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施高中美术书法篆刻的教学研究

如题所述

依据《美术课程标准》,美术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学生的多样性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空间。也就是说,美术教育不仅仅是美术方面的技能技巧的学习和训练,更重要的是使学生通过美术课的学习,了解和汲取古今中外各类美术作品中所蕴涵的丰富文化传统和人文精神。对于“书法”模块来说,更是要注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吸收。
《美术课程标准》对于“书法· 篆刻”系列的教学作了如下的说明:“书法、篆刻使用中国特有的传统工具和方法,塑造汉字的艺术形象、抒发情感的活动。”并指出,“‘书法· 篆刻’是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中的一个内容系列。书法、篆刻活动能帮助学生提高书写能力,感受中国汉字艺术的独特魅力,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理解。”
这无疑对于我们的教学工作有非常明确的指导,必须始终贯彻于我们的教学过程。书法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同时又是我国独有的一门艺术。在教学过过程中,更应该体现研习写字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与了解传统文化、欣赏书法艺术并重的精神。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对高中美术课程中的“书法”模块,有以下几点看法:
第一:书法模块虽然是选修模块,我们觉得这个模块的学习,对于现在的高中学生来说,很有必要,我校不但在美术课中开设了这一模块,而且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学习。同时,组织书法兴趣小组,让部分对书法有兴趣的学生,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机会。
第二:在高中“书法”模块教学中,也面临各方面的困难:
首先是学生方面,由于小学、初中阶段对学生的写字的训练不够重视,现在的高中学生大部分没有接触过写毛笔字,有的连看别人写毛笔字还没有看过,这就很难欣赏到汉字的艺术美。况且由于书法不是高考科目,相当一部分学生根本不重视,或者由于主科压力较大,没有办法顾及书法的学习。
另一方面是“书法· 篆刻”内容系列的师资不足,即使是美术专业的教师,能够写好毛笔字,胜任书法教学的其实也不多。
学校的设备也是问题,在普通教室很难让学生进行毛笔书法的练习。课桌太小,一般没有油漆,很容易弄脏,一不小心弄到墨水也洗不掉。幸好我校有条件比较好的美术室,其中有专门配套了用于书法练习的比较宽大的白油漆的桌子,还有练习书法用的毛毯,比较不容易弄脏桌子,弄脏了也很容易擦洗干净。
第三:认真贯彻《美术课程标准》,努力提高“书法”模块的教学质量。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学习内容应符合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应高中学生学习的实际能力和水平,不宜过高、过难,过于专业化”,同时也指出:获得精神的愉悦;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树立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陶冶情操,丰富生活情趣,养成耐心细致、精确严谨、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和态度;激发学习兴趣,发展个性,提高创造能力;调节心理状态,促进身心健康。我们正是朝着这一方向努力的。为使我校的书法教学能够尽量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艺术水平和教学水平
本人原来也并不是美术专业的老师,只不过是从小爱好书画,读初中时参加学校(也是现在任教的学校)的美术兴趣组学习,得到当时学校的美术老师蔡非老师的精心指导(蔡非老师是汕头地区有名的书画家,有很高的艺术造诣),书法和绘画方面有了相当的基础。我在十几年前曾经有一段时间非常热衷于从事书法和中国画的研习和创作,艺术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经常参加汕头市、潮阳县和峡山镇的书画活动、展览,加入了汕头市和潮阳县的书法家协会和美术家协会。从1997年开始,我校就开始组织部分学生,开展美术兴趣组活动,一直坚持到现在,有绘画和书法等小组,由我负责辅导和教学,并负责美术课的教学。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反思和总结,积极探讨书法和绘画的教学规律,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加强自身业务水平和艺术水平的再教育,在业余时间刻苦研习篆、隶、行、楷等各种字体,特别是行书和楷书,自我感觉还是相当良好的。也向曾在我校任教的陈新国老师学过篆刻的技法,对篆刻有相当的研究。因此,在课堂上能够随时随地给学生示范,使“静”的书法变成“动”的书法;同时创作相当数量的书法作品,是学生除了欣赏课本上印刷的名家经典作品之外,还能够看到“活生生”的书法,让学生直接欣赏,并且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于书法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时候,才能够比较顺利的开展美术课中各个模块的教学。同时,注意培训较为年轻的美术教师,使我校的书法教学能够持续发展。我们美术教研组除了经常开展教研活动,交流教学经验,共同研讨教学方法,一起备课,互相听课之外,在指导学生练习的课堂上,很多时候新老教师一起出现在课堂上,这样对各自的教法,更能够深入的了解,使新教师的艺术水平和教学水平都有较为明显的提高。
(二)创造书法学习的环境和氛围,培养学生对于书法学习的兴趣
我们汕头市六都中学创建于1873年,是一个有着比较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的百年老校,相当多的老师(包括已退休的老师)书法功底都很好,有的还是知名的书法家、或篆刻家。我们充分利用了这一有利条件,在每一年的五月初,举办《师生书画展》,请这些老师创作出相当数量的书法作品,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展览,让学生有机会观摩、欣赏和学习,从而创造书法学习的氛围,提高学生对书法学习的兴趣。在学校《润心》文学社编辑出版的《润心》报上,经常刊登有师生的书法作品,供学生观摩和欣赏,同时对于书法学得比较好的学生,也起了相当大的鼓励和表彰的作用。
(三)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注重课程拓展,形成校本课程
我们现在采用的教材是由广东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研究开发中心美术教材编写组编写、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书法》,这本教材能较好的体现书法知识与书法鉴赏并重,适当介绍写字技法,教材从文字的起源说起,介绍各种字体的产生和演变的过程,思路比较简洁,避免了各种字体的重复介绍,把写毛笔字的基本技能放到后面。由于现在的高中学生对写毛笔字没有概念,我个人认为欣赏能力时离不开写字的基本技能的掌握,如果写字的能力一点都没有,就很难欣赏到经典书法作品的妙处。针对这一情况,我们把教材内容作了适当的调整,即把执笔和运笔的内容提到前面教,让大部分学生先掌握楷书的基本写法以后,再回过头来讲文字的起源的问题,对于其中一些尚未定论的学术问题,只引导学生阅读讨论,不作过多的探究。对于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字体的教学,一般也是先指导学生临摹,了解其写法特点,再讲解其产生和演变的过程,进而引导学生欣赏各种字体的经典代表作品,从而在理解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的同时,能够欣赏书法的美感。
在毛笔书法临习时,我们还注意加强标准简化字的训练。由于课本的图版和现有的字帖中基本都是繁体字,我们还选用任政的简化字帖,但是任政的楷书是属于欧体的,我自己用颜体书写了《常用字》、《千字文》等简体字帖,供学生临摹学习。
(四)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尽量运用现代教育手段
毛笔字作为汉字的书写工具的实用功能,早就被钢笔所代替,这几年来更被电脑所代替。这样就使现在的学生很少有机会能看到书写毛笔字,没有一点感性的认识,这是书法教育的困难之所在。书法的执笔和运笔的方法,具有历史的传承性,一般很难用文字说明清楚,照书自学很难成功,即使在古代,往往也需要口传手授才能学到其要领。所以,我们对于这一部分的内容,采用小组练习,通过具体示范,用比较科学的方法讲解其要领,让学生尝试,再逐一纠正。并在基本笔画和间隔结构的练习中,继续纠正其执笔和运笔的错误。对于知识性比较强书法发展史和名帖的鉴赏课,尽可能利用知识容量比较大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有时候还适当插入一些视频资料,使学生更容易接受。
(五)开展书法课外活动,鼓励部分学生在书法方面的发展
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书法”模块也是18个学时,1学分,这就存在教学内容容量大和教学时间短少的矛盾。我们除了对教材的内容作了适当的调整,对于相当一部分对书法学习有兴趣的学生,组织书法兴趣小组,让他们结合课内学到的内容,有机会欣赏更多的书法名帖,作更多的练习,使他们的书法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第四:对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一点建议和希望
山东、浙江等省市的高考在多年以前就有考书法,大学(主要是美术学院和师范大学)早就有书法专业,可是我们广东省作为文化大省,至今在高考中没有考书法,也很少听说大学里有书法这类专业,这除了造成整个社会不把书法当一回事,整体书法水平不高,还造成书法教师的严重匮乏。对于大部分高中来说,不要说提高书法课的教学质量,连能不能开课都成问题。我以为,在大学特别是师范院校开设书法专业势在必行,培养大批书法教师是当务之急。如果高考艺术类中有考书法,无疑会极大地提高高中学生对于书法的学习兴趣,促进高中书法教学的质量的提高。同时,也确保书法艺术在社会中的地位,全面提高书法的艺术水平。
本文写作时间仓促,观点粗浅,但是本人在教学中一直在考虑的问题,存在的错漏之处,恳请各位同行不吝赐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