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什么和退休工资高低有关系?

越详细解答越好。谢了。辛苦了!

《成都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

交的钱越多,退休后拿得越多。
各地略有不同,详情请拨打当地劳动与社会保障咨询电话 12333

《成都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实施细则》热点导读

1、《成都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实施细则》(成劳社发[2006] 134 号)的相关政策依据?

《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2005]38号)

《四川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的通知》(川府发[2006]13号)

《四川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四川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办法〉的通知》(川劳社发[2006]17号)

《四川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办法的实施细则〉的通知》(川劳社发[2006]18号)

《成都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实施办法》(成都市人民政府令第133号)

※2《成都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实施细则》从什么时候开始执行。

从2006年1月1日起执行基本养老金的新计发办法。

※3、新办法出台后, 2006年1月到12月已经按老办法办理退休手续的人员如何办理相关手续?

成都市社保局将根据《成都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实施办法》和《成都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实施细则》文件的规定,核定基本养老金。

对于2006年退休的职工,如果老办法养老金高于新办法养老金的,按老办法计算的养老金发放。

如果新办法养老金高于老办法养老金的,最终确定的养老金为:老办法养老金+新办法与老办法的差额部分×10%,一次性核定后不再重新计算。差额部分从职工办理退休的次月起开始补发,成都市社保局将尽快将这部分金额发放到职工的养老金存折中。

特别提示:已经办理退休的职工不需要到成都市社保局办理其他手续,社保局将根据核定的新老办法养老金差额直接发放到职工养老金存折中。

4、基本养老金的概念是什么?

基本养老金,是指企业职工离休、退休时或个体参保人员符合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时,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规定计算且按月领取的统筹项目内的养老待遇。以后年度按月领取的基本养老金,应在此基础上,加上规定调整增加的数额。

※5、什么叫缴费工资基数?缴费工资基数对基本养老金的影响?

企业和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按国家统计局规定列入工资总额统计项目的实际收入计算,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工资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企业应为职工设立工资收入台账,逐月进行登记,经职工签字确认,作为申报缴费基数的依据。企业应以缴费时上月职工的实际工资收入作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基数,按月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如实申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已经按照缴费基数计征基本养老保险费以后,缴费基数不得变动。

新办法中,缴费工资基数与养老金水平结合更紧密。缴费工资基数越高,退休时领取到的基本养老金越多。

※6、2007年个体参保人员如何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享受社会保险补贴的个体参保人员,缴费基数按缴费时上一年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确定。

未享受社会保险补贴的个体参保人员,缴费基数实行逐年过渡到位的办法,即2006年缴费基数可在2005年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80%、100%三档之中确定一档;2007年缴费基数可在2006年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80%、100%两档之中确定一档;2008年及其以后年度,缴费基数按缴费时上一年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确定。

※7、什么是缴费年限?缴费年限对基本养老金的影响?

缴费年限,是指企业和职工个人、个体参保人员按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累计缴费年限。缴费年限包括实际缴费年限和视为缴费年限。实际缴费年限,是指职工或个体参保人员已经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年限;视为缴费年限,是指职工或个体参保人员按规定应实际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之前,符合国家有关工龄政策规定的连续工龄或连续工作年限。

新办法中,缴费年限与养老金水平结合得更紧密。缴费年限越长,领取到的基本养老金越多。

8、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应具备哪些条件?

应同时具备如下两个条件:

(1)企业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个体参保人员达到规定的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

(2)缴费年限(含视为缴费年限的连续工龄,但不含折算工龄)满15年。

9、对于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缴费年限不满15年的职工如何处理?

参保的企业职工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缴费年限不满15年的,经企业和本人申请,可继续延长缴费时间,至缴费年限满15年时,办理领取基本养老金手续,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个体参保人员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缴费年限不满15年的,经本人申请,可继续延长缴费时间,至缴费年限满15年时,办理领取基本养老金手续,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10、1996年1月1日以后参加工作,个人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以上的职工和个体参保人员的基本养老金如何计算?

月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增发养老金

11、1995年12月31日以前参加工作,个人实际缴费年限和视同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以上的职工和个体参保人员的基本养老金如何计算?

月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调节金+增发养老金

※12、基础养老金如何计算?

基础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上一年四川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累计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1%。

13、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如何计算?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参保人员退休时上一年四川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

※14、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如何计算?

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按从1990年1月1日以后至职工办理退休手续或个体参保人员办理领取基本养老金手续当年,历年缴费中的当年本人缴费工资与对应的职工平均工资比值的平均数确定。本人历年缴费工资指数,2005年以前按《成都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实施办法》(成都市人民政府令第83号)的规定执行;2006年起按历年缴费工资中的当年本人缴费工资与上一年四川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比值确定。

※15、个人账户养老金如何计算?

个人账户养老金=退休时个人账户储存额÷本人退休年龄相对应的计发月数

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表

退休年龄
计发月数
退休年龄
计发月数
退休年龄
计发月数
退休年龄
计发月数

40岁及以下
233
48岁
204
56岁
164
64岁
109

41岁
230
49岁
199
57岁
158
65岁
101

42岁
226
50岁
195
58岁
152
66岁
93

43岁
223
51岁
190
59岁
145
67岁
84

44岁
220
52岁
185
60岁
139
68岁
75

45岁
216
53岁
180
61岁
132
69岁
65

46岁
212
54岁
175
62岁
125
70岁及以上
56

47岁
208
55岁
170
63岁
117

※16、过渡性养老金如何计算?

过渡性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上一年四川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1995年12月31日以前未建立个人账户的累计缴费年限×1.3%。

※17、新办法中增发养老金如何计算?

增发养老金=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增发养老金合计比例×缴费年限

18、增发养老金部分新办法和老办法有何区别?

在老办法中,增发养老金合并到过渡性养老金部分计发,在老办法这部分的金额为: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增发养老金比例×本人1995年12月31日前缴费年限

新办法中:增发养老金=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增发养老金合计比例×缴费年限

举例:假设职工甲和乙退休时的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都为2500元,都持有《独生子女证》,按照规定应享受增发比例0.1% ,甲和乙在1995年前的缴费年限都为10年。乙在1996年到退休期间共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25年。

(1)甲在1996年到退休期间共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10年。

老办法增发养老金=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为2500元×独生子女增发养老金比例0.1%×本人1995年12月31日前缴费年限10年=25元/月

新办法增发养老金=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为2500元×独生子女增发养老金比例0.1%×本人全部缴费年限20年=50元/月

(2)乙在1996年到退休期间共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25年。

老办法增发养老金=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为2500元×独生子女增发养老金比例0.1%×本人1995年12月31日前缴费年限10年=25元/月

新办法增发养老金=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为2500元×独生子女增发养老金比例0.1%×本人全部缴费年限35年=87.50元/月

分析:在老办法中,增发部分的养老金乘以的缴费年限仅限于1995年12月31日前的缴费年限。

在新办法中,增发部分的养老金乘以全部缴费年限。增发养老金与缴费年限和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结合更紧密:缴费年限越长,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越高,领取到的增发养老金将越多。

※19、调节金如何计算?

调节金=70元×计算比例

计算比例从2006年起至2010年每年分别为90%、70%、50%、30%、10%。2011年起不再计发调节金。

即:2006年1月到12月退休的职工:调节金=70元×90%=63元;

2007年1月到12月退休的职工:调节金=70元×70%=49元;

2008年1月到12月退休的职工:调节金=70元×50%=35元;

2009年1月到12月退休的职工:调节金=70元×30%=21元;

2010年1月到12月退休的职工:调节金=70元×10%=7元;

2011年1月起退休的职工不再计发调节金。

※20、在过渡期间,按新办法计算的养老金高于按老办法计算的养老金,如何领取?

在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5年过渡期中当年退休的,按新办法计算的基本养老金高于按老办法计算的基本养老金部分,在老办法计算的基本养老金基础上,分别按10%、30%、50%、70%、90%的比例加发,一次性核定后不再重新计算。

2011年1月起按新办法计算确定基本养老金。

※21、在过渡期间,按新办法计算的养老金高于按老办法计算的养老金,如何领取?

举例一:某职工2006年5月退休,按老办法计算的基本养老金为900元/月,按新办法计算的基本养老金为1000元/月。该职工最终确定的基本养老金为:

基本养老金= 900元/月+(1000元/月- 900元/月)×10%=910元/月

举例二:某职工2007年5月退休,按老办法计算的基本养老金为1000元/月,按新办法计算的基本养老金为1200元/月。该职工最终确定的基本养老金为:

基本养老金= 1000元/月+(1200元/月- 1000元/月)×30%=1060元/月

※22、在过渡期间,按新办法计算的养老金低于按老办法计算的养老金,如何领取?

在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中当年退休的,按新办法计算的基本养老金低于按老办法计算的基本养老金的,按老办法计算的基本养老金领取。

举例:某职工2006年5月退休,按老办法计算的基本养老金为1000元/月,按新办法计算的基本养老金为900元/月。该职工最终确定的基本养老金为:1000元/月

※23、基础养老金部分新老办法有何区别?

老办法规定:基础养老金=退休时上一年职工月平均工资×20%

新办法规定:基础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上一年四川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累计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1%

举例:甲和乙两职工在同年同月退休,在职期间均按上一年职工月平均工资的100%为基数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甲的缴费年限为40年,乙的缴费年限为15年,退休时上一年社会平均工资为1500元/月。

甲和乙老办法基础养老金=1500元×20%=300元

甲新办法基础养老金=(1500+1500×1)÷2×40×1%=600元

乙新办法基础养老金=(1500+1500×1)÷2×15×1%=225元

分析:老办法规定在同一年退休的职工,基础养老金都一样;新办法规定基础养老金与职工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和缴费年限挂钩,缴费工资基数越高、缴费年限越长领取到的基础养老金将越多(缴费每满一年将增发1%的基础养老金)。在新办法中仅本例中基础养老金一项,甲(缴费年限为40年)比乙(缴费年限为15年)每月多领取375元,甲领取的基础养老金是乙的2.7倍。

※24、缴费工资基数高低对基础养老金的影响?

举例:假设某职工缴费年限为30年,退休时上一年社会平均工资为1500元/月。

(1)假设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为0.6(即在职期间均按上年社会平均工资的60%缴费)

基础养老金=(1500+1500×0.6)÷2×30×1%=360元

(2)假设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为1(即在职期间均按上年社会平均工资的100%缴费)

基础养老金=(1500+1500×1)÷2×30×1%=450元

(3)假设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为2(即在职期间均按上年社会平均工资的200%缴费)

基础养老金=(1500+1500×2)÷2×30×1%=675元

(4)假设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为3(即在职期间均按上年社会平均工资的300%缴费)

基础养老金=(1500+1500×3)÷2×30×1%=900元

分析:在新办法中,基础养老金与职工的缴费工资基数结合更紧密,缴费工资基数越高则领取到的基础养老金越多。在本例中,仅基础养老金一项,按上年社会平均工资的300%缴费的就比按上年社会平均工资的60%缴费的每月多领取540元,仅基础养老金部分一项前者就是后者的2.5倍。

※25、缴费年限长短对基础养老金的影响?

举例:假设某职工在职期间均按上一年社会平均工资的100%为缴费基数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退休时上一年社会平均工资为1500元/月。

(1)缴费年限为15年

基础养老金=(1500+1500×1)÷2×15×1%=225元

(2)缴费年限为30年

基础养老金=(1500+1500×1)÷2×30×1%=450元

(3)缴费年限为40年

基础养老金=(1500+1500×1)÷2×40×1%=600元

分析:在新办法中,基础养老金与职工的缴费年限挂钩,缴费年限越长则领取到的基础养老金越多。在本例中,仅基础养老金一项,缴费年限为40年的就比缴费年限为15年的多375元/月,仅基础养老金部分一项前者就是后者的2.7倍。

※26、缴费工资基数和缴费年限对基础养老金的影响?

举例:假设甲、乙、丙和丁四位职工于同年同月退休,退休时上一年社会平均工资为1500元/月。

(1)甲职工在职期间按上一年社会平均工资的60%为缴费基数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缴费年限为15年。

基础养老金=(1500+1500×0.6)÷2×15×1%=180元

(2)乙职工在职期间按上一年社会平均工资的100%为缴费基数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缴费年限为20年。

基础养老金=(1500+1500×1)÷2×20×1%=300元

(3)丙职工在职期间按上一年社会平均工资的200%为缴费基数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缴费年限为30年。

基础养老金=(1500+1500×2)÷2×30×1%=675元

(4)丁职工在职期间按上一年社会平均工资的300%为缴费基数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缴费年限为40年。

基础养老金=(1500+1500×3)÷2×40×1%=1200元

分析:在新办法中,基础养老金与职工的缴费年限和缴费工资基数挂钩,缴费年限越长、缴费工资基数越高,则领取到的基础养老金越多。在本例中,仅基础养老金一项,按上年社会平均工资300%为基数缴费年限40年比按上年社会平均工资60%为基数缴费年限15年的每月多领取1020元,仅基础养老金部分一项前者就是后者的6.7倍。

※27、个人账户养老金部分新老办法有哪些不同?

老办法规定:个人账户养老金=退休时个人账户储存额÷120

新办法规定:个人账户养老金=退休时个人账户储存额÷本人退休年龄相对应的计发月数

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表

退休年龄
计发月数
退休年龄
计发月数
退休年龄
计发月数
退休年龄
计发月数

40岁及以下
233
48岁
204
56岁
164
64岁
109

41岁
230
49岁
199
57岁
158
65岁
101

42岁
226
50岁
195
58岁
152
66岁
93

43岁
223
51岁
190
59岁
145
67岁
84

44岁
220
52岁
185
60岁
139
68岁
75

45岁
216
53岁
180
61岁
132
69岁
65

46岁
212
54岁
175
62岁
125
70岁及以上
56

47岁
208
55岁
170
63岁
117

分析:新办法个人账户养老金领取的多少与退休时职工的年龄挂钩。退休时年龄越小,领取到的个人账户养老金越少;反之,退休时年龄越大领取到的个人账户养老金越多。

※28、用新办法计算,在个人账户储存额相同的情况下,退休年龄对个人账户养老金有何影响?

假设退休时个人账户金额为30000元。

(1)40岁时退休

个人账户养老金=退休时个人账户储存额30000元÷本人退休年龄40岁相对应的计发月数233=128.75元

(2)50岁退休

个人账户养老金=退休时个人账户储存额30000元÷本人退休年龄50岁相对应的计发月数195=153.85元

(3)55岁退休

个人账户养老金=退休时个人账户储存额30000元÷本人退休年龄55岁相对应的计发月数170=176.47元

(4)60岁退休

个人账户养老金=退休时个人账户储存额30000元÷本人退休年龄60岁相对应的计发月数139=215.83元

分析: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多少与退休年龄挂钩,退休年龄越大,退休时领取的个人账户养老金越多;退休年龄越小,退休时领取的个人账户养老金越少。本例中在个人账户储存额相同的情况下,60岁退休的比40岁退休的个人账户养老金多87.08元,60岁退休的是40岁退休的1.7倍。

※29、新办法和老办法在过渡性养老金部分有何不同?

新办法规定:过渡性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上一年四川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1995年12月31日以前未建立个人账户的累计缴费年限×1.3%。

老办法规定:过渡性养老金=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1995年12月31日以前未建立个人账户的累计缴费年限×1.3%。

※30、缴费工资基数高低对过渡性养老金有何影响?

假设某职工退休时上一年的社会平均工资为1500元/月,1995年12月31日以前的累计缴费年限为25年

(1)假设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为0.6(即在职期间均按上年社会平均工资的60%缴费)

过渡性养老金=(1500+1500×0.6)÷2×25×1.3%=390.00元

(2)假设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为1(即在职期间均按上年社会平均工资的100%缴费)

过渡性养老金=(1500+1500×1)÷2×25×1.3%=487.50元

(3)假设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为2(即在职期间均按上年社会平均工资的200%缴费)

过渡性养老金=(1500+1500×2)÷2×25×1.3%=731.25元

(4)假设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为3(即在职期间均按上年社会平均工资的300%缴费)

过渡性养老金=(1500+1500×3)÷2×25×1.3%=975.00元

分析:在新办法中,过渡性养老金的多少与本人缴费工资基数挂钩,缴费工资基数越高,退休时领取的过渡性养老金越多;缴费工资基数越低,退休时领取的过渡性养老金越少。在本例中,仅过渡性养老金一项,按上年社会平均工资的300%缴费的就比按上年社会平均工资的60%缴费的每月多领取585元,仅基础养老金部分一项前者就是后者的2.5倍。

注:带“※”的为热点问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9-01
根据国务院1997年7月发布的《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规定,本决定实施后参加工作的职工,个人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
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上年职工月平均工资*20%;
个人帐户养老金=退休时本人帐户储存额/120
个人缴费年限累计不满15年的,退休后不能享受基础养老金,其个人账户储存金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
和你以后养老金关系最密切的是退休时的社平工资,其次是个人养老账户。
而个人养老账户取决于你每月交养老保险的基数,以及缴纳年限。
第2个回答  2008-09-01
1,如果是退休领退休工资,那就是参加工作的时间和职称,工种跟退休工资高低有关系,如果是建国前参加工作的,退休时可以按100%的拿退休工资,建国后的最高只能拿到90%,
2,和职称有关系,职称越高,核算退休工资的比例也越高,
3,和参加工作的工种也有关系,有的特殊性工种退休工资的比例比普通工种的退休工资要高一些,
4,如果是参加养老保险退休领退休金,那就是:参加工作的时间越长,缴纳养老保险金年限越长,缴纳养老保险的基数越高,退休后领取的退休养老金就越高,(供你参考)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