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制药为什么连续跌停?

如题所述

重组失败,补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2-02
吉林制药临时董事会决议
吉林制药于2008年11月26日以通讯方式召开临时董事会,同意终止《关于吉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重大资产出售及以非公开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协议书》。
鉴于:后续78万吨采矿权证的换证工作和年产48万吨硫酸钾项目的立项核准工作很难如期完成。此前签订的《重组协议》难以继续实施,双方一致同意终止本次重大资产重组事宜及相关协议。
根据相关规定,公司承诺在未来三个月内不再进行重大资产重组事宜。

前期该股借此消息在大盘暴跌的情况下,逆势创历史新高。现在重组失败,利好变利空,加之补跌效应。自然会连续跌停
第2个回答  2008-12-02
消息无效
第3个回答  2008-12-02
金融危机``````
第4个回答  2008-12-02
吉林制药的一纸公告,再次宣布其资产重组遭遇失败。上月27日的公告表明,尽管大盐滩钾盐矿的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已在国土资源部备案,同时年产78万吨钾肥项目的开发利用方案正在进行评审中,但其相关换证工作和立项核准工作很难如期完成。因此,重组双方一致同意终止重大资产重组事宜及相关协议。

今年7月16日,吉林制药曾公告了以定向增发方式进行资产重组的事项。如果此次资产重组得以成行,吉林制药将从一只医药股变身为钾肥股。而钾肥概念在这几年的行情中表现相当火爆,S*ST数码变身为ST盐湖后的财富效应曾经就让市场刮目相看。

但是,吉林制药的公告出来后,市场几乎没有任何赞誉之词,相反,更多的则是质疑之声。然而,此后上市公司关于重组进度的相关公告却频频出现,似乎是在证明其涉“钾”的可靠性与真实性。事实上,吉林制药的资产重组却更像是在编故事。尽管先前给市场雾里看花的感觉,最终一切都会真相大白。

股指自去年10月份以来暴跌70%,但业绩平平的吉林制药股价堪称坚挺。显然,期间吉林制药的几次“重组”对于股价的支撑功不可没。

去年7月中旬开始,吉林制药股价“莫名其妙”地大涨,而其时正是基金重仓的权重股与蓝筹股的天下,吉林制药本沾不上边。其股价大幅上涨的缘由,则是第一大股东吉林金泉宝山药业集团欲转让上市公司20.83%(计3296.25万股,转让金额不超过1.6亿元人民币)的股权,受让方为国有大型煤炭企业龙口矿业。此后,又与包括富通地产在内的潜在重组方接触,最终因“重组事项尚不成熟”而不得不告吹。

非常巧合的是,2007年8月10日是吉林制药第二大股东——吉林省明日实业有限公司所持限售股中的791.21万股的解禁日。明日实业所持股份解禁后,便开始了大肆减持,到今年11月17日共减持了791.21万股。也就是说,其已将首次解禁股份全部抛售。

如果吉林制药的涉“钾”重组能够成功,明日实业的减持定然是一笔不划算的买卖。但是,明日实业的减持行为,或许早就注定了吉林制药的重组只不过是一场游戏而已。借助于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二股东趁机减持,并且,利用市场追捧重组概念还能在较高的价位进行减持。因此,吉林制药的资产重组,会不会存在利益输送呢?能够与之佐证的,则是二股东首批解禁股减持完毕,终止资产重组的公告面世了。

前两年的大牛市行情,个股股价涨势如虹。其中,钾肥概念、煤炭概念、地产概念的表现有目共睹。而吉林制药的资产重组,不是涉“煤”就是涉“地”,或者是涉“钾”,因此,其股价才能表现得如此的坚挺。只不过,在一切烟消云散之后,吉林制药股价的价值回归之路也必将开始。

话说回来,如果大股东真的想重组,为什么去年欲转让股权给龙口矿业?如果大股东没有金蝉脱壳的意图,又为何屡次欲让出第一大股东的位置?因此,在吉林制药资产重组的背后,不能不让市场怀疑其编“故事”般的重组背后,有着令人怀疑的其他目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