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用申论中的给定材料

如题所述

一、申论“给定材料”的本质意义申论考试的“给定材料”是事先准备好的半成品其性质介于写作素材与材料之间既带有原创性又具有鲜明的倾向性是一组排列无序而又观点鲜明的发散性材料它是申论构思的基础这些材料的意义在于:(一“)给定材料”是给定申论观点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经历了七个年头申论反映了一个十分显著的共同特点无论是以“三段论”的形式提出“概括材料的主要观点”还是以公文文种作为主体写作要求还是以混合体作为写作要求其实都对“给定材料”的观点提炼提出了写作要求例如2005年的“三农问题”要求判断分析“主要政策”的运用性。2006年的“对突发事件的管理问题”要求找出与D部长观点不一的观点进行分析。这些要求实际上都是从考察对“给定材料”的基本观点的领悟程度出发只是选用了不同的考核方式其目的都是“异曲同工”。(二“)给定材料”影响申论写作意图的实现给定材料的写作针对性很强目的特别明确材料中包含了问题的提出其写作要求也是为解决这个问题进行的一种写作活动。无论是方案的提出还是议论性文章的写作、公文的写作其最终的目的应该是对“给定材料”问题的设置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解决其中问题。申论写作土壤应该是“给定材料”和社会实际工作不仅要能够深刻地领悟“给定材料”的本质意义还要能够符合国家的最高利益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符合社会现实需要。因此“给定材料”为申论设置了社会环境要善于从给定的“窗口”观察显示社会生活深刻地剖析问题从个别的现象中归纳普遍的规律实现主观材料、客观材料与写作意图的一致性并准确地表达写作意图。如2005年申论写作的题目是《评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的两种思路》给定13组材料中只有两个典型个案一个是陕西省政府扶贫帮农取得显著成效另一个是信阳市农民的巨大经济贡献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的两种思路来自两个典型个案的思路。这两种思路脱离了“城乡二元制”也就是不切实际的夸夸其谈。(三“)给定材料”决定申论写作的精彩没有丰富的材料就写不出好的文章。广博而丰足的材料不仅利于有效地分析问题正确地判断情况而且也能彰显写作者的胆识和才略。有人说写应用文是“七分材料三分写”就是说要把大量精力用到寻找得体的材料上去才能写出好的文章。“给定材料”是申论写作之“本”但并非绝对都是精彩的华章可以顺手拈来进入申论。所以申论写作活动中在欣赏上“给定材料”是有限的在思维上“给定材料”应该是无限的。申论写作材料的取舍不能仅仅局限于给定范围内而必须把触角延伸到无限的社会生活中调动写作思维的积极性。平时的学习积累、平时工作的经验和近几年来党的重要精神、国家的重大工作、专家学者对当前难点问题的分析见解都可以是申论写作的素材。要善于把“给定材料”放回到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中去从实际出发找到符合现实需要的思路把有限的材料转变为无限的社会生活从中筛选出符合观点要求而又典型、真实、精当的材料来为实现申论写作的意图服务。二、申论“给定材料”的应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一)研究“给定材料”提炼正确的观点“同一个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提炼就会呈现出不同的思想意义”。分清材料的本质意义与旁属意义认真领悟材料的原意与引申意义透过表象看事物的本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或去研究材料的关键点把带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性概括出来而不能被材料的表象遮住眼睛。要注意对现实问题的理性思考防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二是要善于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从特殊性中发现一般性从个性解剖中发现事物的共性从感性升到理性的高度来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三是客观、全面地看问题。“给定材料”反映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在分析材料思维过程中应该从实际出发胸怀全局洞察政事善于从各个角度全方位的思考问题。既要看到材料的正面积极因素也要看到另一面存在的消极因素既要看到点上的材料又要兼顾面上的材料既要看到事物的主流又要看到事物发展的非主流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在分析研究材料的过程中把握全局全面透彻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得出符合申论考试意图的正确结论。(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增强文章的说理性申论考试背景材料通常是以一组材料的形式出现其中夹杂着大量的数字分析材料。这些数字往往是以总量、平均量、增长量、百分比、分数比值的形式来反映事物发展的变化状况。写作过程要反映存在的问题、工作的成效、发展的状况所有这些都离不开数据没有数据文章就会显得空洞、笼统缺乏说服力。但数据又不能用得太多太滥否则就会变成满篇都是数字看上去让人觉得枯燥沉闷。申论写作过程要善于运用“数字”来说“理”也就是说学会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剖析材料才能使申论的阐述更加具有说服力。定性分析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就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的目的。定性分析常被用于对事物相互作用的研究中。它主要是解决研究对象“有没有”或者“是不是”的问题。我们要认识某种事物首先要认识这个事物所具有的性质特征以便把它与其他的对象区别开来。所以定性分析是一种最根本、最重要的分析研究过程。定性分析有两种不同的层次:一种是研究的结果本身就是定性的描述材料没有数量化或者数量化水平较低另一种是建立在严格的定量分析基础上的定性分析。从科学认识的过程来看任何研究或分析一般都是从研究事物的质的差别开始然后再去研究它们的量的规定在量的分析的基础上再作最后的定性分析得出更加可靠的分析。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各具所长。定量分析是通过典型数据来摆事实讲道理用数量关系揭示事物的根本特征。定性分析就事物的性质特征、发展形式行分析对行为主体的意义以及行为过程进行描述和阐述强调行为背景因素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定量分析在结果上具有概括性和精确性特点但对社会生活理解缺乏深度定性分析可以获得深入理解社会生活的丰富而详实的材料但难以反映整体的社会发展状况。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这两种分析方法缺一不可只有定性而没有定量分析内容就会显得抽象而空洞。反之只有定量分析而没有定性分析就会显得繁琐和乏味。在定量分析的同时运用阐释、归纳、对比等方法进行定性分析。只有将定量和定性分析两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处理好局部与过程、宏观与微观的材料的关系将主要观点阐述透彻。进行申论写作活动定量分析同样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方法。在对“为什么”的分析过程中对事物的定性分析必然导致对事物的定量分析定量分析的目的在于更精确的定性。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应该是统一的相互补充的。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基本前提没有定性的定量是一种盲目的、毫无价值的定量定量分析使定性更加科学、准确它可以促使定性分析得出广泛而深入的结论。要使申论写得精彩就要充分利用数据材料。(三)突破材料的“有限性”拓宽写作思路申论考试的形式一直都是以“给定材料”为依据而进行的“遵命写作”因此“给定材料”自身带有很强的限定性即要求应试者必须围绕给定的材料提炼主要观点分析其中的时弊并提出卓有成效的措施。这种写作先有主题后进行写作活动因此其过程和公文写作一样是一种“遵命写作”具有一定的被动性。在申论的写作过程中要大量占有材料才能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因此要善于寻找与“给定材料”相关的事实和理论处理好材料的有限与无限、主体的主动与被动的关系“。给定材料”的处理要根据考试意图和一定的格式要求展开不可能由应试者海阔天空任意翱翔。但这种“遵命”不是绝对的“服从”不是把写作思路死死的绑定在申论写作意图之内申论写作要求怎么写就怎么写完全将现成的背景材料视为申论写作的主要材料来源把申论的写作理解为对背景材料的剪辑与筛选。毛泽东同志在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态度时谈到“: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而要这样做就必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这种“遵命写作”固然有其被动的一面但也有“主动创作的成分也就是说在以基本观点为轴心的前提下找出申论材料与周围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调动自己过去曾经积累的知识突破背景材料的局限性将思维延伸扩展到实践工作中去不凭死的书本结合客观实际来拓展写作思维。特别应该重视现阶段一些与背景材料相关的政策以及这些政策的背景即国际政治大背景、国家、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当前政府工作的目标、本地区的现状这些宏观的背景材料有利于加强对“给定材料”的理解受这些材料的启发才能活跃思想拓宽写作思维提出可操作的对策或思路。申论写作过程中要善于研究“给定材料”提炼正确的观点。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增强文章的说理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