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倾听和观察孩子的情绪那么重要?

如题所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2-26

通过案例分析,让我们成为更好的父母。

问题一

孩子四岁半,经常因为他要做的事我做了而发脾气很长时间,可是有的时候大人完全不可能事事都要考虑是不是他想先去做,比如按电梯按钮,我经常会忘记让他按,自己习惯性按了。他就会哭闹起来,跟他道歉也不管用,一直等哭闹累了或者有其他事情分散注意力才停下来。这是秩序还是执拗敏感期?

分享

从以上描述看,孩子既有秩序敏感期的表现也有执拗敏感期的表现,秩序和执拗敏感期可能是一起来的,或者说执拗的敏感期来源于秩序感。儿童的心理活动一定是有秩序的,他倾向于严格地遵守和执行这个秩序。每当这个秩序被打破,他就会感觉到挫折,从而表现出过分的要求。如果我们对这样的要求不理解,就容易认为儿童是“任性”、“胡闹”。的确,处于这个阶段的儿童常常难以变通,难以交流,有时会到难以理喻的地步。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是要理解,当你做了破坏孩子秩序里的事情时,我们要理解儿童提出这种过分要求的原因来源于秩序感的需求。家长要从心里接纳孩子,避免带着情绪处理问题,要给孩子足够的耐心和关照,学会倾听孩子的情绪,对他的情绪表示理解,要接纳孩子的情绪,允许他哭,儿童会通过哭来调整他自己,让自己的心理空间变大,儿童的情绪流淌过去了,慢慢的就接纳了这件事情。在陪伴中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接纳的,被关注和爱着的,这样孩子才能真正从心理上获得支持。

其次是要变通。理解不是特别的难,但变通需要智慧和技巧。只有变通得好,才能成功解决问题,才有随之而来的快乐。实际上,孩子对秩序的要求起初并未达到执拗的程度,一开始他会不安哭闹,成人对他的不理解,指责或者忽略,慢慢地随着自我意识的逐渐形成,这一秩序上升到了意识的层面,才开始变得执拗、不妥协的。当孩子出现执拗时,我们除了倾听孩子的情绪,还要智慧和技巧,比如:当我的孩子出现执拗敏感期时,我会有意识地让他去按电梯,忘记了就重来,以及倾听他的情绪。

问题二

男宝四周岁,最近对家中东西的占有欲很强。比如我拿起空调遥控器要开或者关,他就会很生气地说:“这是我的。”然后一定要自己操作才行。我要是已经打开了或者关掉了,他就要重新来一次。请问老师这种情况该怎么引导?

分享

从你的描述中,可以看到几种可能性。

儿童处在秩序和执拗的敏感期。出现秩序和执拗的敏感期,不止在遥控器上,可能在别的方面还会出现“这是我的”,必须自己操控。那么家长可以有意识地每次都让孩子自己去关空调,可以和家里的所有人有一个约定,关空调时都让孩子去关,尽量地满足孩子。如果忘记了,孩子要求要重新来一次,那就满足孩子,让他重新来一次就可以了。

四岁的孩子出现这样的现象,我们可以看看儿童背后的需求是什么,他为什么对这样的一个物品占有强烈。他是否觉得按照他的想法做,就觉得自己是重要的,有价值的呢?有的时候,家长不让孩子自己操控,孩子会患得患失,觉得自己不被重视,从而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家长看到他及他的价值。另外,家长要跟四岁多的孩子建构一个界限,就是哪些物品是属于他私有的,他可以自己支配的,哪些物品属于大家共同拥有的。共同拥有的共同使用,规则是谁先选择谁先使用,后来者请等待。当孩子出现需求的时候,该怎样表达,要跟孩子有一个沟通。对于已经发生了的行为造成孩子哭闹时,应该陪伴孩子,接受孩子的情绪,准许孩子把愤怒、难过哭出去,让孩子自己慢慢接纳已发生的事实。

问题三

格格(化名)不是一个很容易沟通和解决问题的孩子。有时候她看上去既清楚又坚强,有时候她又很固执。这一切都让她显得自我而又封闭,就连老师有时候也会被弄得一点办法也没有。

这个孩子经常会引发老师们的讨论,我们的思路是一致的,她缺乏规则,在提醒她的时候,需要确定。不过,我还想知道更多真实的情况,她到底怎么了?

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发现,格格妈妈经常会晚点来接她,而且,从来没有固定的时间来。对于格格来说,放学的时候她已经很饿了,而妈妈的经常迟到,无法按时,常常让格格等得焦躁而又低落。格格看到妈妈时,便会有抱怨和埋怨,只是格格妈妈往往会把精力聚焦在事情上。

经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和对话:

“妈妈你怎么现在才来!”

“我因为有事情,堵车才来晚了。”

“我要马上走!快走!快走!”

“你等等我还有事情呢。”

“不嘛不嘛!”

“不行,我必须先签完了字,你知不知道我还有事情。”

“不嘛,我就要走!”

“你打扰了我,知道吗?!请你停下!”

那时候觉得,妈妈在这个时刻并不能够理解孩子的心情。

又有一次,格格愤怒地和妈妈说:“你都干嘛去了!”妈妈说:“你怎么能够和我这样说话!请你也观察一下自己。我在签字呢,你不能够打扰我。”

还有一次,格格因为等得实在是烦了,见到妈妈,拖着妈妈的衣服就准备往前走,妈妈说:“你知道吗?我在签字呢,所以请你等待!”

这几次的观察,让我发现,妈妈对待孩子是缺乏倾听的,也没有感觉到缺乏倾听会给孩子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直到有一次,我才真正明白了格格为什么总是对抗。那是在我们坐校车去上社会实践课的时候。

在太阳下晒了一个半小时之后,孩子们都很累了,下车时,我走在最后,这时有孩子扭头对我说:“老师,格格睡着了。”

我看到她在车座上歪着脑袋睡着了。现在睡可不行,必须下车了。我对她说:“格格你需要起来,我们到站了。”

她迷糊着眼睛,刚要睁开,这时候旁边有一个男生恶作剧,大声地在她耳边喊:“起来了!”

她一下就不行了,立即躺倒在椅子上,再也不理会我的呼唤。这时候已经只剩下我们俩个了,校车马上要走,于是就有些着急。

“格格,我们需要下车。”没有反应。

“我要拉你起来了。”

“不要。”

“那你自己起来。”

“不,我就想呆着。”

“我知道你需要呆一会,但是现在我们必须下车了。”

“不!”

于是,我就拉住她的胳膊,把她扶下车。她下车后立即愤怒地对我大吼:“你不可以拉我!这是我的身体,我不舒服的时候,你不可以碰触!知道吗?你不知道这样突然被叫醒让人很难受吗?我本来就身体不好,你知不知道这是对我的伤害……”

我特别想说:我们不能再等了,因为车就要开走了,全班就剩你一个人了,不能耽误别人的时间。可是,我没有说出来。但是脑海里熟悉的场景和对话出现了:

“我要马上走!快走!快走!”

“你等等,我还有事情呢。”

“不嘛!不嘛!”

“不行,我必须先签完了字再走,请你等待!”妈妈总会说很多理由。那一瞬间,她是容纳不了孩子的,或许她也很无力,所以她才会用规则这么有力的东西来表达。

真正的规则并没有建立,而妈妈和孩子在情绪上纠缠在了一起。

孩子也学会了使用一堆理由来表达自己。而且坚持自己的理由,只有这种坚持才能够对抗妈妈。这样的沟通,或许就是导致孩子如此执拗的情绪的根源。

可是现在她这么愤怒,无论是解释还是倾听,肯定是不行的。我没有任何的情绪,也没有任何的表情地说:“格格我们得下车。”

“你知道我很疼吗?”

“是的,我们得下车了。”

“请你向我道歉!”

“稍后会的,但是我们真的得下车了,这是我现在这么做的理由,我就是想让你下车了。”得把她从情绪里拉回到现实。

放学的时候,我凑过去问她:“你好点了没有?”

“你知道我脾气很坏的。”她有点不好意思,撅着嘴走了。

我知道此刻她已经可以整理出事情的真相了。

我知道后续的工作需要很久的时间。需要在一个一个的细节里了解她,倾听她,进而帮助她。

儿童时期,情绪状态是判断孩子是否正常成长的一个衡量尺度,甚至孩子身体的状态,也可以通过观察情绪的“好坏”来判断。愉悦而平静的恒定状态,是保证儿童情绪成长和其他各部分成长的前提。

当儿童有情绪时,儿童的情绪能够被看到,被允许、被照顾、被理解、被倾听,儿童的情绪就能够得以发展,儿童的情感才会更细腻而丰富,儿童的生命才能够完整的发展起来。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9-18

情绪是每个人都会有的,就以我们自己为例,当我们很累很绝望的时候,我们最想听到的是什么?肯定不是埋怨和说教,而是有一个人能听我们发发牢骚。等我们发完牢骚,将心里话都说出来之后就会感觉整个人都好多了。孩子也一样,他们也需要有发泄的地方,所以这个时候,大人的倾听和观察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通常孩子是遇到问题,或者是困难了才会有情绪。情绪只是表症,要想彻底解决问题,一定要找到主要的原因。

我家老大以前每到周一就不愿意去幼儿园,有时候都能急哭,无论如何就是不去。后来经过观察,我发现原来是他不喜欢穿园服。每周一都要升国旗,所有的小朋友都要穿园服。但园服是套头的,中午午休的时候他脱不下来,所以有抵触情绪。

找到原因之后,我安慰他,我知道你不喜欢穿套头的衣服,中午睡觉的时候特别难脱。妈妈教你一个方法吧,很简单哦,保证你一学就会。然后我教了他一个自创的方法,他试了几次都成功了,很开心的就去上幼儿园了。

所以,孩子有了情绪,首先是要让他得到别人的理解。如果我很强硬的说,别的小朋友都穿园服,你也要穿,有困难可以找老师啊之类的,估计他还是会很抵触的。当他从烦躁的情绪中脱离出来之后,再引导他去找解决的方法,他会更有耐心,而且如果顺利解决了的话,他的自信心也会倍增的。

(欢迎关注:菈妈天天见,一起聊聊育儿那些事)

第3个回答  2020-09-18

在我们家长日常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我们往往只关心孩子所说的那件事,而忽略了最重要的主体-我们的孩子。和孩子相比,什么事都不能相提并论,我们实际关心的是孩子的心情和状态,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会明白倾听和观察孩子的情绪有多么的重要。

一、了解孩子关注的真正的问题

通过倾听和观察我们才能了解孩子真正关注的东西,孩子和大人不同的一点,就是他们的表达能力还差点。这时候我们除了倾听,还应该去观察,收集全方位的信息,确定孩子所关注的事情。尤其是孩子还不会说话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倾听孩子哭声的不同,来判断孩子是拉了、尿了还是饿了。孩子在哭闹时候,我们应该倾听孩子的感受,引导孩子来沟通,确认她是困了,还是心里没有安全等等。

二、理解孩子的感受

有时候,我们通过倾听和观察,只需要理解了孩子的感受,一切就会烟消云散。倾听的时候,我们和孩子站在一起,共同去面对一个问题。通过倾听,我们理解了孩子的感受,孩子就会变得比较释然。这时不管问题是什么,能不能解决,这已不是很重要。

三、让孩子获得成长

在倾听的时候,我们不需要去评判或者给建议,只需要和孩子的思维保持同步,做到无我的状态,静静地去听,适时反馈我们听到的内容,孩子就会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学会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了处理自己负面情绪的能力,而不是被负面情绪所包围,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第4个回答  2020-09-18
‍‍

现如今我看新闻时,总是看到很多“XX未成年人因承受不了家庭压力而选择轻生”等未成年不成熟且危险的行为发生,究其根源,是孩子们的情绪没有得到合理的抒发所导致的一系列危险行为。

1、与孩子做朋友,主动与“小朋友”沟通

由于父母也许与孩子之间会存在年龄差距所带来的代沟,父母不能很好地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而孩子也因为尚未有丰富的人生阅历理解不了父母。

作为一个合格的父母,应该要学会与孩子交朋友,将“父母”这个角色光环放下,静静地,将心比心地与孩子建立更加深厚的情感联系,做孩子的“大朋友”。

而在观察到“小朋友”有不好的情绪时,“大朋友”应该主动与“小朋友”沟通,了解他的烦恼,让他的烦恼有地方可以抒发。

2、消极情绪是恶魔,会控制“小朋友”的行为

当孩子出现沮丧、自卑、难过、失望等消极情绪时,如果没有及时发现,那么消极情绪往往会使得孩子产生消极的行为举止,例如当孩子感到沮丧、失望的时候,他可能会吃不下饭,甚至可能会有轻生的想法。

‍‍作为“大朋友”,理应时刻观察和倾听“小朋友”的情绪,赶走他们的坏情绪,进行高质量的陪伴和沟通,让“小朋友”重新积极阳光。

3、倾听和观察孩子的情绪,更有助于培育一个性格好的乖宝宝

作为家长,都会想要有一个性格好的乖巧宝宝,而这个也少不了平日的观察和倾听孩子情绪。倘若让孩子的不良情绪泛滥,那么孩子长大后很有可能是极为暴躁的。倾听和观察孩子的情绪,帮助孩子抒发不良的情绪,养成性格好的品质。


幸福职场生活,找何小英Monica,欢迎关注公众号:职场与亲子情商。‍‍

‍‍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