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幼儿接触多种变化组合掌握守恒教育的特点

如题所述

幼儿接触多种变化组合掌握守恒教育的特点:

皮亚杰将儿童从出生后到15岁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其着名的守恒实验阐明了具体运算阶段的三个特征:可逆性、去中心化、从直觉判断转向逻辑判断,守恒概念的形成由此是儿童具体运算阶段的重要发展成果之一。

皮亚杰发现,前运算阶段的儿童(2-7岁)往往不能形成守恒,他们的思维具有两个基本特征:片面性和缺乏可逆性。片面性即考虑问题只将注意力集中在物体的一个方面而忽略其他方面,缺乏可逆性即注意事物的状态而忽视事物的转化过程。

儿童守恒研究在国际上是心理学工作者研究较多的课题之一,在我国也有一定的研究。如莫雷在1987年进行了“四岁半至五岁半幼儿长度守恒的训练研究”,认为用活动内化法对岁儿童进行长度守恒训练,能有效促进儿童长度守恒图式的形成。

周欣在“大班幼儿数学认知的发展研究”中对两所幼儿园6个班级的149名幼儿在大班末期的数学认知发展水平进行了跟踪考察,结果发现皮亚杰提出的数量守恒概念要在儿童7岁以后才能得到发展,且尚有超过半数的儿童的数量守恒概念还有待于发展。

本研究拟对温州市150名幼儿进行数守恒和长度守恒的发展水平研究,目的在于确定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数守恒和长度守恒的发展水平与形成情况,以进一步揭示新时期幼儿守恒的发展特点。总体来看,幼儿数守恒和长度守恒的形成需要一个发展过程,且各年龄段幼儿有其发展特点。

本研究表明,幼儿年龄不同,其数守恒和长度守恒的发展水平也不同。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守恒水平确实在不断地发展。本研究还表明,幼儿数守恒形成早于长度守恒。皮亚杰指出了儿童守恒发展的不平衡性,并确定了各守恒形成的顺序,其中数守恒形成年龄为~7岁,长度守恒形成年龄为~11岁。

本研究结果与皮亚杰的结论基本一致,只是发现儿童数守恒形成的年龄略有提前。皮亚杰认为:“作为前运算阶段存在的最明显指标即是七、八岁以前儿童并无守恒概念”。本研究发现幼儿出现初步数守恒在56岁,比皮亚杰的研究结论提早了12年。

此外,幼儿数守恒和长度守恒的发展都遵循幼儿思维阶段的发展规律,即遵循幼儿思维发展的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的顺序。本研究确证数守恒和长度守恒发展具有年龄阶段性,且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同时守恒的发展受不同因素的影响。

幼儿守恒形成的个体差异明显,且与父母文化程度、重视教育程度及幼儿园教育质量有关。父母亲的文化程度和重视教育程度对幼儿守恒的形成具有较大影响,虽然父母不直接教给幼儿守恒的方法,但其思维水平的高低明显与守恒的形成有关。

另外,教育质量较差的幼儿园“小学化”倾向更加明显,这些幼儿园往往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如本研究就发现数守恒的形成受幼儿感数能力的影响,所谓感数即能通过视觉迅速准确地识别小数量集合的数目。

感数能力的发展存在年龄差异,感数能力较差的幼儿在辨别数量时往往需要借助数数等途径或策略,而不能目测。在本研究中,大班幼儿已具备一定的感数能力,即与他们受到的有质量保证的正规幼儿园教育积极相关。

建议一、教育要适应幼儿发展。幼儿数守恒和长度守恒形成没有出现提前现象,说明幼儿思维发展依赖于幼儿的生理成熟。不恰当的拔高只会使幼儿过早成熟,脆弱的基础不能为儿童以后的发展提供足够的支撑。

因此,教育要适应幼儿的发展水平,在儿童生理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其发展,尊重幼儿的发展规律,在教育目标和发展的可能性之间寻找合理的平衡点。

建议二、要重视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幼儿园与家庭教育不应将知识技能的传授作为教育的首要目的,而忽略了幼儿思维品质与能力的培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思维能力是未来人才的必备素质之一,也是检验孩子智力水平的重要依据,从小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重要。

建议三、教育要促进幼儿的发展。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强调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强调教学的最佳期。本调查发现,中班幼儿在教师作适当引导时可以作出正确判断。可见,对幼儿进行适宜的教学,能帮助幼儿较早地掌握守恒概念,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总之,幼儿数守恒和长度守恒的形成是幼儿思维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幼儿守恒发展是揭示幼儿思维发展规律与特点的重要途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