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食用油适合做什么菜??

菜籽油、调和油、玉米油、花生油、大豆油、葵花籽油、橄榄油等等,分别适合做什么菜更好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26

1、菜籽油。菜籽油的热稳定性较好,适合多种烹饪方式煎、炸、炒、烧烤等均可。

2、调和油。可作熘、炒、煎、炸或凉拌用油。

3、玉米油。玉米油澄清透明,可以作为色拉油使用,用于制作凉拌菜,同时,玉米油的热稳定性很强,可以用于炒菜和煎炸。

4、花生油。适合一般炒菜,如烘烤、久煮、煸炒,但还是尽量避免高温油煎和油炸。

5、大豆油。大豆油在高温下不稳定,最好不要用来煎炸等高温烹饪,平时可用于低温烹饪。

6、葵花籽油。适合温度不太高的炖炒,不宜用于煎炸。

7、橄榄油。可用于煮、炖、炒菜等,但更适合用于凉拌菜或做汤。

扩展资料

常见用油误区

“油”是人们每日必吃的食物,因此它的用法是否科学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如果使用不当,日积月累甚至可能引发癌症。

日前,中国著名心血管专家洪昭光教授针对人们在饮食生活中对食用油方面容易造成的一些误区提出了很多实用的建议。

⒈高温炒菜

很多人炒菜时喜欢用高温爆炒,习惯于等到锅里的油冒烟了才炒菜,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高温油不但会破坏食物的营养成分,还会产生一些过氧化物和致癌物质。建议先把锅烧热,再倒油,这时就可以炒菜了,不用等到油冒烟。

⒉不吃植物性食用油,或者不吃动物油

如果没有油,就会造成体内维生素的缺乏,以及必需脂肪酸的缺乏,影响人体的健康。一味强调只吃植物油,不吃动物油,也是不行的。在一定的剂量下,动物油(饱和脂肪酸)对人体是有益的。

⒊长期只吃单一品种的油

一般家庭还很难做到炒什么菜用什么油,但我们建议最好还是几种油交替搭配食用,或一段时间用一种油,下一段时间换另一种油,因为很少有一种油可以解决所有油脂需要的问题。

⒋血脂不正常的人群或体重不正常的人群,用油没有什么不一样的

对于血脂不正常的人群或体重不正常的特殊人群来说,我们更强调的是选择植物油中的高单不饱和脂肪酸。在用油的量上,也要有所控制。血脂、体重正常的人总用油量应控制在每天不超过25克,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基本上各占一半。

而老年人、血脂异常的人群、肥胖的人群、肥胖相关疾病的人群或者有肥胖家史的人群,他们每天每人的用油量要更低,甚至要降到20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食用油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2-18

菜油没有规定适合做什么菜色,菜籽油的热稳定性较好,适合多种烹饪方式,如煎、炸、炒、烧烤等均可。菜籽油营养品质的高低,取决于所含的芥酸,芥子苷等有害物质的多少。

相比我们国家的标准,菜籽油分为一般菜籽油芥酸含量大于3.0%和低芥酸菜籽油小于3.0%两种类型。一般菜籽油营养价值偏低,低芥酸、低芥子苷型的菜籽油要好得多。

扩展资料:

在食用上,应该避免高温加热时间反复使用,而且应该选择生产日期比较近的油,不能吃超过有效期的。而且,由于菜籽油中缺少油酸等人体所必需的脂肪酸,且构成也不平衡,营养价值要低于一般植物油。

因此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以少食菜籽油为宜。如能在食用时与富含有亚油酸的优良食用油如橄榄油,山茶油配合食用,其营养价值将得到提高更有益于人的身体健康。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菜籽油真的很没有营养吗

第3个回答  2019-07-16

此处简单的说说两种适合现代营养过剩、又好吃、又怕长胖的都市人的高级食用油。

那就是橄榄油与茶油。橄榄油为外来品牌,地中海区域生产的橄榄油质量为上层,它的特性是营养丰富,容易被人体吸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到80%以上,好吃不胖,但由于它的烟点较低,一般只适合凉拌或蒸煮。

而茶油,相较橄榄油说,更适合现代都市人,更适合中国人的烹饪习惯。

一、茶油炒菜,菜更香,因为茶油烟点在220度以上,为食用油之首,茶油炒菜,温度高,无油烟,所以更香更健康。茶油更可用来凉拌,有减肥效果。

二、茶油,还能去腥提嫩去膻提嫩,胃口好,吃饭香,心情好。

三、茶油能润肠通便,加速消化,在体内不沉积,当然就不容易长胖,适合女人与老人。

四、茶油,不含胆固醇,不饱和脂肪酸高达90%以上,为食用油之首,吃茶油,不长胖,适合现代人群。

五、茶油可早晚各服用10ml左右,更有助于帮你消化,加强肠胃蠕动,防止便秘,达到排毒排油减肥的效果。适合现代压力山大的现代都市人。

六、茶油,含有角鲨烯、维生素E、茶多酚等抗氧化物质,吃茶油还有抗衰老,美容养颜的作用。对降三高与心脏血管都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适合现代爱美的都市人。

七、茶油属木本植物油,在中国已经使用了几千年,不存在转基因,更健康,更安全。

八、茶油,还有更多的美容、保健、医用价值。

注:一定要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压榨纯茶油,切勿购买调和或浸出茶油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7
米糠油 254°C
茶油 252°C
菜籽油高油酸 246°C

---八成成油温240°C,以上为油炸温度,以下为炒菜温度。
---我是油炸的分割线---
菜籽油精制 240°C
菜籽油压榨 240°C
橄榄油果渣油 238°C
棕榈油 235°C
玉米油精制 232°C
花生油精制 232°C
麻油半精制 232°C
大豆油精制 232°C
葵花籽油精制 232°C

---7成油温210°C,以上温度为炒菜干煸爆炒温度。
---我是炒菜的分割线---
葡萄籽油 216°C
橄榄油特级初榨 191°C
猪油 182°C
黄油 177°C
麻油未精制即小磨香油 165°C
玉米油未精制 160°C
花生油未精制 160°C
大豆油未精制 160°C

---4成油温120°C,滑炒温度(滑油)。
亚麻籽油未精制 107°C
葵花籽油未精制 107°C以 @杨春燕 的图做个常用油发烟点排序。
各种用油一目了然。大概分成三档,适合油炸,适合炒菜,适合凉拌。

油温几成通常被称为"几成热"每成热约为30度左右,并不是说某个油达不到这个油温,只是它一边升温一边在用力冒烟。经过工业精制的油,基本都能达到232°C,满足中餐一般的使用。

油的制法大概分压榨和浸出,目前市面上基本都是经过再精炼的,其实两者就差不多了。有些人觉得压榨的香,我觉得差不多。

既然说菜和油搭配的话,不同的还是有特定搭配的。随便说一下。
菜籽油/花生油 240°C:
菜籽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菜油,舌尖中国二心传里面的菜油就是徽州木榨。
我国是菜籽油最大的生产国和消费国,1999年前市场份额40%,目前是20%左右。

油菜主要分夏播和冬播,

顺带一提芥花籽油 canola oil。学名叫做低芥酸菜籽油,没错就是菜籽油。主要是以夏播芥菜为主流。是所有植物油不饱和脂肪酸最高的,但是它还是个菜籽油。

菜油黄澄澄的,香气特别强,我国顾客特别喜欢菜油这个风味,而精炼过这个味道就消失很多。
导致国内市场特别有意思的一个特点就是,乡村粗榨的低等级菜籽油的每年出货量,比高等级精炼菜籽油要大得多。

花生油和菜籽油、芝麻油类似,特别香。油品好,不饱和脂肪酸高。炸东西也挺好,就是较贵。

很想提一下X花的营销真是很厉害,特别的花生香(直观的商品特色)、国宴用油(专家效应)、强调压榨非转(当代食品安全痛点),完全抓住了家里老头老太的心。(和油品厂商无利益相关。单纯一说。)

四川辣椒红油必须用菜籽油炸或者花生油炸。豆瓣老油最好也是菜籽油。

四川火锅红油一半是菜籽油(清油火锅),一半是牛油制作(牛油火锅,也有叫老油的)。

舌尖中国也说了徽州臭豆腐要用菜油才好吃。

炒青菜用菜籽油也特别好,好吃的菜包子里都是菜油。

既然是烟点高,油炸是不错的选择。江浙沪名小吃萝卜丝饼不用豆油用菜籽油炸,好吃的没魂。我吃过以苏州黎里为佳(夏天没有,夏天只有油墩)。

↑没找到我自己吃的用菜油炸的照片,菜油炸的更加金黄。找的图。今年冬天我去吃一下。
↑再放一张菜油炸油墩。特别烫,但真挺好吃,外面是糯米。自己照的

棕榈油235°C:
棕榈油主要是拿来炸方便面。因为是饱和脂肪酸很多,不容易变质。但是凝固点的温度比较高,我国秋冬季常温单一棕榈油就凝固了。

油温烟点高,235度,所以油炸特好。

棕榈油是生产效率最高的油类,同样单位面积生产的油是大豆的九倍,作为油料作物目前产量是的全球第二——便宜。

因为便宜加容易凝固的特性,国内主要用来做调和油,价格便宜量足看着也不错。

提供一条开店做炸物的油配方:棕榈油20%,牛油10%,猪油30%,植物油40%.
↑这条配方炸出来的东西香酥脆、又便宜。适合炸土豆,洋葱圈,鸡排,脆皮炸鸡。找的图

大豆油、葵花籽油230°C:
大豆油是全球产量第一的油,因为转基因争议颇多的油。

主要产区来自巴西米国。我国东北的油根本不够炼的。

老的大豆油有股豆腥味,但精炼调配后的大豆油基本没有什么特别的味道。
国内菜馆用的基本都是豆油,因为便宜。全国炒菜No.1。

葵花籽油用法和大豆油类似,不过显得更高级更香一点,有些斋菜会为了香气采用葵花籽油。

油类基本款。

炒荤菜用豆油好。
凯撒沙拉酱/蛋黄酱是用葵花籽油,但是也有用味道温和的橄榄油替代的。

苏东坡《物类相感志》:豆油煎豆腐,有味。
↑东江酿豆腐。客家菜必点。豆油混合猪油,豆腐混合猪肉,营养均衡又美味。找的图

橄榄油/葡萄籽油191°C:
欧洲菜基本标准油就是橄榄油,普通的那种,不是初榨。请务必区分。
还有我们国家吃的橄榄是橄榄科,外国榨油橄榄是木樨科,差别很大不要拿中国橄榄去榨油。

现在市面上的橄榄油主要是以特级初榨(extra virgin)为主流。因为已经被包装成最健康的油品,卖的特贵。特级初榨橄榄油烟点比较低,并不适合中国人高温炒菜,比较适合西餐煎烤和凉拌。

比较适合中国炒菜的是橄榄果渣油(pomace,也有叫二次榨取橄榄油),烟点238°C。且橄榄的味道也会淡很多,但市面并不多见,很多超市根本没有。大家不懂也不买。

市面上比较好买的是纯橄榄油。
↑三种橄榄油比较。特级初榨烟点最低最不适合中国烹饪习惯,注意看英文学习区分。找图再P的

初榨橄榄油有一股浓郁的橄榄味,做中国菜可能吃不惯。葡萄籽油也是,我第一次吃葡萄籽油老觉得有股怪味(个人观感)。

西餐大部分基础酱都是使用初榨橄榄油,无论是罗勒青酱、番茄酱、加泰罗尼亚风味酱都采用的是初榨橄榄油。

番茄凉拌加初榨橄榄油很合适,与番茄相得益彰。
↑ 简单纯正的欧风沙拉 = 初榨橄榄油+雪莉酒醋+番茄+罗勒。菜谱翻拍。

美乃滋蛋黄酱也可以使用非初榨的纯橄榄油。用初榨橄榄油做蛋黄酱主要是大蒜蛋黄酱这样风味较强型的。

猪油182°C:
中餐标准油之一,又分板油、肥膘、背油。如果讲究,很多中餐必须用猪油做。

比如清炒虾仁,因为白。

↑手剥河虾仁我觉得才算清炒虾仁。肉质鲜美比海虾强多了。找的图

比如炒蔬菜、蒸鱼、油爆虾、点白粥,因为香。蔬菜放入油渣也是同一道理。

猪油拌饭还需要说吗?
而且中国的点心用猪油起酥才是正道。尤其是大饼,猪油和葱、面粉分外的搭。
很多专做炸物的店,油炸用油都要加入猪油,一般占三成比例,以有效增加香味,炸出来的东西色泽金黄口感酥脆。但猪油比例不能太高,否则冷了会很油腻。(可参看上面的炸物配方)

很多面条、馄饨汤都要加入猪油才好吃。
日本人特别推崇背油,拉面汤里要混入猪油才能白白的煮到乳化,特别浓郁。不过把汤打包回家放冰箱一夜,就会发现这碗汤里有很多很多油。

黄油177°C:
西餐标准油2。来自牛奶的乳脂肪团,天然奶香,动物油脂。

黄油煎的蘑菇比植物油、猪油的更好吃(我觉得)。黄油和龙虾(无论是大的还是小的)都是绝配。
↑黄油煎蘑菇,超简单的做法。哪怕是用便宜的杏鲍菇也很好吃。找的图。

拿波里肉酱,也就是番茄意面酱,指定使用黄油。
动物油脂都特别适合拌饭这种碳水化合物,《深夜食堂》里黄油拌饭简单又好吃。同理黄油做的奶油白酱做焗饭也特好吃。
↑黄油酱油和米饭。微波炉1分钟就可以成功深夜发吃。找的图。

黄油还能有效的增加汤汁的粘稠度,芡或胶原不够的话加入黄油,能乳化形成厚重的口感。
藏区的酥油和黄油差不多。酥油茶、黄油咖啡都是冬天很好的补充热量的饮料。
黄油在蛋糕西点的作用无需多言。

芝麻油165°C:
人类最早栽培的油料植物,没有之一。四千年前人类就开始种芝麻了,我国则是东汉开始种植。(本知识来自于果壳)。芝麻油又分冷压、大槽、小磨香油。小磨香油最佳。

芝麻油味道香,但不耐热,香味XX酚一受热就挥发,故不适用于炒菜。
↑古法小磨香油就这样,真的香,现在不多见了。找的图。

多用于凉拌,加一点很香,但是不要多加,加多了反而不香。
粤菜有“麻油包尾”的讲法。就是上桌前在锅里加入麻油达到增香、增润的作用。一般其他菜系勾芡菜也要用出锅加香油。
我一直不知道四川火锅油碟用纯麻油是不是正宗,但是有些专门封装好油碟的成分标明,麻油是和玉米油豆油一起调配的,麻油成分仅30%。
北大路鲁山人(日本美食家)说炸天妇罗的油,是要用芝麻油混合山茶油30%炸的,我不懂这样是不是对,供参考。

一些冷门油类。
茶籽油:又叫山茶油。全球90%的茶油来自中国,主要是湖南人民爱吃。不饱和脂肪酸比橄榄油还高,而且分子比较小,吃着不腻。民间有坐月子吃茶油的说法。但是产量少,贵。农民也不太爱种,年景不好每亩只能产10斤茶籽。
不过这几年每个牌子都在抓茶籽,用高产林。未来会好些。

胡麻籽油:国内只有陕西甘肃宁夏内蒙等省份吃,尤其是宁夏。胡麻耐高寒耐干旱,是西北油。味道很浓,适合土豆茄子什么的。不适合青菜。

芥花籽油:芥花籽油 canola oil。学名叫做低芥酸菜籽油,没错就是菜籽油。主要是以夏播芥菜为主流,主产区在内蒙。是所有植物油不饱和脂肪酸最高的,但是它还是个菜籽油,风味没那么强。

用油两个心得:

有味者使之出,无味者使之入。by袁枚

荤油炒素,素油炒荤,相得益彰。
动物油配海鲜,增加丰腴的味道。

同种油炒同种菜

之前说的菜油炒油菜(上海青是叶用种,榨油的是油用种),豆油煎豆腐都是这样,蒸饭煮粥时放点米糠油也是绝佳选择。
同种油炒同种菜让食者觉得味道浓郁又浑然天成。

买油的渠道
现在买油基本都在网上买,要不就在银行买理财有送。

猪油什么的就自己炼了,每次买肉把肥膘剔下来冷冻,攒多了加姜炼一下。因为是饱和脂肪,所以长久放冰箱不容易坏,半夜下面条下速冻馄饨,事半功倍。

尽量不要自己榨油,没精炼吃太多对身体不好。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