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驴得水》是喜剧,我跟他急,(驴得水)影评

如题所述

“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评论电影《驴得水》我必须用这句话开篇。尽管电影的类型一栏赫然写着“剧情、喜剧”,尽管《驴得水》从片名到剧情处处透着戏谑和荒诞,但这部电影的实质却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毁灭美好的悲剧。

我们先从女教师张一曼说起,这无疑是本片最具悲剧色彩的人物。

电影开始,她自己交代了来到这个偏远山区的原因——追寻自由。她要的是从身体到心灵的自由,在那个年代的中国,没有任何城市能容得下她,她只能逃到山里,希望能够不被约束,哪怕是所谓的道德的约束。

但不幸的是,她逃得再远依然逃不过人性的丑陋,所以她疯了,以此来逃离现实,逃到自己的美好世界,和鲜花为伴。而电影的最后,那象征美好的鲜花也被疯狂的人群践踏了,无奈的张一曼最终只能逃离这肮脏的人世,用一声枪响延续它对自由的追寻。

张一曼和抱着头骨的“驴得水”朗诵莎士比亚经典的桥段很有趣,但我想说的是莎翁的另一句话“女人,你的名字是弱者”。当孙校长被迫剪掉张一曼的长发时,我联想到了《西西里的美丽传说》里的玛莲娜,她们都是美丽的像鲜花一样的女人,然而在现实的摧残下,她们又能作何选择呢?要么堕落,要么死。

在张一曼的美好被毁灭的同时,电影又给了我们一丝希望,就是周铁男。

这个来自新京(沈阳)的小伙在电影前半段代表了慷慨、仗义、正直等美好的品质,我很荣幸导演选择了我们东北人来代表这一切(尽管小伙东北话并不标准),但所有这些在一声枪响后戛然而止。说实话我更希望周铁男死了,他死了,美好就能活着,可他随后的表现就只能让人苦笑了。

不过话说回来,电影后半段的周铁男死要面子、穷横、假仗义,这难道不是对东北人的讽刺么?想想9.18之后,日本人占了东北14年,三千万“瞅你咋地”的东北人就做了14年亡国奴,这和周铁男迫于一把枪的淫威跪地求饶是不是异曲同工呢?

还好最后铜匠的老婆还是为东北人晚回来一些颜面,如果不是她闹婚礼现场,还真不知道这出荒诞剧要怎么收场了,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东北老娘们才是站在食物链顶端的动物啊!

说回电影,其实当周铁男跪下的一刻,这部电影的美好就被彻底毁灭了,电影的基调也沉重下来。尽管影片最后导演还是通过特派员被审查、小女孩孙佳去延安表达出了一丝希望,但这种希望已经没有说服力了,我的心里剩下的只有深深的思考和隐约的恐慌。

这部电影好笑吗?从观影情况看,大家都笑了,但它是喜剧么?我觉得如果你笑的是剧情,那么它是喜剧;如果你笑的是人性,那它就是悲剧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