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营养缺陷型细菌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及其原理

筛选营养缺陷型细菌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及其原理

营养缺陷型是指某菌株经突变后,丧失了合成某营养素的功能,若在培养基上培养必须添加相应的营养素才能生长。

用加有青霉素的培养基来选择细菌的营养缺陷型的一种方法。也就是由于青霉素是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抑制剂,利用其可杀死正在繁殖的细菌的性质,对所有青霉素敏感菌的一种方便的选择法。例如将细菌先在完全培养基中培养24小时,离心分离菌体,即用生理盐水(0.85%—0.95%NaCl溶液)反复离心洗涤2—3次,然后在加有青霉素(100—300单位/立升)的基本培养基中于最适温度中培养24小时。这时不是营养缺陷型的原来野生型细胞会因不断分裂而被青霉素所杀死。然后将菌悬液放在完全琼脂培养基进行平面培养,在平面上长出来的菌落大多为营养缺陷型。通过与影印法并用,可高效率地分离到变异菌株。
http://baike.baidu.com/view/1030194.htm

http://www.bbioo.com/bio101/2006/7257.htm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3-06
  营养缺陷型是指某菌株经突变后,丧失了合成某营养素的功能,若在培养基上培养必须添加相应的营养素才能生长。用加有青霉素的培养基来选择细菌的营养缺陷型的一种方法。也就是由于青霉素是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抑制剂,利用其可杀死正在繁殖的细菌的性质,对所有青霉素敏感菌的一种方便的选择法。
  例如将细菌先在完全培养基中培养24小时,离心分离菌体,即用生理盐水(0.85%—0.95%NaCl溶液)反复离心洗涤2—3次,然后在加有青霉素(100—300单位/立升)的基本培养基中于最适温度中培养24小时。
  这时不是营养缺陷型的原来野生型细胞会因不断分裂而被青霉素所杀死。然后将菌悬液放在完全琼脂培养基进行平面培养,在平面上长出来的菌落大多为营养缺陷型。通过与影印法并用,可高效率地分离到变异菌株。
  筛选营养缺陷型菌株般步骤和方法①诱变 ②淘汰野生型③检出缺陷型④鉴定营养缺陷型——生长谱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