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注音方法

如题所述

古代注音方法是:直音法、反切法。

直音法,就是用同音字标注读音的方法。直音法是对譬况法和读若法的继承与发展,与譬况法和读若法相比,直音法有明显的优点。古书中运用直音法的例子有:《汉书·武帝纪》应劭注:“貤,音移。”《汉书·地理志》孟康注:“沮,音俎。”

反切法,是中国古代影响最大、流传最久的一种双拼制注音法。第一个字为反切上字,表示被切字的声母;第二个字为反切下字,表示韵母和读音的声调。即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和调。如《广韵》:“缓,胡管切。”“缓”字的读音,就是取“胡”字的声(h),取“管”的韵和调(uan),然后拼合成(huan=h+uan)。

汉字注音法的发展历程:

“注音字母”诞生一百多年了。1913年3月12日,当时的中华民国教育部召开了“读音统一会”,会议将章太炎的一套符号修订后作为“注音字母”。“注音字母”即为汉字注音而设定的符号,在《汉语拼音方案》公布前的几十年间,人们一直使用“注音字母”。

汉字是人类文明的象征,也是记录和传承文明的工具之一。我们的学习和成长常常是从认识汉字开始的。为了认识汉字,学习它的注音方法就显得特别重要,因此,给汉字注音成了一门了不起的学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