孤独症。所以,在下面,我们只笼统地使用“孤独症”这一概念。引起孤独症的原因是什么呢?

自从1943年人们开始研究,直到现在,人们仍然没有揭开谜底。最初人们以为是由于亲子之间互动障碍、父母人格特质、家庭结构等外在原因,治疗上采取精神分析法,往往没有疗效。

后来,人们认识到按照后天的父母教养以及家庭因素来解释孤独症的成因过于武断。当前,已有的研究还说法不一,未有定论。

基本上形成的共识是:孤独症患者表现出的广泛性发育障碍,主要是由脑生物学的因素导致的;造成脑生物学改变的原因,可以从医学生物学、神经心理学和生态学等几方面加以分析。

中医则从辨证的角度对此进行了探讨,并以此建立了中医按摩治疗儿童孤独症的基础。

生物学成因

孤独症的医学生物学原因,可能是遗传学因素、免疫因素、生化因素、孕产期因素等。孤独症的成因极为复杂,有遗传易感性的个体是否发病,取决于各种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很难在孤独症患者个体身上确认出一种共有的医学成因。

自闭症可能是因为许多不同的医学成因(如:遗传、病毒感染、孕产期危险因素、其他原因),造成了特定脑结构或脑功能的损伤所致。至于损伤的具体部位、机制如何,仍待进一步研究。

1、遗传学因素

对有孤独症患者的家族进行研究发现,儿童孤独症同胞患病率为2%-8%,是一般人群发病率的50-200倍。双生子研究则显示,同卵双生的同病一致率为60%,异卵双生的同病一致率为0。这些证据证明遗传因素是儿童孤独症发病的重要原因。

孤独症是多基因遗传病,目前的研究,对于候选基因的数目和界定仍不清楚,对存在1位以上孤独症患者的家族进行的全基因扫描估计,该病至少是10个以上致病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具有孤独症遗传基因的个体,称为有遗传易感性的个体。个体是否发病,除了决定于遗传因素外,还受着环境等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

从理论上讲,一系列儿童孤独症致病基因降低了儿童孤独症的发病“阈值”,在环境因素、免疫因素以及其他因素的作用下发病;如果缺乏环境因素、免疫因素以及其他因素的触发,则不出现孤独症症状(Korvatska,2002)。

关于与孤独症的遗传现象有联系的异常染色体或候选基因的研究,迄今为止,还未取得一致的研究成果。

目前,一般认为它们可能是7号染色体、15号染色体、5-HTT基因、BDNF基因等。

这些异常的染色体以及候选基因,导致与神经系统发育有关的蛋白质(如神经营养因子)、糖蛋白、酶、受体、神经递质等的异常表达,从而引起大脑、小脑、神经发育异常,提供了易患儿童孤独症的生物学基础,加上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最终导致了特定的神经发育障碍,从而出现了孤独症症状。

2、免疫因素

最近的不少研究发现,免疫功能障碍可能与孤独症的发生或发展存在着某种相关,但具体作用机制如何,目前还说法不一。主要观点,包括自身免疫因素、病毒感染学说、免疫接种因素。

自身免疫因素的提出者发现,孤独症患者脑部组织的免疫反应比正常人活跃,其中反应最激烈的区域是小脑(Pardo,2004)。

还有人对7位孤独症患者进行研究,发现其脑脊液内的细胞激素水平(这是免疫反应的标志)同样比正常人要高,这说明孤独症患者与正常人相比,其大脑和小脑都存在着炎症。

病毒感染学说的提出者认为,免疫功能缺乏的个体,在胎儿期或新生儿期增加了病毒感染的几率,病毒引起他们中枢神经系统的永久性损害,导致婴儿孤独症。

1998年,首次有科学家公开表示,接种疫苗可能与孤独症症状有关。

有学者指出,由于幼童免疫系统还不完善,疫苗中的病毒可能诱发他们体内的自身免疫反应,进而与孤独症的发生产生关联。也有学者认为,疫苗针剂中普遍有一种含汞的防腐剂,汞中毒可能也与孤独症的发生有关。

但近年来,新的研究成果否决了这一观点,发现接种疫苗的儿童与不接种疫苗的儿童,患孤独症的比率无显著差异。

3、生化因素

人们提出,孤独症发生可能与神经系统中神经递质的代谢失常有关。人体神经系统功能的完成,要依靠一套复杂的信号传导过程,承担神经细胞或神经---肌肉之间信号传递作用的一类重要化学物质是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不同,传递的信息就不同,神经递质在大脑不同部位的浓度高低、传递快慢、传递多少等,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方式。当前认为与孤独症关系较为密切的神经递质有5-羟色胺、多巴胺、谷氨酸等。这些神经递质的失常通常与基因异常或变异有关。

还有人提出,孤独症可能与金属代谢异常有关,例如不少患者严重缺锌。

4、孕产期因素

目前人们比较一致的观点是,孕产期危险因素与孤独症有关,但可能不是孤独症发病的直接原因,它只是加强了已存在的遗传易感性,增加了孤独症发生的危险性,而可能是重要的间接原因。

这些孕产期危险因素有精神抑郁、吸烟史、病毒感染、高烧、服药史、剖宫产、患儿早产、出生体重低、有产伤、呼吸窘迫综合症及先天畸形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孤独症谱系障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18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是根据典型孤独症的核心症状进行扩展定义的广泛意义上的孤独症,既包括了典型孤独症,也包括了不典型孤独症,又包括了阿斯伯格综合症、孤独症边缘、孤独症疑似等症状。

ASD(Autism Spectrum Disorder)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系列复杂的神经发展障碍性疾病,能影响孩子的社交,行为和交流方面的能力。

有孤独症谱系障碍的人,其大脑处理信息的方式异于常人。孤独症谱系障碍共有三类:自闭症(或典型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症和待分类的广泛性发展障碍(PDD-NOS)。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疾病。它是一种先天精神疾患,和后天家庭教养无关。该病男女发病率差异显著,在我国男女患病率比例为6—9:1。

典型孤独症,其核心症状就是所谓的“三联症”,主要体现为在社会性和交流能力、语言能力、仪式化的刻板行为三个方面同时都具有本质的缺损。

扩展资料:

一、主要症状

1、社会交流障碍、:一般表现为缺乏与他人的交流或交流技巧,与父母亲之间缺乏安全依恋关系等;

2、语言交流障碍:语言发育落后,或者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或语言缺乏交流性质;

3、重复刻板行为。 不典型孤独症则在前述三个方面不全具有缺陷,只具有其中之一或之二。

二、治疗方法

孤独症应于2岁确诊并实行早期干预。孤独症患者的大脑发育异常,虽然大多数患者通过脑电图、磁共振未能发现问题,但也只能说是由于现代医疗科技尚不发达。

达到3岁才能确诊孤独症的说法最近若干年一直流行。其实这种说法对及早进行孤独症干预造成了被动。1-3岁是儿童神经系统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开语言、形成正确认知的关键时间。

在2岁时及早确诊,应可争取到最为宝贵的治疗时间。2岁应该可以确诊是否有自闭症。正常的婴幼儿,1岁左右以后开语言,眼神交流灵活有神。

能通过语言并结合眼神、肢体语言实现交流,脾气性格正常,从开始学说话,到能够说话流利,口语的成分越来越多,肢体语言的成分越来越少,这个过程大概持续1年左右。

在2岁时实行及时的干预会有很好的收效,尤其是对于程度严重的孤独症儿童而言。一旦晚于这个年龄,严重的孤独症患者在3岁以后再确诊、干预,收效就不太乐观,孤独症或许会伴随终生。

程度为中度的孤独症儿童,6岁以前的干预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收效。程度较轻的孤独症患者,6岁以后仍有机会,这种机会或许一直延续到12岁左右(6岁左右,神经系统发育完成了80%-90%,其余10%-20%会在12左右基本完成)。

因医疗条件差异、家长承认现实的时间差异等,患者确诊孤独症的年龄各有不同。但不论什么时候确诊,12岁之前都会有一线生机,只不过发现、确诊、干预越早,效果就会越好。

抓住6岁以前的最佳干预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训练,将对孩子的预后产生积极影响。从这个角度看,孩子的未来部分取决于家长付出的努力。

目前关于孤独症的训练方式,也有一些“流派”,比较得到广泛接受的,是经过长期实践证明有效的训练方式是ABA(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即应用行为分析方式),它是讲究结构化的教学方式,提出者是洛瓦斯(Lovaas)。

通过适当形式的奖励来对正面行为进行强化,对负面行为进行抑制,从而让患儿养成合适的行为规范、提高认知水平。其他流派也做了多方面的努力。

国内的很多训练机构还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单纯性训练对于孤独症的效果仍有待提高。所谓“单纯性训练”,是指一些机构或个人把训练宣传和作为孤独症康复的唯一手段。

目前国内外许多人认为,治疗孤独症唯一有效的方式是训练,从而把它归结到教育问题, 单纯由教育界人士来对孤独症进行行为训练,以期达到正常人的行为标准,回归社会。

在此理论指导下一些过度消耗体力的训练项目,超出了孤独症患者的负荷,以至于即使换作任何一个正常的人也不愿意接受这种强制。

这种强制很可能造成患者的二度心理伤害,不但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产生了许多负作用,导致患者退步,所以在设计训练方案的时候,一定要把握训练的度和量。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孤独症谱系障碍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4-14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的英文:自闭症谱系障碍

Disorder 读法 英 [dɪs'ɔːdə(r)]  美 [dɪs'ɔːrdər]    

1、作名词的意思是:混乱;杂乱;不适;失调;疾病

2、作及物动词的意思是:扰乱

词汇搭配

1、check a disorder 制止骚乱

2、end〔quiet〕 the disorders 平息骚乱

3、fall into disorder 陷入混乱

4、put into disorder 使混乱

5、suffer from disorder 患病

扩展资料

disorder 近义词 illness

词语用法

1、illness是由ill加后缀ness构成的合成词,是“病,疾病”的意思,多指生病的状态。

2、illness强调疾病的种类时,用作可数名词; 表示抽象含义,强调生病的状况时,用作不可数名词。

3、after illness可指“病愈之后”,也可指“生病以后”。

词汇搭配

1、bear illness 忍受病痛

2、bring on illness 得病,染病

3、combat illness 与疾病作斗争

4、contract illness 染病

5、cope with illness 与病魔作斗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8-02-13
  【自闭症谱系障碍】(ASD,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是根据典型自闭症的核心症状进行扩展定义的广泛意义上的自闭症,既包括了典型自闭症,也包括了不典型自闭症,又包括了阿斯伯格综合症、自闭症边缘、自闭症疑似等症状。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疾病。它是一种先天精神疾患,不是心理疾患,和后天家庭教养无关。该病男女发病率差异显著,在我国男女患病率比例为6—9:1。典型自闭症,其核心症状就是所谓的“三联症”,主要体现为在社会性和交流能力、语言能力、仪式化的刻板行为三个方面同时都具有本质的缺损。其主要症状为: 1、社会交流障碍:一般表现为缺乏与他人的交流或交流技巧,与父母亲之间缺乏安全依恋关系等;2、语言交流障碍:语言发育落后,或者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或语言缺乏交流性质; 3、重复刻板行为。 不典型自闭症则在前述三个方面不全具有缺陷,只具有其中之一或之二。

  提出自闭症谱系障碍的概念,主要根据是在临床上逐渐发现,很多患者未必在三个方面都有明显的缺损(比如未必有刻板的行为),够不上典型自闭症的诊断标准,但是在社会性和交流能力方面还是有比较明显的缺陷,难以用一个特定的“标签”来命名,所以引入“自闭症谱系障碍这个概念,把自闭的相关行为表现看成是一个谱系,程度由低到高,低端的就是“典型自闭症”,高端的就逐渐接近普通人群。引入谱系概念之后,就可以说,所谓的自闭症,只要具备了“三联症”特征的一部分,就没有“是与不是”的概念,更确切的是“在谱系内的缺损程度有多深”。

  自闭症谱系障碍,除了在核心症状上的表现,还有一些外围症状,比如消化系统、免疫系统、感觉系统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人的感官干扰很大,造成自闭症患者各种各样的怪异行为。他们往往存在感觉异常,表现为痛觉迟钝、对某些声音或图像特别恐惧或喜好等;存在便秘、尿频或小便失控、消化不良和营养偏差、皮肤易生湿疹、易感冒、睡眠障碍等;其他常见行为包括多动、注意力分散、发脾气、攻击、自伤等。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