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者回忆1946年国民政府收复南沙群岛的始末

如题所述



亲历者回忆了1946年国民政府收复南沙群岛的全部经过。


抗战胜利后,我参加了1946年冬收复南沙群岛的工作,是收复南沙群岛的历史见证者。这件事发生在42年前,李阳疯狂背古诗。以下是我对南沙群岛的了解和1946年参加南沙群岛光复的亲身经历。


中国南海最南端的岛屿。


南沙群岛,原名团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北接西沙群岛,南接婆罗洲,东临菲律宾,西接中南半岛。其中,太平岛北距玉林港550海里,东距马尼拉487海里,西南距新加坡830海里,西距西贡486海里。南沙群岛是南海航线的关键点,是中国所属的南海所有岛屿中最南端、分布最广、面积最大、包括岛屿数量最多的一个。


水族馆里有丰富的水产品。


南沙群岛地区水产品丰富,包括鱼、虾、海参、海龟、贝类、海藻等。品种多,产量大。据玉林港老渔民介绍,每年2月至4月的渔季,中国广东、广西的渔民到南沙群岛捕鱼3个月,可以覆盖他们一年的生活费。那里的乌龟也很多,很容易抓到,尤其是在农历接近太阳的夜晚。很多乌龟游到海边,比较容易抓到。只要翻个身,站稳了,就不会再走了,等着被收拾。1946年,我在太平岛海滩的沙子里挖出了很多龟蛋。在锚地,海水清澈,海底的白沙和珊瑚为衬托。你可以在30米深的海底看到各种各样的鱼、海藻和珊瑚。就像参观水族馆一样,很美。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之间的区域也有很多鱼。


取之不尽的鸟粪天然肥料


南沙群岛的海鸥不计其数,太平岛全岛覆盖着一层厚度为0。51。0米。鸟粪是一种极好的肥料。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一家鸟粪公司曾在太平岛铺设轻轨连接水泥码头,并经常派船运送鸟粪。是的,这个面积只有0。43平方公里的小太平岛,他们愿意做出这样规模的投资,可想而知那里鸟粪的经济价值。中业岛还盛产鸟粪。


含有海底石油


据说南沙群岛地区也有丰富的海底矿产资源。菲律宾曾与美国合作在中国南沙群岛东北勘探石油。虽然没有公布结果,但消息显示储量相当可观,已做好进一步勘探开发的准备。近年来,越南在南沙地区也有活动,除了领土扩张外,可能与石油掠夺有关。为此,我国政府发表了一项声明。根据国外的一系列数据和专家的估计,南沙群岛的石油储量非常可观。


南海是两洋航运的门户。


南沙群岛位于中国南海东部,处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亚洲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航运交通的十字路口。许多航线穿过中南半岛和南沙群岛之间的海上航道。比如在太平岛或中业岛设置强大的无线电台和雷达监测站,可以控制船只的活动。南沙群岛是中国防御南海的前哨,在战争中占据着特别重要的战略地位。


重要气象观测站


它是中国南海最南端的岛屿,距离玉林港约550海里。岛礁遍布南海南部。南海东部和南部的气象变化复杂,尤其是夏季。每年,有2030个台风在菲律宾生成,并继续向西北方向移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大量的历史事实和无数的证据,以及国内外许多资料记载表明,我国人民是南海诸岛最早的发现者和开拓者。在宋代绘制的海图上,称之为千里长沙,千里石塘;《皇清各直省分图》绘制于清乾隆二十年;《大清一统天下图》,画于嘉庆二十二年,都是画南海的岛屿。


20世纪30年代以后,南海诸岛先后被英、法、日帝国主义占领。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1945年8月14日敌人投降后,台湾省和南海诸岛全部归还中国。


收复南沙群岛的历程


接受任务,制定航行计划。


1946年7月,泰康号、太平号、永定号、永胜号、永顺号、永泰号、永宁号、永兴号8艘舰艇从美国起航回国进行小修。我国政府组织收复南沙、西沙群岛舰队,以当时被认为装备最新的太平舰为旗舰,率领中野、永兴、等舰执行收复任务。海军上校林遵被任命为舰队司令。麦船长指派我与戴希玉领航员、林参谋一起研究拟定航行计划,并命令我于1946年12月底前完成接收任务。


当时我是太平舰的少校和副舰长。自1934年以来,我在海关航标船和测量船工作多年。我对沿海航标和航道有了很好的了解,也有了一些在大风暴中运送人员和物资到上海岛的经验。但南沙群岛的航行资料和航行法律,无论中外航线指南,都没有阐述,只说是危险地带。所以,当我从指挥官和机长手中接过这个飞行员责任的时候,我思绪万千。于是我搜索资料,从上海海关海事处找到了一张1910年法国出版的南沙群岛旧海图。但是海图的比例尺很小,水深很稀疏,不适合航海。从这张图上我们知道,南沙群岛的岛礁和浅滩大部分是由珊瑚礁组成的,大部分是泻湖周围的水下环礁。整个地区没有灯塔,也没有任何航标。太平岛是最大的岛,面积不到0。5平方公里,高度只有3。三米。能见度好的时候,只能在78海里内看到岛屿。在与天水相连的浩瀚南海中寻找,犹如大海捞针。太平岛四周都是珊瑚礁。要登上这座岛屿,你必须穿过珊瑚表面,探索深水航道。不管你能不能找到这个渠道,我还是缺乏相关信息。但当时我抱着一个坚定的信念:人定胜天。如果法国人和日本人能登上太平岛,我们当然会登上,更何况我们的祖先曾经去过!我将克服一切困难,完成收复祖国领土的光荣任务。


我仔细研究了南沙群岛的情况和周围的水深,以及南海的气候、风向、海流和海浪,分析了过去大部分沉船都在南沙群岛东北部的原因。根据当时的东北风季节,南海海流主要流向西南,认为由西向东接近太平岛,有利于控制速度搜索太平岛,寻找珊瑚礁之间的通道。于是决定从玉林港出发,先向南行驶,到了越南海岸的瓦雷拉角外,再向东行驶到太平岛。虽然它会航行更多的英里,但找到这个岛是安全的。


另一方面,上海至玉林港所经过海域的气象、潮流、航标、雷区等都要进一步研究。当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中国沿海的大部分灯塔和浮标还没有恢复。一些雷场没有彻底调查和清扫,海上经常出现漂浮的地雷。与此同时,海上安全也很混乱,而且


1946年10月29日,太平等4艘舰艇从上海吴淞口出发。沿途通过信号灯、横幅或无线电话指挥和相互沟通。打开雷达,加强了望,利用岸标,有时利用天体,经常勘察船位,做好海图工作,同时搜索海面标记,注意来往船只动态,随时做好战斗准备。平均速度是10节。11月2日到达虎门,接待专员和工作人员登船。11月6日从虎门起航,11月8日抵达玉林港,在此进行补给,并与玉林、三亚海军商讨无线电联络方案。


据悉,日本在占领三亚和玉林期间,均设置了沿海电台,并在三亚港设置了机场、潜艇基地和庞大的远程电台,以指挥日本在南海和南太平洋的海军和空军。然而,日本投降后,国民党接收方非但没有好好利用或妥善保管战利品,反而将大部分设备、机器、仪器等拆散,变卖零部件中饱私囊。我亲眼看到三亚市场上放了很多大型的无线电真空管,当金鱼缸卖。接收了大量贵重的军事设施、通讯设备、交通工具,除了少数留作官员个人使用外,全部变成了废品。玉林港只有一个很小的海军电台,勉强能联系到我们的舰队。


在玉林港期间,我们也从当地的老渔民那里了解了南沙和西沙群岛。据了解,这两个岛屿的捕鱼季节是在4月。春季风力一般在4.5级以下;冬季强风多,东北强风可达7级。5月以后,夏秋雨季多台风。西沙群岛的锚地不是很差,但南沙群岛根本没有避风锚地。底料要么是砾石,要么是沙子,要么是珊瑚,所以容易抛锚。由于该海域冬季天气恶劣,实际上选择11月和12月接收南沙群岛是不合适的。更何况当时战争中受损的南海气象站至今未恢复,天气预报不准,海上天气难以掌握,中途没有避风锚地。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但是,国民党政府的决定和命令是不能改变的,收复南沙群岛关系到国家在世界上的威望。我们必须尽力克服困难,争取在期限内完成任务。


太平等4艘船于11月中下旬两次驶出玉林港。大约三个小时后,他们遇到大风大浪,中冶和中建两艘大型登陆舰翻滚到30度。他们的迎风面积特别大,眼看就有翻船的危险,全舰队4艘船被迫返回玉林港避风。


屏幕上的一个亮点到达太平岛。


1946年12月9日,天气晴朗,东北风3级。上午8点,第三次从玉林港起航。在港口外设定真实航向179,驶向越南东海岸。根据当前风向、风力、预计流向和当前速度,骆驼罗盘导航航向为177,通过雷达确定船舶位置。出港后,永兴舰和钟健舰分头出航,收复西沙群岛。太平和中野继续以平均10节的速度向南航行。12月10日,在越南瓦雷拉角外通过地标确定了该船的确切位置,随后直指南沙群岛太平岛。因为估计的风压比较准确,所以船位基本一直保持在航线上。12月12日上午,海水变成深绿色,志坚已进入约1000米的浅水区,离珊瑚区不远。于是水手们被派到桅顶加强了望,搜寻较浅的水色,降低速度,启动回声测深仪,不断记录水深读数,注意其变化。


10点左右,正前方的地平线上出现了一条短短的黑线,然后渐渐看到了岸边的形状。雷达屏幕上显示一个光点,用经纬度天文观测、水深和海图标绘图像进行验证。断定这是太平岛。半个小时后,在驶过一个深约40米的珊瑚平台后,海水突然变成了淡绿色。然后把船速降低到极慢的速度,把船位换到岛岸线的位置,用雷达测出600米的距离和30米的水深,马上倒车,11点钟在太平岛西南岸外抛锚。这个锚地是用砾石和沙子建成的,海水非常清澈。锚链被甩出海底后,都可以看清楚。抛锚后,鸣笛吸引岛上人们的注意。然后放下摩托艇和救生划艇,开始登陆。


爬南沙群岛


我带着水兵和陆战队员分别乘摩托艇和救生艇登陆,向离岸50米左右推进。水太浅,所以我们涉水下船上岸。首先,我们搜索了岸边的堡垒,但没有发现任何人,所以我们在顶部升起了国旗。向北搜索两间水泥房,只找到几顶钢盔,破破烂烂的军装和日军留下的皮鞋。并推倒了日军竖起的石碑。沿着西南海岸搜索,发现南岸西侧有一个残破的小码头,从这里向东铺设轻轨。这条铁路和码头被日本海鸟粪公司用来掠夺海鸟粪。南码头浅滩有一条人工小通道,长约300米,宽5米,深35米。为了方便以后人们登陆,码头上挂了一面旗作为登陆点的标志。岛上还有一个广播电台,西端有一个发电厂和几栋房子,都是混凝土的。在东端还有一个小堡垒。


今后,建筑材料、机械、仪器和施工人员将陆续由中冶船舶运上岸。那一天,司令员、麦队长、钟野队长、副队长、戴希玉、林和我在岛上举行了光复仪式,并竖立了一个高约一米的水泥钢板碑,上面刻着太平岛三个大字。广东省政府专员麦主持了恢复仪式。先后被法国和日本帝国主义侵占的南沙群岛,从此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岛屿观察


在建设期间,我对全岛进行了多次详细的考察,看到东西长约1km,南北宽约0mm。5公里,面积约0。5平方公里,高约10英尺,热带植物高约34米。四周都是珊瑚礁,西南角外的礁石最窄,宽约150米。岛上覆盖着白色的鸟粪。一个故事讲的是0。5米,鸟粪里藏着无数的海鸥蛋,沙滩上也有很多海龟蛋。所有建筑都是水泥结构,估计是为了防台风和风暴潮而设计的。窗户很小,大部分都破了。有1口水井和4个储水罐。东部和南部海岸有一些不完整的防波堤。上面有一条大约0高的线。周围是6米的水泥围堰。经检测,该井水质仍可饮用。立即安装手泵。如其他电厂、电台、气象站、宿舍等。应根据其优先级进行修理或更换。当时有海军陆战队的一个排,气象学家,无线电操作员,修理工,医务工作者等。共约60人。一批武器弹药、医疗器械和药品、生活用品和足够半年的燃料、消耗材料、粮食、副食品、罐头食品等。也被落下了。


返回基地


由于南京海军总指挥部命令太平舰前往玉林、三亚、秀英等港口执行其他任务,于12月15日离开太平岛北上,12月25日驶入广州港白天鹅塘锚地。这一次,从上海出发航行约3000海里后,它安全成功地完成了所有任务


本文作者何炳才同志是收复南沙群岛的历史见证者之一。当时他是护航驱逐舰太平号的副舰长。这篇文章描述了他对南沙群岛的所知所见以及当年的亲身经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