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者,理之所依也.是什么意思?是唯主义还唯物主义?

如题所述

它既不是客观唯心主义也不是主观唯心主义,它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气者,理之依也”,“气”是变化日新的物质实体,“理”(精神)不能脱离“气”而存在。 即精神是依赖于物质的,由物质产生的,离开物质,精神就不存在。

这是王夫之的哲学理念,“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也”,以为“气”是物质实体,而“理”则为客观规律。对于“气”与“理”的关系,对于“道”与“器”的关系

他认为:“天下唯器”,“道者器之道”,“无其器则无其道”。“器”是指具体的事物,“道”是指抽象的一般道理、一般原则。世界上只有物质是客观存在的。

唯物主义的最初形态。它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某些原初的物质变化发展而来的,万事万物又可以还原为这些原初的物质。试图在某些具体的有形物体中,寻找具有无限多样性的自然现象的统一.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本原性和统一性。

但是由于认识水平的限制,它总是把某种或具体的物质形态看作是世界的物质本原和统一的物质基础.如古希腊的泰勒斯认为万物生于水,又复归于水,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认为金木水火土是生成万物的五种基本元素。这些都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典型观点.。

扩展资料:

历史发展概述理气关系问题虽然到宋代才被突出地提出来,但是“理”和“气”这两个范畴早在先秦时就已出现。“理”通常是指事物的规律、准则,有时也指作为社会规范的礼义。

<管子·心术上>:“理也者,明分以谕义之意也。”<韩非子·解老>:“理者,成物之文也。”韩非把“理”看作是不同的事物借以互相区别开来的特殊规律,而把“道”看作是总括万物之理的普遍规律,所以说:“万物各异理,而道尽稽万物之理。”

“气”通常是指一种极细微的物质,被看作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本原或原始材料。<周易·系辞上>:“精气为物”。唐孔颖达疏:“谓阴阳精灵之气,氤氲积聚而为万物也。”<庄子·知北游>中有“通天下一气耳”的说法,不仅认为万物的生成、发展、灭亡都是一气之变化

而且说“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认为气是构成人和万物的共同的物质基础。王充也曾提出“物气之理”的概念。在宋代以前,“理”和“气”的范畴基本上是各自独立的,它们还没有被当作对立统一的一对范畴来加以考察。

把“理”和“气”作为一对高度概括的哲学范畴,用以阐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宋代理学家的一个创造。

宋明时期的哲学家们依据对“理”和“气”何者第一性问题的问答,鲜明地分为理本论和气本论两大派别,它们分别反映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观点,使哲学基本问题在中国哲学史中以独特的形式表现出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理与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出自王夫之,《思问路。内篇》,意思即精神是依赖于物质的,由物质产生的,离开物质,精神就不存在。绝对的唯物主义,唯心主义那是物质依赖于精神,代表人物王守仁(王阳明)王夫之的唯物主义是中国古代唯物主义思想的发展顶峰。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