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与智慧有什么区别?

如题所述

所谓聪者,耳善于闻也;所谓耳善于闻者,耳朵能够迅速准确地辨别外界语言音声是好是恶并作出好好恶恶的处理也。所谓明者,眼善于见也;所谓眼善于见者,眼睛能迅速准确地辩别事物形状颜色、区分好坏并采取“择美而从,择丑而舍”的处理也。所谓聪明者,人有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以眼耳二根之聪明代表六根都敏锐也。

聪明的作用,在于取舍。每个人对于事物都有自己的意趣。趣者,走而取之也。遇到适合自心意味的事物,人就会采取行动为之奔走以求获得,这叫“取”;遇到令自己身心不安的事物,人就会采取行动以求避免,这就是“舍”。聪明之能事虽多,不出此“取舍”二字。取舍的形式虽有多种多样,又无非出于一个“意”字。

“意”又是个什么东西呢?这个“意”就是我们中国人过年常说的“万事如意”的“意”。人们“取”也好,“舍”也好,都是为了让生活中的事情如了这个“意”。之所以要让事情如“意”,前提就是认为事物目前的状态还不如意,需要将事物加以改变才能符合人的心意。

什么叫做事不如意呢?就是“事”与“意”之间有距离(现实状况与理想状况有距离)。如果甲与乙两个点之间有距离,缩短和消灭这个距离我们通常可以采取三种方法:一、令甲点向乙点靠拢;二、令乙点向甲点靠拢;三、令甲乙相向靠拢。当“事”与“意”有了距离的时候,我们通常只采用一种方法:移“事”就“意”,往往不会移“意”就“事”。

可以这么说,移事就意,就是“聪明”的本事。聪明人虽有种种发明创造,不过只是为了“改造自然以适己意”。人活着,就是为了这个“意”,要让周围的事物都如了自己的意,为之奋斗,为之流汗流血。

“万事如意”,人人都这样想,人人都这样干,可又有人真的如意了吗?显然,没有一人真正如意了。因为“万事如意”的祝愿正是建立在事不如意的基础之上的,经常说这样的话,正好说明人们常在不如意之中。

综上所述,“聪明”这个家伙要干的就是“万事如意”,但它过去不曾成功,现在也没有成功,未来也不会成功。它干的是不可能成功的事情,这就叫做“聪明反被聪明误”。

“有比较,才有鉴别”,“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我们不妨来比较一下:

拿事物与意念来比较,外界的事物是较为稳定不变的,内心的意念是活跃变化的;

拿船与岸来比较,船是活跃变化的,岸是固定不变的。

事犹如岸,相对稳定难动故:意犹如船,相对活跃可动故。

要想让事与意没有距离,就好比想让船与岸没有距离。当我们想让船与岸没有距离的时候,我们就撑船就岸,而决不会撑岸就船。可当我们想让事与意没有距离的时候,却只知道撑事就意,而不知道撑意就事。

聪明与智慧的差别在于:聪明犹如撑岸就船,智慧犹如撑船就岸。

子曰:“君子无必无意无我”。一个人倘若真的不断改造自意,渐渐做到万事无意,那就决定不会有“事不如意”。没有一件事不如意了,那才是真正的“万事如意”。——这就是智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07
人们一般都会说大智慧和小聪明,说明智慧比聪明更上一层次。聪明是指脑子“转”的快,智慧是指有全局观念能够从整体出发做出最好的选择。(大概是这样吧)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6
两者是同义词,都是聪慧;但在适用领域及色彩上有所区别。一般口语场合,多用聪明;而书面语多用智慧。从用词范围上,聪明多用于日常小事,而智慧则多用于民生大事。就词性色彩看,聪明偏感性,智慧则偏理性。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5-03-05
聪明是脑子转的快,智慧是又聪明,又能把问题考虑全面,全方面的聪明。
第4个回答  2015-03-05
聪明是学习的速度快,智慧是理解的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