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金粉世家》中的冷清秋?

如题所述

我认为不能单纯地说清秋是被钱追到的,只是燕西给予的物质对她有吸引力。清秋跟燕西在一起的时候,也才十七八岁,生孩子十九岁。她就是个女学生,而且读书有点读得太入了,没什么心眼。这时候一个翩翩公子出现,还那么殷勤,心动真是太正常了。清秋当然是有虚荣心的,这个年龄长得好看的人,想要打扮得更好看点,也无可厚非,所以很喜欢燕西送她的衣料和首饰。后来她去金家参观的时候,确实是被荣华富贵吸引了,以为在里面住上几天就很棒了,想当少奶奶。不得不提的一点是,金家人是有品位的有钱人家,又不是土豪。燕西送的东西,都是挑的素净端庄的,之前送衣料还专门借了装过檀香的木盒子,又送字画,这能吸引一个饱读诗书的高冷的清秋,完全不过分啊。要是送了什么金链子也能骗到清秋,那清秋才真的是见钱眼开了。
虚荣的一面确实有,除了这个,清秋偷听燕西作诗,燕西恳求清秋赐字,这里头还有点才子佳人的情调在。并且,最初燕西是听得进清秋劝告的,家里人也说他国文进步了不少,是有个老师在教罢。清秋能跟燕西谈谈文字,燕西又很敬重她的才华。燕西当时掩饰得好,清秋不知道燕西平时的鬼混,就没有看透燕西的本质,以为只是沾了纨绔子弟的习气,而不知道这劣根性已经深入骨髓了。
综上,从清秋的角度来看,一个能谈心说文,又照顾又敬重她的人,家庭富裕还不流俗,长相风度也是一等一,只是有点点爱玩,算得上精神物质的双伴侣。这个就算放到现代,也是很好的结婚对象吧,怎么放到书里的民国,就要批判她一通。
后来清秋回想,也觉得燕西住她旁边时的开销是相当大的,不比燕西跟那些戏子混花得更少,只是她那时候高兴,没有意识到这些。
而且我认为,清秋到了金家被燕西冷落之后发生的事情才真正展现了清秋的心性。前期不过就是一个有点才华的懵懂少女,后来的清秋才看明白了很多事情。她是半新半旧的女子,新在懂得独立有反抗精神,旧在又太本分老实了,很矛盾。她躲在自己僻静的院子里,算是与世无争,就是读读书罢了。做学生的时候反倒还有点物质上的要求,做了少奶奶连门都不出了,简直要求得更少。就这样一个心思很简单的人,还要被三少奶、大奶奶和金太太觉得她城府深,真是心疼。
哎,看她在金家挣扎,对燕西很多过分的事情只是微微一笑,直到生了小孩之后,才不再那么优柔寡断了,终于在火灾中逃脱。不管怎么想,都觉得清秋好可怜。她要真是爱慕虚荣,这少奶奶的日子也不会那么痛苦,可是偏偏又有些傲骨,却在婚姻之事上犯了糊涂,落得这种下场...
就算读了那么多书,经历了书里的那些人和事,对于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姑娘来说,她又怎能料到,一个甜蜜的开始,会有那么惨痛的结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0-26

我印象很深的是,在我还很小的时候,我妈她对我说了这么一句话:她说你觉得如果冷清秋不怀孕,她会不会嫁给金燕西啊。

那时候我说肯定不会,我说冷清秋本来就不喜欢这种纨绔子弟。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把佳人和才子之间连上了红线,欧阳老师才是最适合骄傲的冷清秋的那个人。

现在想想,还是会的。
冷清秋是个典型,她不是万人如海中的只身一位。她的出身,到心性,到她的归宿,她的每一步都能在这个社会找到一个准确的参照。

冷清秋很幸运,她长了一张很漂亮的脸蛋,这可以是她实现阶级跳跃的第一门票,只要她想。

冷清秋的心态经历是阶段性,起初是涉世未深的自我意识。
她追求纯粹的形式感,认为内涵的人最重要,而金钱和地位是内涵的头号敌人。
在她眼里,还未熟识的金燕西就是酒池肉林的化身,和纸墨笔砚毫无关联。
随口是疯狂的追求,追到家里,追到学校里。
这时候也是最值得玩味的部分。
这时候她接触的是另一个世界,她惊讶于金燕西的倜傥风流,沉溺于金燕西的温柔周到,她似乎意识到,才子不再是穷秀才,而且真少爷。
她沉迷了。

冷清秋的个性矛盾的。
一方面她独立大胆,行事果敢,她在人生追求上坚持脱俗的理想。
一方面也有着俗世女子的追求:我想要的无非是荣华富贵。
外刚内柔。
不过婚前吃禁果这一点,倒是冷清秋性格中非常磊落的一部分。

第三个阶段是最为丰满的阶段,也是整个电视剧企图传达给观众最多情感的阶段。
很久以前我听到有人提了这么一个词:
齐大非偶。
阶级差剧带来的观念差距是二人婚姻和爱情中最致命的点,究其原因我认为是冷清秋对自身的宽容,她并不想催促自己战胜对阶级的恐惧,她就一直闭口不谈。

冷清秋在婚后一直还是渴望做那个冷冷清秋的少女,她希望自己永远纯粹着、骄傲着。
比如婚后拜见公婆那一段,冷清秋打扮得华丽又庄重,是传统的敬畏和才女的端庄,冷清秋共持了女学生和女诗人的气质,是极度清高的。

但金燕西不是啊,金燕西爱你,也为了占有你,一切就绪之后,他还是要过最让他痛快的人生的。

后续的剧情跟红楼梦的后四十回一样,没落坍塌,冷清秋的清高似乎也转化成了固执、迂腐。为了独立而独立的意味。
但我很喜欢这样的变化,因为这才是符合实际的,符合冷清秋出身的。

她初期的清高自恃独立果敢,本就归根于她的出身,情绪是必然的,病理是存在的。
而金燕西不是良人,不是良药,他没有治好冷清秋。
对阶级的恐惧,对施舍的厌恶,这些东西一直跟随者冷清秋。

我是很难过的,尤其当我听到很多对冷清秋的负面评价,说她用自尊掩盖骨子里的趋炎附势的时候,我甚至是心痛的。

她是个悲剧形象,她才情本不输任何人,却因了地位,因了出身,她的清高是别人赐给她的。
如果她是富家小姐出身,她的才情会是点缀的珍宝,而不是老天恩赐。
“如果我不是穷学生,我拥有的一切才情和浪漫,你们都会说是理所当然。”

说到底张恨水是真的懂女人,庆幸于他没有把冷清秋写坍塌,他深知女人的执念和苦楚,冷清秋不管是女学生,还是少奶奶,还是最后一段人生中,她那股如同名字一样的清秋气质贯穿始终,从未消失过。
一个男人理解到这一步,实属不易。

这样的冷清秋现在也都有,多的是出身底层却饱含才情的姑娘,难免也许遇到一个风流公子金燕西,沦陷沉迷,这样的爱情里,深情是一桩悲剧,必将以死为句读。
给真爱殉葬的,往往都是自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