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孤独症?麻烦知道的能给我解释一下

我总怀疑我朋友家的孩子和别的孩子不一样,可是我又不懂,很想了解一下,麻烦知道的能给说一声,谢谢

孤独症又称为自闭症,全称为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根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的规定,自闭症的诊断标准,即核心症状为:

(1)在多种场所下,社交交流和社会交往方面存在持续性缺陷

社交情感互动缺陷:社交接触异常,不能正常地来回对话,不会分享兴趣、情绪或情感的减少,不能启动或对社交互动做出回应;

在社交互动中使用非语言交流行为存在缺陷:语言和非语言交流整合困难,眼神接触异常,在理解和使用手势、面部表情方面存在缺陷,完全缺乏非语言交流技巧;

发展、维持和理解维持和理解人际关系的缺陷:难以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各种社交情景,难以分享想象性游戏,交友困难,对同伴缺乏兴趣。

(2)受限制、重复的行为模式、兴趣或活动

刻板或重复的躯体运动、使用物体或语言:简单的躯体刻板运动、摆放玩具或翻转物体、模仿语言、特殊短语。

坚持相同性,缺乏弹性地坚持常规或仪式化的语言或非语言的行为模式:对微小的改变极端痛苦、难以转变、僵化的思维模式、仪式化的问候、需要走相同的路线或每天吃同样的食物。

高度受限的、固定的兴趣,其强度和专注度异常:强烈依恋不寻常的物体,过度的局限或持续的兴趣。

对感觉输入的过度反应或反应不足,或在对环境的感觉方面不同寻常的兴趣:对疼痛、温度感觉麻木,对特定的声音或质地有不良反应,对物体过度地嗅或触摸,对光线或运动的凝视。

(3)症状存在于发育早期或是直到社交需求超过有限的能力时,缺陷可能才会完全表现出来,或可能被后天学会的策略所掩盖。

(4)这些症状导致社交、职业或目前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有临床意义的损害。

(5)这些症状不能用智力障碍或全面发育迟缓来更好地解释。

被确诊为孤独症谱系障碍的人,不仅要符合社交沟通障碍、兴趣狭隘以及重复刻板行为这两项自闭症核心障碍,还要看他是否表现出社会适应功能损害,即满足以上列出的后三条。

为了更好地理解孤独症并帮助孤独症儿童,普通大众有必要规避一些认识误区,比如:

(1)将孤独症理解为心理问题或精神病

孤独症是一种终身性的发育障碍,不可完全治愈,更不能简单定义为性格、情绪问题,在疾病定义和康复治疗方面与心理疾病有本质的区别。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明确规定的孤独症的两大核心症状为社交沟通障碍和受限的兴趣以及重复刻板行为,孤独症疾病归类上属于精神疾病的研究范畴,但和普通的精神分裂或精神病相区别。

(2)孤独症是家庭养育不当、疫苗、胃肠道等问题所致

孤独症的致病原因复杂,医学界至今没有给出确切的病因,母亲孕期健康状况、生育年龄等影响因素属于自闭症病因的高危假说,尚未得到科学的充分验证。但父母养育不当、疫苗、胃肠道问题等早已被证实与孤独症的发生无关。

(3)孤独症可以治愈或轻度孤独症不需要治疗

孤独症儿童的发育异常本质上是一种行为的缺失和表现性的偏离,在语言功能、智力等方面都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受损,无法完全治愈,自闭症症状会伴随人终身。干预训练的目的是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减少他们的不恰当行为,而不是完全消除自闭症的症状。

孤独症不同于感冒发烧,不能靠自身的抵抗力和免疫力自愈。孤独症的预后受干预开始时间、干预方法、干预强度、孩子先天障碍程度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无论是哪种程度的孤独症,都需要通针对性的教育训练来帮孩子提高缺失的能力。

“轻度”孤独症和“没有”“不是”孤独症是两个概念,轻度的高功能孤独症患者在认知和语言方面存在优势,意味着他们的学习能力更强,容易发挥干预效果,但具体的康复效果仍然要从孩子的实际表现上加以验证。家长一定要对“轻度孤独症干预几个月就能摘帽”这类说法保持警觉。

(4)孤独症患者人人皆天才

大多数孤独症儿童并不具备特殊才能,只有极少数自闭症人士可能在某个领域具备天赋,而且这种超常技能通常也只是单一的发展,所谓的“自闭症天才”,其能力发展可能极不均衡,比如虽然擅长音乐、绘画,但个人生活自理困难,完全不具备自立能力等。

对孤独症的极端认识是造成认知误区的主要原因,甚至还有人认为孤独症孩子要么其貌不扬,要么长相突出,这类看法都有失偏颇。摒弃两极化的认识,以平常心去看待孤独症人士与众不同的特质,尽可能地去理解、包容他们,才能为他们营造一个多元、友好、无障碍的社会环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7-02

    儿童孤独症也称为儿童自闭症,是一类起病于3岁前、与社会交往障碍或沟通障碍、局限性、刻板性、重复性的行为为主要特征的心理发育障碍,是广泛性发育障碍中最有代表性的疾病。

自闭的症状:

   1、智力障碍

  出现自闭症之后,比较常见的表现就是智力障碍,一般在儿童患病期间智力水平表现不一致,少部分患者会出现智力障碍,甚至会出现中度以上的智力缺陷。

  2、兴趣范围狭窄

  一般出现自闭症后,患儿会出现兴趣范围狭窄的情况,对正常人热衷的玩具、游戏等都不会感兴趣。平时一些儿童不喜欢的物品则会表现出广泛的兴趣,例如喜欢观察电风扇、瓶盖等异常的物体,而且可能关注时间会持续很长,没有厌倦感,而对正常人喜欢的玩具却没有任何兴趣,这些也和自闭症有一定的关系。

  3、刻板行为

  自闭症患者通常会有刻板的行为模式,比如每天上床的时间需要固定,而且外出时喜欢走相同的路线。这些行为比较刻板,如果被制止,通常会表现出不愉快,焦虑情绪,甚至会反抗,这些都和自闭症有关。

  4、语言障碍

  自闭症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语言障碍,这是该疾病比较常见的表现。在语言障碍发展的过程中,通常会出现语言能力迟缓的情况,可能到了两三岁依然不会说话。随着年龄的增长,可能会出现沉默、语言少、表达能力降低的情况。

  5、社交障碍

  一般出现自闭症之后,比较明显的表现就是社会交往障碍。患者无法正常和别人建立人际关系,而且无法正常与他人沟通,一般缺乏朋友,而且分不清具体的亲疏关系,对待亲人与其他人都是同样的态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8-12-03
独症是一种发生在儿童早期的全面性精神发育障碍性疾病,主要有以下表现:

(1)孤独离群,不会与人建立正常的联系。

即是缺乏与人交往。交流的倾向,有的患儿从婴儿时期起就表现这一特征,如从小就和父母亲不亲,也不喜欢要人抱,当人要抱起他时不伸手表现期待要抱起的姿势,不主动找小孩玩,别人找他玩时表现躲避,对呼唤没有反应,总喜欢自己单独活动,自己玩。有的患儿虽然表现不拒绝别人,但不会与小朋友进行交往,即缺乏社会交往技巧,如找小朋友时不是突然拍人一下,就是揪人一下或突然过去搂人一下,然后自己就走了,好像拍人、揪人不是为了找人联系而只是一个动作,或者说只存在一个接触的形式,而无接触人的内容和目的。他们的孤独还表现在对周围的事不关心,似乎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自己愿意怎样做就怎样做,毫无顾忌,旁若无人,周围发生什么事似乎都与他无关,很难引起他的兴趣和注意,目光经常变化,不易停留在别人要求他注意的事情上面,他们似乎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另外他们的目光不注视对方甚至回避对方的目光,平时活动时目光也游移不定,看人时常眯着眼,斜视或余光等,很少正视也很少表现微笑,也从不会和人打招呼。

(2)言语障碍十分突出。

大多数患儿言语很少,严重的病例几乎终生不语,会说会用的词汇有限,并且即使有的患儿会说,也常常不愿说话而宁可以手势代替。有的会说话,但声音很小,很低或自言自语重复一些单调的话。有的患儿只会模仿别人说过的话,而不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交谈。不少患儿不会提问或回答问题,只是重复别人的问话。语言的交流上还常常表现在代词运用的混淆颠倒,如常用“你”和“他”来代替他自己。还有不少孤独症儿童时常出现尖叫,这种情况有时能持续至5~6岁或更久。

(3)兴趣狭窄,行为刻板重复,强烈要求环境维持不变。

孤独症儿童常常在较长时间里专注于某种或几种游戏或活动,如着迷于旋转锅盖,单调地摆放积木块,热衷于观看电视广告和天气预报,面对通常儿童们喜欢的动画片,儿童电视,电影则毫无兴趣,一些患儿天天要吃同样的饭菜,出门要走相同的路线,排便要求一样的便器,如有变动则大哭大闹表现明显的焦虑反应,不肯改变其原来形成的习惯和行为方式,难以适应新环境,多数患儿同时还表现无目的活动,活动过度,单调重复地蹦跳、拍手、挥手、奔跑旋转,也有的甚至出现自伤自残,如反复挖鼻孔、抠嘴、咬唇、吸吮等动作。

(4)大多智力发育落后及不均衡。

多数智力发育比同龄儿迟钝,少数患儿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但其在智力活动的某一方面有的又出奇地好,令人不可思议,有不少患儿的机械记忆能力很强,尤其对文字符号的记忆能力。如有位3、4岁患儿特别喜欢认字,见字就主动问念什么,并且只问一次就记住,为此他能毫不费力地流利地阅读儿童故事书,说明他掌握不少词汇,但当他要用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时则存在明显的困难,说明他们存在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能力方面的损害。

如果孤独症的孩子得到合适的教育,他们都可以取得相当大的改进。教育的介入可以给任何年龄段的孤独症带来相当大的进步。通过教育和训练,孤独症孩子是可以有一个幸福的具有生活能力的生活,能够进入社会。对孤独症孩子的训练是越早越好,用智慧和耐心才能打开孩子“自闭”的门。国际上较常用的治疗孤独症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教育治疗:主要目标是教会他们一些有用的社会技能,如生活处理能力,与人交往的方式和技巧,与周围环境协调的能力等。这里主要涉及到的是社会教育环境。当一个孩子被诊断为“孤独症”后,即使他(她)有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但如果被排斥在学校之外,获得良性发展的前景依然是渺茫的。这就需要患儿所在社区的幼儿园、小学具备接纳孤独症儿童的意识及师资基础,使患儿生活在一个有助、愉快的气氛中。

行为治疗:主要是促进孤独症儿童的社会化和语言发展,尽可能排除患儿的病态行为,如刻板、自伤、侵犯性。一般采用在高度结构化的环境中进行特殊行为矫正。由于患儿的缺陷及其家庭环境的个性差异较大,因此,治疗方案应个别化,移植到家里或其他场合。促进儿童的社会化发育,不宜长期住院,以家庭为基地,通过训练父母,取得家庭成员的密切合作,以达到行为治疗的最佳效果。 药物治疗:目前药物治疗还无法改变孤独症的病程,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症状。使用的药物主要有抗精神病药物的中枢神经兴奋剂、抑郁制剂、维生素等。

对于孤独症儿童的治疗,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由于国内对孤独症认识较晚,国外很早开展的早期干预在我国才刚刚起步。早期干预是一种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教育措施,能使6岁以前发现的孤独症儿童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使其智力、社交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等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部分儿童可在学前期进入正常学校学习。

早期干预的主要范围是儿童的五大行为领域。在运动方面,包括大运动和精细动作,如双脚同时跳、拍球、串球等,可促进大脑的发育,增强儿童的手眼协调性。在语言方面,包括语言理解、发音和表达。在认知方面,包括视觉认知,如辨别颜色;听觉认知,如辨别声音;触觉认知,如感受冷热;对数的理解。在生活自理方面,包括训练他们洗脸、刷牙、穿衣等基本的独立生活能力。在社会交际方面,鼓励他们参与集体活动,集体游戏,纠正与他人交往中不恰当的表达方式:如吐口水、怪叫等;进行社会交往的培养,使其与外界沟通,回归社会。
第3个回答  2008-12-03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

儿童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疾病。该病男女发病率差异显著,在我国男女患病率比例为6—9:1。其主要症状为:

1.社会交流障碍一般表现为缺乏与他人的交流或交流技巧,与父母亲之间缺乏安全依恋关系等。

2.语言交流障碍语言发育落后,或者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或语言缺乏交流性质。

3.重复刻板行为。

4.智力异常70%左右的孤独症儿童智力落后,但这些儿童可能在某些方面具有较强能力,20%智力在正常范围,约10%智力超常,多数患儿记忆力较好,尤其是在机械记忆方面。

5.感觉异常表现为痛觉迟钝、对某些声音或图像特别的恐惧或喜好等。

6.其他常见行为包括多动、注意力分散、发脾气、攻击、自伤等。这类行为可能与父母教育中较多使用打骂或惩罚有一定关系。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的详细表现:

(1)孤独离群,不会与人建立正常的联系。

即是缺乏与人交往。交流的倾向,有的患儿从婴儿时期起就表现这一特征,如从小就和父母亲不亲,也不喜欢要人抱,当人要抱起他时不伸手表现期待要抱起的姿势,不主动找小孩玩,别人找他玩时表现躲避,对呼唤没有反应,总喜欢自己单独活动,自己玩。有的患儿虽然表现不拒绝别人,但不会与小朋友进行交往,即缺乏社会交往技巧,如找小朋友时不是突然拍人一下,就是揪人一下或突然过去搂人一下,然后自己就走了,好像拍人、揪人不是为了找人联系而只是一个动作,或者说只存在一个接触的形式,而无接触人的内容和目的。他们的孤独还表现在对周围的事不关心,似乎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自己愿意怎样做就怎样做,毫无顾忌,旁若无人,周围发生什么事似乎都与他无关,很难引起他的兴趣和注意,目光经常变化,不易停留在别人要求他注意的事情上面,他们似乎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另外他们的目光不注视对方甚至回避对方的目光,平时活动时目光也游移不定,看人时常眯着眼,斜视或余光等,很少正视也很少表现微笑,也从不会和人打招呼。

(2)言语障碍十分突出。

大多数患儿言语很少,严重的病例几乎终生不语,会说会用的词汇有限,并且即使有的患儿会说,也常常不愿说话而宁可以手势代替。有的会说话,但声音很小,很低或自言自语重复一些单调的话。有的患儿只会模仿别人说过的话,而不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交谈。不少患儿不会提问或回答问题,只是重复别人的问话。语言的交流上还常常表现在代词运用的混淆颠倒,如常用“你”和“他”来代替他自己。还有不少孤独症儿童时常出现尖叫,这种情况有时能持续至5~6岁或更久。

(3)兴趣狭窄,行为刻板重复,强烈要求环境维持不变。

孤独症儿童常常在较长时间里专注于某种或几种游戏或活动,如着迷于旋转锅盖,单调地摆放积木块,热衷于观看电视广告和天气预报,面对通常儿童们喜欢的动画片,儿童电视,电影则毫无兴趣,一些患儿天天要吃同样的饭菜,出门要走相同的路线,排便要求一样的便器,如有变动则大哭大闹表现明显的焦虑反应,不肯改变其原来形成的习惯和行为方式,难以适应新环境,多数患儿同时还表现无目的活动,活动过度,单调重复地蹦跳、拍手、挥手、奔跑旋转,也有的甚至出现自伤自残,如反复挖鼻孔、抠嘴、咬唇、吸吮等动作。

(4)大多智力发育落后及不均衡。

多数智力发育比同龄儿迟钝,少数患儿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但其在智力活动的某一方面有的又出奇地好,令人不可思议,有不少患儿的机械记忆能力很强,尤其对文字符号的记忆能力。如有位3、4岁患儿特别喜欢认字,见字就主动问念什么,并且只问一次就记住,为此他能毫不费力地流利地阅读儿童故事书,说明他掌握不少词汇,但当他要用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时则存在明显的困难,说明他们存在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能力方面的损害。

自闭症(孤独症)应早期治疗:

一般说来,孤独症患儿的预后好坏与发现疾病苗头早晚、疾病严重程度、早期言语发育情况、认知功能、是否伴有其它疾病、是否用药、是否训练等多种因素有关。

心理学研究发现,孤独症的实质的损害是认知障碍,表现在早期的分享性注意和扮演行为上。分享性注意是指与他人共同分享对某种事物的兴趣,当孤独症面对一种物品时不是与他人分享兴趣,而是要得到它,这种障碍是孤独症的早期症状之一。就象在前面第一部分中讲到的那样,不会进行扮演性游戏也是孤独症的早期表现之一。如果能发现早期症状,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无疑会对预后产生积极而有效的影响。

孤独症患儿没有独立交往的能力,不会根据环境要求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来适应环境,这种障碍随着年龄增大显得更为突出。伴有严重智力低下者,无任何言语功能、无法克制和难以治疗的尖叫、自伤等行为持续存在,直接威胁着生存,给教育和干预带来障碍,作为家长,是很容易辨认出孩子的这些异常的。

一部分患儿到青春期以后症状可有改善,古怪刻板的行为减少,社会交往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或多或少地提高。但仍表现为与人交往困难,独来独往,回避他人;在不涉及社交能力时,也能干好某些简单、机械的事情。

早期或在确诊为孤独症之前已有较好的语言或言语功能者预后较好。尽管疾病本身使他们发展语言的潜能受到限制,但他毕竟是具有这种潜能或基础,使用药物效果比较好。

观察到高功能水平孤独症预后较低功能水平为好,报道16名6岁以下,IQ大于65的孤独症患儿,有半数可完成大学学业,能独立生活。即使是高功能水平孤独症儿童,其业余活动面或活动内容也是有限制的,不会做建设性的决策或提建设性意见。

伴有其它疾病者如严重先天性心脏病、癫痫、肝肾损害、结节性硬化等预后较差,伴有听力受损、特殊生活技能问题者预后较差。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的类型

1.无语言:通常会被认为听力有问题或是失语症
2.立即仿说:有变化的仿说被视为自闭症儿童表达沟通的意图,而没有弹性的仿说多半不具有沟通意图。
3.延宕仿:在一段时间之后喋喋不休的重复某些字、成语、句子、整首诗或是歌曲,同样也会有沟通性或是非沟通性之分,而这种行为通常和情境、压力有所联系。
4.说话不带感情:只是在告诉你,而不是和你谈话,也没有一般人说话时一问一答、一来一往的特性。
5.无法掌握音调、音量:说话时有如木偶一般,十分机械化,无法通过语音的音调、节奏、抑扬顿挫来表现情绪或是感受。也不能在不同的情境中使用不同的音量。
6.字义无法变化:如学校和校正,不能分辨其读音。
7.代名词反转:“你”、“我”、“他”等代名词有混淆的现象。
8.不清楚肯定与否定的概念:常使用“不”,而较少使用甚至不会使用“是”或“好”。
9.文法结构不成熟:会使用自己的语言,通常只有常跟他接触的人才了解其语言所隐藏的涵义。
10.很少发问:除了强迫性的行为表现外,他们很少会提出问题来发问。
11.固着性:不管情境的变化,重复的念着某句话。
12.不会使用因果性的语言:如因为、所以、因此、如果等词汇。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3-07-13
跟你说一些孤独症的典型症状吧,您看着对比一下,孤独症的主要表现是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想象力方面的障碍以及限定性的重复或刻板行为,兴趣和活动。
社会交往的障碍:孤独症人士似乎完全躲在自己的世界里,专心致志于他们自己的活动中,对其他人漠不关心,跟他们打招呼、说话,他们也不会做出反应。
交流的障碍:语言发展障碍是孤独症人士的常见状况,但严重程度各不相同,很多人开始发展语言的时间要比普通儿童延迟很多,往往从重复别人的话开始,尤其是重复最后一个或几个词,可能只是原样模仿其语音和音调,但并不理解词的意义,他们通常只能理解语言的字面意思,无法理解比喻、暗示或者那些模棱两可的话
想象力方面的障碍:孤独症儿童很难理解过家家、扮演角色这样想象性的游戏,而是更倾向于重复性的活动
重复或刻板行为:很多简单的重复活动表现为各种重复的感觉,如:尝一尝,闻一闻,摸一摸,敲一敲等;听听机械的声响;盯着灯光或者闪闪发光的东西看;扭动,转动双手或近在眼前的物品;从各种不同的角度盯着东西看;开灯、关灯;观看旋转的东西,或者自己不停地旋转。有时这种重复的活动表现为咬自己、撞头、打头、抓挠等,有时表现在复杂重复的常规,如:要把物品排成一行,或者把物品放在固定的地方,且不准打乱;有些孤独症人士可能对某些物品产生依恋拒绝与之分开,或者执着于收藏一些东西。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