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举日本各品牌轿车的优缺点?本田,丰田,马自达,铃木,三铃

如题所述

  美丽的谎言--我眼中的日系轿车

  对于日系轿车,国内的车迷想必都不陌生。从1978年起,“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这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语让丰田车在中国人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它的流行同时也意味着日本汽车公司开始大举进入中国市场。从最初的丰田皇冠2.0、尼桑2.0到如今的本田飞度,丰田花冠,日系轿车来到中国已经将近20多年了,那么日系轿车究竟怎么样呢?让我们先从日系的特点
  说起。

  日本的汽车工业起步晚晚落后于欧美,它崛起于上世纪70年代,由于两次世界石油危机,使人们对汽车的要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外形尺寸大,排量大的汽车销量急剧下降,而外形小巧,经济省油的日本小型汽车则广受欢迎,正是凭着小型汽车,在1980年日本汽车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出口国,在世界汽车市场形成日欧美三足鼎立的局势。日本轿车善于模仿,在世界上只有日本人能够把模仿的车子卖到被模仿国,而且比前者卖的还好。日系轿车的优点是外观细腻优雅,操控性能好,极具性价比。另外,日系轿车更新换代快,注重整体设计,个项指标平均,外形符合东方人的审美观点。很多人喜欢把欧系车和日系车相比较,但我觉得由于地域文化差异不同,车辆设计的方针也不同,很难说谁优谁劣。比如日本车给人感觉不坚固,但车头钢架结构部分不一定越坚固越好,当车辆被撞击后能迅速变形吸收冲击能量最好。在欧美地区,日本车的返修率和顾客满意度远高于欧美系轿车。2003年丰田公司在美国市场,更是在单一车型销量上超过美国本土的福特汽车公司,位居第二。这也难怪,日系的轿车它的动力性,舒适性和安全性都非常出众,价格又不昂贵,所以很受欢迎。在欧美市场的日系轿车经济实用,装备齐全,所以物有所值。

  那么日系轿车对中国市场是一种什么态度呢?中国消费者对日系轿车的感觉怎么样呢?让我们剖析一下日本汽车公司在中国的发展历史,恐怕就能略知一二了。

  (一)丰田汽车公司(TOYOTA),是日本最大的汽车公司, 创立于1933年,年产汽车近600万辆,其中出口近50%以上,并控股日本大发汽车公司和日野汽车公司。丰田汽车公司进入中国汽车市场较早,在80-90年代的国内进口车市场独占鳌头,皇冠、花冠、佳美等品牌在当时大行其道。在80年代中期中国提出了“以市场换技术”,为了发展轿车项目寻求合资的时候,丰田仍坚持着“只卖产品不卖技术”的原则,迟迟不愿在中国实现本土化。其下属的日本大发汽车公司在1986年率先与天津市汽车工业公司进行技术转让合作,共同生产的天津夏利汽车在整个90在近年代几乎成为出租车的代名词,最近几年,由于新车型的增多,夏利在价格上已无优势可言,加上技术及车型过老,而因为夏利2000的失败,导致天津汽车亏损过大,被并入一汽旗下。由于国家对进口车份额的缩小,国产车的崛起,丰田公司终于在中国决定投资办厂。在1998年与四川旅行车制造厂合作成立四川丰田;在2000年与天汽合作成立天津丰田,以生产经济型轿车为主。天汽被一汽合并之后,易名为一汽丰田。据悉今下半年丰田将与广汽合作生产佳美轿车,由此形成南北丰田的局势,凭借其在中国精心打造的200多家销售服务网点,大举进入国内市场。一旦政策允许,丰田虽时可以把任何一家合作伙伴踢开,自己独掌大局,称霸中国汽车市场。

  国内主力车型:(1)威驰。外观时尚,,配置丰富。但所用发动机技术过老,可以看夏利2000的变脸版。

  (2)花冠。世界级名车,发动机为丰田的VVT-I发动机,技术先进,车型适合东方人的审美观点,配置丰富。中国版的原型车是台湾版的COROLLA ALTIS,与台湾版相持比,多了许多华而不实的配置,少了VSC车辆稳定控制系统+TRC循迹防滑控制系统,BAS刹车辅助系统和EMPS电子辅助动力转向系统。

  (二)日产汽车公司(NISSAN),是日本的第二大汽车公司,也是世界十大汽车公司之一。创立于1933。1999年因亏损严重,被迫将36.8%的股权卖给法国雷诺公司。日产公司进入中国汽车市场较晚,在早期的国内进口车市场,日产的“蓝鸟”,“公爵”的知名度并不亚于其他日本品牌。1993年5月与中国信托投资公司合资成立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生产尼桑皮卡,由于受限行政政策的制约,在当时的市场并不成功。2000年台湾裕隆集团与东风汽车公司合资生产风神蓝鸟轿车,是日产公司对中国市场的又一次试探。风神公司发展飞快,实现了当年投产、当年销售、当年赢利,被业内称为“风神模式”。在2002年6月的新蓝鸟上市仪式上,风神车标被“NISSAN”标识所取代,表明日产正式大举进入中国市场的开始。2003年6月9日投资10亿美元与东风汽车公司合资成立东风汽车有限公司,被称为“中国汽车领域里规模最大的合资项目”。

  国内的主力车型:(1)蓝鸟。外观几经改款,配置在国内的同级别的车中最为丰富,但发动机是日产公司最不成功的一款机型,在中国也已卖了三年,如能换成日产的VQ发动机,最为理想。

  (2)阳光。蓝鸟的小改款,发动机做了轻微的改进。

  (三)本田汽车公司(HONDA),创立于1948年,早年以生产摩托车为主,现仍为世界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厂商。1960年开始发展汽车,1976年推出第一代“雅阁”(Accord),现已推出第6代,该车在1989年曾登上美国同级轿车销量冠军。本田在中国的发展可以说是个神话,在1998年与广汽合资成立广州本田,在原有标致旧厂房、设备的基础上,只花了10多亿元就达到了12万辆的年产量,投资额只是一般汽车厂家的三分之一。生产的广州本田雅阁轿车在市场供不应求,改写了奥迪和别克独霸国产中高档车市、主要面向“官车”的局面,开拓了私人市场。2003年1月广州本田新雅阁推出时将价格下调4万,成为中国中高档车市场的狙击手,揭开了中高档车价格大战的序幕。本田在中国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入的同时,它所面临的问题也同样明显。首先供需严重脱节,市场加价严重,厂家不急于上产能,让市场处于半饱和需求状态,加价现象纯粹是一种商业操作技巧,这样最终会损害顾客对品牌的信任度,导致市场的丢失。其次本田的售后服务使人感觉差强人意,享受不到“专卖店的待遇”,与其车型在市场的评价形成鲜明对比。最后本田的后继产品匮乏,轿车主要还是集中在中低档,与其它大品牌相比,产品线并不丰富。

  国内主力车型:本田雅阁:性价比较理想,车型时尚,发动机配备合理,配置丰富,但其细节上与其身价不成正比。

  飞度: 原型的两厢改成三厢后外形一般,车身较轻。

  (三)马自达汽车公司(MAZDA)创立于1920年,33.4%的股份为美国福特所有。以生产转子发动机汽车而闻名。这种发动机采用微机控制发动机负载状态,环装置,使发动机工作平稳,从而降低油耗自动调整怠速装置和废气再循,减少废气的排出。1992年由海南汽车制造厂与日本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日本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合资成立海南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1998年,海汽被一汽集团兼并,重组为一汽海南汽车有限公司,但一汽很难插手海南马自达的事务,甚至无法分享它的。去年,一汽轿车通过技术引进方式,开始生产马自达M6轿车,市场反映极佳。一汽的意图是最终要将“两个马自达”整合为一。但问题是马自达的母公司美国福特在中国的合资伙伴是长安福特,所以最后的归属问题还很难下结论。

  国内主力车车型:(1)福美来。车型大小适中,配置丰富,但车身整体做工粗糙。

  (2)马自达M6。获奖车型,外形时尚,整车科技含量高。

  (四)三菱汽车工业公司(MITSUBISHI)是日本三菱集团成员之一,1970年由三菱重工业公司和美国克莱斯勒公司共同出资组建,戴姆勒-克莱斯勒目前拥有三菱汽车34%的股份。三菱在中国的项目比较散乱,方向不明确。)三菱在中国拥有两家发动机厂,并正在为许多中国的整车厂供应发动机。

  (五)铃木汽车公司(SUZUKI)成立于1954年,以生产微型汽车为主。铃木也是丰田集团成员,同时通用持有铃木10%的股权。铃木汽车公司是最早与中国汽车公司合作成功的。早在1984年5月,铃木就与当时的长安机器厂签订技术转让协议,生产的奥拓和羚羊轿车在市场一直反响不错。另一合资项目昌河汽车公司的昌河北斗星也卖得不错

  (六)富士重工汽车(SUBARU)前身是一间飞机制造所,1953年更名为富士重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其20%的股份为通用公司拥有。富士汽车在赛车界享有盛誉,1989年1月富士力狮跑车以平均223.345公里的时速,连续奔驰19天,同时刷新了10万公里竞速世界记录,记录保持多年未破。富士以四驱动轿车畅销世界,著名品牌有力狮和翼豹,与中国贵航集团合资生产云雀微型轿车。

  综上所述,日本汽车界对中国市场的确态度是明显的“前倨后恭”。 因为日本为了保持在亚洲的技术优势地位,一直倡导“雁形”模式,要做亚洲汽车工业的“领头雁”,并表示要在技术上保持平均领先中国15年。但是当看到竞争对手在中国市场的优异表现,再加上世界汽车市场的萎靡不振,中国市场巨大利益的诱惑,迫使日本汽车界的中国战略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抛开民族感情,我们也应该看到日系汽车的中国版本还是有着明显的问题,(销往欧洲的丰田车辆代码最后一位字母是W,北美是A,中东是V,中国是C,在发动机仓内的铭牌上有刻。)例如在中国版的日系汽车上竟是些华丽而不实用的配置,而在底盘和安全系统方面偷工减料,与欧美的日系汽车质量绝对不可同日而语!难怪在网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日系汽车一流产品在国内,二流产品往欧美,三流产品销亚洲,压仓的……高价卖给中国人!!!”我并不是一个民族主义者,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日本的民族优越性在其生产的汽车上表现的可以说是淋漓尽致。当然这些与我国汽车业的发展现状有关,只有当我们自己的民族工业水平整体提高了,才会迫使它们拿出更好更新的东西来面对中国汽车市场。正如毛泽东主席所说的一样:“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参考资料:http://auto.sohu.com/2004/04/01/22/article219702229.s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2-16
车型不同,各有各的优缺点,没法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