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对主人的称呼

如题所述

在宋朝,下人如何称呼主人的女儿,目前暂且不包括“小姐”这一称呼。
1. “小姐”:在宋元时期,这一称呼多用于指地位较低的女性。后来,它转变为对未婚女子的尊称,通常用于指代大户人家中的女儿,如大小姐等。对于已出嫁的女子,母家的人会使用这一称呼。到了近现代,这一称呼泛指未婚女性,用作敬称。然而,在当今社会,这一词语有时也用来指代从事性工作的女性,不分年龄和婚姻状况。
2. 皇帝自称:“朕”。在某些情况下,皇帝也会使用“我”或“吾”这样的第一人称代词。
3. 他人如何称呼皇帝:在宋代,皇帝常被称呼为“官家”。
4. 皇后自称:皇太后在发布命令时,会自称“予”。在便殿接见群臣时,则可能使用“吾”或“我”。
5. 后妃自称:在正式场合,她们可能会用“妾某氏等”或“斗耐臣妾”,平时则使用“我”或“吾”。
6. 皇帝如何称呼太后、皇后和妃嫔:皇帝称呼太后(母后)为“娘娘”,称呼皇后为“圣人”(需与唐朝的“圣人”区分),妃子则被称呼为“娘子”。
7. 公主自称:对皇帝,公主可能会使用“吾”或“我”这样的第一人称代词。
8. 皇帝如何称呼儿子:皇帝可能会亲昵地称呼儿子的小名,或在平时称呼他们的名字,加上“儿”等字眼,如“桓儿”、“构儿”等。对公主的称呼也类似,既可叫小名,也可用封号。
9. 皇太子与诸王子自称:在日常交流中,他们多使用“我”或“吾”。在皇帝或皇后面前,可用“儿臣”,对下人则可用“小王”。
10. 诸王被他人称呼为“王爷”。皇帝对自己的兄弟按排行称呼,如“大哥”、“九哥”等。皇子和公主之间,或皇帝兄妹之间也是如此。
11. 太监如何称呼皇帝、皇后等人:使用“小的”或“小人”,并非满清的“奴才”。
12. 普通人之间的称呼:在唐宋时期,夫妻间多用“相公”和“娘子”这样的称呼,但实际上,这在唐宋两朝,这样的称呼是错误的。
13. 宋朝的称呼习惯:男子和女子打招呼时,无论是否相识,一般可以称呼为“娘子”,年轻女子则可称为“小娘子”。这里“娘子”并非指妻子,可以放心使用。
14. 需要注意的是,“小姐”这个称呼在宋代有特定的含义,指的是“妓女”,因此不宜随意使用。
15. “相公”一词在宋代主要是对宰相的尊称,但对一般高官也可用作尊称,如岳飞就被称呼为“相公”。
16. 在唐宋时期,排行十分盛行,甚至与姓、名、字同等重要。一些下层民众可能只有姓和排行,没有具体的名字。因此,当时的称呼常是姓加排行,如“燕小乙”或“小乙哥”等。需要注意的是,当时如果称呼他人为“汉子”或“老汉”,可能含有轻蔑之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