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大学语文的意义

如题所述

  大学语文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
  大学语文不是一门写作课,也不仅仅是帮助学生普及一些文化知识。这门课通过对古代文化经典的阅读与理解,根本上具有承载了人文精神传承、塑造未来中国的民族文化形象的功能。我们今天没有从这样的高度来理解大学语文,所以就不可能上好这门课。
  大学语文是针对大学生的,这是首要意义。目前中学语文课程被应试教育破坏到了毫无美感可言,中学语文课程放弃了语文作为普及人文精神的第一要义。其次是大学生从应试教育阴影下的中学教育升到大学教育,开始摆脱应试教育,创造了全面发展的条件。这也就是说,大学教育除了专业知识教育以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任务,就是为中学教育所缺失的人文教育补课,让学生获得一个全面发展的机会。这个全面发展指的是人格的教育培养,是多方面的教育培养,而不是唯一的知识教育或者职业教育。一般来说,如果一个接受比较健全的教育的人,他不一定就是某种专业的专门人才,更不一定是终身从事某学科研究的专家。目前的教育体制决定了真正的专家型人才必须通过后续的研究生学位教育来完成。所以普通的大学教育中,不管是什么专业毕业的学生,他走上社会后不一定是从事本专业的工作,不一定会成为本专业的专门人才。那么,他所学习的专业知识可能在他未来人生道路上没有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但是,他仍然是一个本民族文化承传过程中的一个成员,仍然是未来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成员。普通高校的人文精神的教育对于学生未来人生的重要性,将会超过他的专业知识。这也是社会上通常说的:首先要做一个好人,其次才做一个有成就的人。
  所以我在主持中文系工作时,曾经多次呼吁,高校的大学语文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应该把它与大学英语放在同等的重要地位,一个国家对于本国的民族文化的普及型教育的重视度还不及对一门外语的培养训练,至少在课时上就没有达到同样的标准,这种教育制度的设置本身就是骇人听闻的。但是如果这样做的话,就必须有大量的师资和其他资源配套,而且也涉及文史哲多种人文学科的配合,不仅仅是中文专业的课程。这本身就目前高校的资源分配以及急功近利的指导思想来说,也是难以做到的。唯一可行的缝隙就是随着通识教育的普及推行,大学语文可以转化为多种人文学科的普及型课程,借助通识教育来发展自身的责任。(上文作者系复旦大学教授陈思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20
一大学语文的意义就是能够培养语文在实际当中的应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