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人物

简介几个爱国人物

葛云飞(1789——1841),字鹏起、凌台,号雨田,浙江山阴(今萧山县)人。出生于行伍家庭,父葛承升,武举出身。葛云飞从小种田,后在其父培育下,读书习武,“汛览经史,暇则肄射”,学得一手良好射技,挽弓发必中,因而认为练武“为有用之学”,而不屑朱子章句。后来,曾游杭州西湖,“拜岳王墓,欷歔响慕,志素定矣。”他对岳飞“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这两句名言,尤其赞赏;而且,还将两汉至明代的十一位著名将领事迹,编成《名将录》,以勉励自己。年三十,中武举人。道光三年(1823年)成武进士。从道光四年(1824年)开始,以守备衔,先后在浙江宁波、黄岩、温州、乍浦、瑞安、定海和福建的烽火门等地水师营任职,因缉捕“海盗”,屡建军功,五擢至总兵。道光十八年(1838年)署定海镇总兵,不久实授。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 ,南宋诗人。汉族。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12岁即能诗文,一生著述丰富,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种存世,存诗9000多首,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其中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 为南宋四大家诗人之一。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陆游的著作有《放翁词》一卷,《渭南词》二卷。他的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等一直被人民广为传诵
他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中年入蜀抗金,长期的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成为杰出诗人。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爱国主义精神,“气吞残虏”。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绍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

秋瑾(1877-1907),女,原名秋闺瑾,字璿卿,又字竞雄;号旦吾,又号鉴湖女侠。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市),出生于福建厦门。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豪侠,习文练武,喜男装。清光绪二十年(1894),其父秋信候任湘乡县督销总办时,将秋瑾许配给今双峰县荷叶乡神冲王廷钧为妻。光绪二十二年,秋与王结婚。王廷钧在湘潭开设“义源当铺”,秋瑾大部分时间住在湘潭,也常回到婆家。这年秋天,秋瑾第一次回到神冲,当着许多道喜的亲友朗诵自作的《杞人忧》:“幽燕烽火几时收,闻道中洋战未休;膝室空怀忧国恨,谁将巾帼易兜鍪”,以表忧民忧国之心,受到当地人们的敬重。

詹天佑 ,生于1861年4月26日,卒于1919年4月24日,号眷诚,字达潮,广东南海人,原籍安徽婺源,是中国首位铁路工程师,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等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之称。 詹天佑1861年(清咸丰帝十一年)出生于一个普通茶商家庭。少年时的詹天佑对机器十分感兴趣,常和邻里孩子一起,用泥土仿做各种机器模型。有时,他还偷偷地把家里的自鸣钟拆开,摆弄和捉摸里面的构件,提出一些连大人也无法解答的问题,村里人都很佩服这个孩子。1872年,年仅十二岁的詹天佑到香港报考清政府筹办的“幼童出洋预习班”。考取后,父亲在一张写明“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的出洋证明书上画了押。从此,他辞别父母,怀着学习西方“技艺”的理想,来到美国就读。 在美国,出洋预习班的同学们,亲眼目睹北美西欧科学技术的巨大成就,对机器、火车、轮船及电讯制造业的迅速发展赞叹不已。有的同学由此对中国的前途而产生悲观情绪,但詹天佑却怀着坚定的信念说:“今后,中国也要有火车、轮船。”他怀着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信念,刻苦学习,于1877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纽海文中学业。同年五月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专攻铁路工程。在大学的四年中,詹天佑刻苦学习,以突出成绩在毕业考试中名列第一。1881年,在一百二十名回国的中国留学生中,获得学位的只有两人,詹天佑就是其中的一个。 回国后,詹天佑满腔热忱地准备把所学本领贡献给祖国的铁路事业。但是,清政府洋务派官员迷信外国,在修筑铁路时一味依靠洋人,竟不顾詹天佑的专业特长,把他差遣到福建水师学堂学驾驶海船。1882年11月又被派往旗舰“扬武”号担任驾驶官,指挥操练。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第二年,蓄谋已久的法国舰队陆续进入闽江,蠢蠢欲动。可是主管福建水师的投降派船政大臣何如璋却不闻不问,甚至下令:“不准先行开炮,违者虽胜亦斩!”这时,詹天佑便私下对“扬武”号管带(舰长)张成说:“法国兵船来了很多,居心叵测。虽然我们接到命令,不准先行开炮,但我们决不能不预先防备。”由于詹天佑的告诫,“扬武”号十分警惕,作好了战斗准备。当法国舰队发起突然袭击时,詹天佑冒着猛烈的炮火,沉着机智地指挥“扬武”号左来右往;避开敌方炮火,抓住战机用尾炮击中法国指挥舰“伏尔他”号,使法国海军远征司令孤拔险些丧命。对这场海战,上海英商创办的《字林西报》在报道中也不得不惊异地赞叹:“西方人士料不到中国人会这样勇敢力战。‘扬武’号兵舰上的五个学生,以詹天佑的表现最为勇敢。他临大敌而毫无惧色,并且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还能镇定如常,鼓足勇气,在水中救起多人……” 从战后到1888年,几经周折,终于转入了中国铁路公司,担任工程师,这正是他献身中国铁路事业的开始。 詹天佑刚上任不久,就遇到了一次考验。当时从天津到山海关的津榆铁路修到滦河,要造一座横跨滦河的铁路桥。滦河河床泥沙很深,又遇到水涨急流。铁桥开始由号称世界第一流的英国工程师担任设计,但失败了;后来请日本工程师衽实行包工,也不顶用,最后让德国工程师出马,不久也败下阵来。詹天佑要求由中国人自己来搞,负责工程的英国人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得同意詹天佑来试试。 詹天佑是一个认真踏实的人,他分析总结了三个外国工程师失败的原因后,身着工作衣与工人一起实地调查,密测量。夜晚,借着幽暗的油灯,又仔细研究滦河河床的地质构造,反复分析比较,最后才确定桥墩的位置,并且大胆决定采用新方法——“压气沉箱法”来进行桥墩的施工。詹天佑果然成功的把滦河大桥建成了。这件事震惊了世界:一个中国工程师居然解决了三个外国工程师无法完成的大难题。 詹天佑初战告捷后,立刻遇到了更为严峻的考验。1905年,清政府决定兴建我国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这便是北京至张家口的铁路)。英国和俄国都想插手,由于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他们的企图没能得逞。英国和俄国的使臣们以威胁的口吻说:“如果京张铁路由中国工程师自己建造,那么与英俄两国无关。”他们原以为这么一来,中国就无法建造这条铁路了。在这关键时刻,詹天佑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这个艰巨的任务,全权负责京张(“京”指北京,“张”指张家路)铁路的修筑。消息传来,一些帝国主义分子及英国报刊挖苦说:“中国能够修筑这条铁路的工程师还在娘胎里没出世呢!中国人想不靠外国人自己修铁路,就算不是梦想,至少也得五十年。”他们甚至攻击詹天佑担任总办兼总工程师是“狂妄自大”、“不自量力”。詹天佑顶着压力,坚持不任用一个外国工程师,并表示:“中国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须借重外人,我以为耻!”“中国已经醒过来了,中国人要用自己的工程师和自己的钱来建筑铁路。” 1905年8月,京张铁路正式开工,紧张的勘探、选线工作开始了。詹天佑亲自带学生和工人着,背着标杆,经纬仪,日夜奔波在崎岖的山岭上。一天傍晚,猛烈的西北风卷着沙石在八达岭一带呼啸怒吼,刮得人睁不开眼睛,测量队急着结束工作,填个测得的数字,就从岩壁上爬下来。詹天佑接过本子,一边翻看填写的数字,一边疑惑地问:“数据准确吗”?“差不多”,测量队员回答说。詹天佑严肃地说:“技术的第一个要求是精密,不能有一点模糊和轻率,‘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能工程人员之口。”接着,他背起仪器,冒着风沙,重新吃力地攀到岩壁上,认真地又重新勘测了一遍,修正了一个误差。当他下来时,嘴唇也冻青了。 不久,勘探和施工进入最困难的阶段。在八达岭、青龙桥一带,山峦重叠,陡壁悬岩,要开四条隧道,其中最长的达一千多米。詹天佑经过精确测量计算,决定采取分段施工法:从山的南北两端同时对凿,并在山的中段开一口大井,在井中再向南北两端对凿。这样既保证了施工质量,又加快了工程进度。凿洞时,大量的石块全靠人工一锹锹地挖,涌出的泉水要一担担地挑出来,身为总工程师的詹天佑毫无架子,与工人同挖石,同挑水,一身污泥一脸汗。他还鼓舞大家说:“京张铁路是我们用自己的人、自己的钱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全世界的眼睛都在望着我们,必须成功!”“无论成功或失败,决不是我们自己的成功和失败,而是我们国家的成功和失败!” 为了克服陡坡行车的困难,保证火车安全爬上八达岭,詹天佑独具匠心,创造性地运用“折返线”原理,在山多坡陡的青龙桥地段设计了一段人字形线路,从而减少了隧道的开挖,降低了坡度。列车开到这里,配合两台大马力机车,一拉一推,保证列车安全上坡。 詹天佑对全线工程曾提出“花钱少,质量好,完工快”三项要求。京张铁路经过工人们几处奋斗,终于在1909年9月全线通车。原计划六年完成,结果只用了四年就提前完工,工程费用只及外国人估价的五分之一。一些欧美工程师乘车参观后啧啧称道,赞誉詹天佑了不起。但詹天佑却谦虚地说:“这是京张铁路一万多员工的力量,不是我个人的功劳,光荣是应该属于大家的。” 京张铁路建成后,詹天佑又继任了粤汉铁路督办兼总工程师。这时,美国决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学位,要他亲自去美国参加授衔仪式。为了全力参加祖国铁路建设,他放弃了这一荣誉。 辛亥革命后,詹天佑为了振兴铁路事业,和同行了起成立中华工程学会,并被推为会长。这期间,他对青年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倾注了大量心血,他除了以自己的行为作出榜样外,还勉励青年“精研学术,以资发明”,要求他们“勿屈己徇人,勿沽名而钓誉。以诚接物,毋挟褊私,圭璧束身,以为范例。” 詹天佑从事铁路事业三十多年,几乎和当时我国的每一条铁路都有不同程度的关系。到晚年,因积劳成疾,不幸于1919年病逝。周恩来同志曾高度评价詹天佑的功绩,说他是“中国人的光荣”。 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其间,厘定了各种铁路工程标准,并上书政府要求全国采用。中国现在仍然使用的4尺8寸半标准轨、珍氏自动挂钩(Janney Coupler,亦称姜坭车钩、郑氏车钩,美国人 Eli Janney 所创)等等都是出自詹天佑的提议。此外詹天佑亦着重铁路人才的培训,制定了工程师升转章程,对工程人员的考核和要求作出明文规定,并且定明工程师薪酬与考核成绩挂钩。京张铁路堷训了不少中国的工程人员,詹天佑所制定的考核章程亦成为其他中国铁路的模仿对象。 京张铁路建成后,詹天佑获宣统赐工科进士,任留学生主试官等职。1910年,任广东商办粤汉铁路总公司总理兼工程师,1912年兼任汉粤川铁路会办,负责兴建粤汉及川汉铁路。此后一直定居在汉口俄租界的鄂哈街9号(今洞庭街51号)。同年成立“中华工程师学会”,并被推举为首任会长。民国成立后,于1913年获政府委任为交通部技监,1914年获颁授二等宝光嘉禾章。1916年,获香港大学颁授荣誉法学博士学位。1919年初,受命往海参崴和哈尔滨任协约国监督远东铁路会议中国代表。4月因病回汉口,4月24日病逝,终年五十九岁。 詹天佑与其妻谭菊珍埋葬在京张路青龙桥火车站附近。1922年青龙桥火车站竖立詹天佑铜像。1987年,附近再建成詹天佑纪念馆。 在纪念京张铁路100周年之际,张家口人民永远缅怀京张铁路的总设计师詹天佑,2005年在张家口南站广场,建起詹天佑塑像。詹天佑是我国近代科学与工程技术史上的先驱,也是我国近代史上杰出的爱国知识分子。清咸丰十一年(1861)四月二十六日生于广东省南海县,清同治十一年(1872),考取公费赴美留学。清光绪七年(1881)六月,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雪菲尔德理工学院土木工程系,同年八月回国。曾先后任福州船政学堂和广州水陆师学堂教员。清光绪十四年(1888)任天津铁路公司工程师。19世纪八十年代,他投身于中国铁路建设事业,曾主持过我国京张、川汉、粤汉等早期铁路的建设,为发展我国早期铁路建设事业呕心沥血,奋斗终生。特别是他主持的京张铁路(1905—1909)的建成,震惊中外,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振奋了民族精神,推动了铁路事业的发展。他在帝国主义列强面前不畏强暴,威武不屈,提出“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不受外侮,以自立于地球之上”的口号,代表了炎黄子孙百折不挠、永不屈服的高尚的民族气节,永为后世楷模。1919年4月24日在汉口仁济医院病逝,享年59岁。同年在青龙桥车站竖立一座詹天佑全身站立铜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1-16
苏武"身居异邦,心在祖国"。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匈奴且�侯即位,便自称是汉天子的晚辈,并把战乱中扣押的汉朝使者一齐送回汉朝,武帝也以礼相待,委任苏武以中郎将职,持旄节护送被扣押的匈奴使者回国,同时赠送且�侯单于丰厚礼物。于是苏武同副中郎将张胜,随员常惠以及卫士等一百多人到了匈奴。不料单于收下礼物,却认为汉朝软弱,便以狂妄骄横的态度对待汉朝使节。事有凑巧,就在使节团返朝复命之际,匈奴发生了贵族缑王和虞常等人的谋反未遂事件,卫律奉单于之命,审理这桩谋反案,虞常供出与张胜有联系。单于大怒,召集首领们商议要杀掉汉朝使者,近臣们认为杀他们不如令他们投降,单于同意并派卫律去劝降苏武,苏对常惠等人说:"丧失气节,辱没国家,虽生,有何脸面回大汉?"说着,拔出佩刀刺进胸膛,卫律大惊,亲自上前抱住苏武,又忙着派人快马加鞭去请医生。单于钦佩苏武的气节,更加希望苏武投降,早晚派人问候。并许之以高官厚禄和采取刑场陪斩等恐吓手段,但苏武软硬不吃。单于令将苏武关闭在一个深旷的大地窖中,并断绝他的饮食,天降大雪,苏武撕下毡毛就着雪吃,几天不死,匈奴十分惊奇,以为神助,便把苏武押解到渺无人烟的北海(俄罗斯贝加尔湖)边牧羊,并说,只有等公羊生了小羊,才放他回国。苏武在北海拄汉节牧羊,几年的风霜雪雨,磨蚀了节杖上的毛饰,但却磨不掉苏武对祖国的思恋之情,汉昭帝继位后,汉朝与匈奴停战修好,几经周折,终于使苏武在公元前81年获释返回汉朝。苏武在匈奴历尽艰难困苦,度过整整19年,他壮年出使,返汉时已须发染霜。虽然一生没做什么惊天动地之举,但他威武不屈、贫贱不移的爱国之心,却世世代代为人所称道。

陈嘉庚"身居海外,心向祖国"。陈嘉庚十七岁就侨居新加坡,经过数十年的苦心经营,积蓄了大量资产。但他不是拜金主义者。他认为:金钱只有散播在祖国的土地上才最有用!抗日战争时期,时刻关心祖国命运的陈嘉庚,率领"南洋华侨总会慰劳视察团",回国慰问了抗日军民。在重庆,国民党官员把他当作财神爷,花了八百元办了豪华宴席招待他,请教的都是怎样才能升官发财的道道。在延安,毛泽东在窑洞请他吃了一顿二角六分钱的客饭,坐的凳子也是七跷八裂的,可是谈论的都是救国救民的大道理。返回新加坡后,在向侨胞谈论归国观感时,陈嘉庚严厉批评了国民党的铺张,赞扬共产党的清明。他满怀激情地宣告:"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陈嘉庚一生对中国的教育事业的捐款,如果根据黄金在国际场上的价格计算,至少相当于一亿美元。陈嘉庚不愧为华侨的旗帜,民族的典范。

钱学森是现代著名力学家,中国研制火箭技术的元勋之一。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36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硕士,1939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数学博士。后在加州理工学院任教并进行科学研究。早在30年代就提出了跨声速流的相似律,并与美国著名物理学家、航天科学创始人之一冯·卡门最早共同提出高超声速流的概念。40年代与卡门共同提出球壳与园柱壳新的非线性失稳理论,在火箭与喷气推进方面提出并实现了用火箭作助推器,其远程火箭推进研究是航天方面的开创性成果。1947年,年仅37岁的钱学森已被公认为力学界和应用数学界的权威,卓越的空气动力学家,现代航空科学与火箭技术的先驱,控制论的创始人。从1935年至1955年,他在美国20年间的学术成就,使他有丰厚的生活待遇。但他始终眷恋自己的祖国。新中国成立的第6天,他得知消息后,便宣布决定回国。当时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说:"我宁肯枪毙他,也不愿放他回中国,无论什么地方,他都顶5个师",并通知移民局阻挠。因此,钱学森突然被美联邦调查局非法逮捕,拘押15天。美国移民局甚至限制他的人身自由,使他整整5年处于变相软禁的境地。但这并没有磨掉钱学森夫妇返回祖国的意志和决心。1955年6月,钱学林为早日回到祖国,写信给全国人大常委会,向祖国母亲求援。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关怀与安排下,终于搭乘轮船回国。回国后,历任中科院力学所所长、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防科工委副主任、中国科协主席等职以及中科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他开创了我国工程控制论、稀薄气体动力学、物理力学的研究,有关超音速及跨音速空气动力学、薄壳稳定理论,对航空工程理论具有创造性的贡献。他直接参与组织领导了我国运载火箭、导弹、卫星的研制攻关工作,为创建和发展我国航天事业及培养国防尖子人才做出了举世嘱目的贡献。他是我国近代力学和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奠基人和倡导人。1989年钱学森获国际技术学界最高奖"小罗克韦尔奖章",并进入"世界级科技与工程名人"之列。1991年获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称号和一级英模奖章。1994年作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科技人员"获得"何良何利基金奖"。他在受奖书面发言中说:"……对于我的工作,党和人民满意,祖国满意,这是我一生的心愿!"

钱三强是现代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7年赴法国留学,在伊伦·约里奥━居里夫妇指导下,在巴黎大学进行原子核物理方面的研究,1940年获法国国家博士学位。1939年初他与居里合作对核裂变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的实验结果支持了当时刚发现的裂变现象的解释。他首次算出弱能量电子的(真)射程和能量关系,并与实验结果相符。1946━1947年,他与人合作发现铀的三分裂和四分裂现象。接着,他对铀三分裂机制的解释被各国物理学家所接受,丰富了人们对裂变现象的了解和认识。约里奥━居里夫妇曾共同签订了对他的鉴定:"……十年间,在那些到我们实验室来并由我们指导工作的同代人当中,钱三强最为优秀。我们这样说,并非言过其实……"。1948年回国后,历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北平研究院原子能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原子能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二机部副部长、中国科协副主席等职。在创建中科院和领导组织我国原子能事业、核武器研制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培养了大批尖端科技人

聂荣臻"沤心沥血,攻尖强国"。一定要造出中国的导弹、原子弹,这是功勋卓著的聂荣臻元帅的毕生心愿。1956年,聂向党中央请缨主管科学技术。以后,他贯彻毛泽东、周恩来的指示;制定了"以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资本主义国家已有的科学成果发展尖端武器"的方针,率领广大科技工作者为研制导弹、原子弹而努力工作,取得了重大的进展。1960年,我国遭受三年的自然灾害。苏联当局又片面撕毁技术援助协定,撤走全部技术专家,原料和技术资料停供。"两弹"的研制遇到了严重困难。于是,还继续搞不搞"两弹",在国防工业和国防科研系统,出现了意见分岐。聂帅坚持在继续贯彻军委以"两弹为主、导弹第一"方针的前提下,注意常规武器的配套生产,以应部队装备急需。并采取了有力的攻关措施。经过科研机构和广大技术人员的艰苦奋斗,到1964年,终于依靠自己的力量,研究成功了多种型号的导弹,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不久又试验成功第一颗氢弹,并为远程火箭、人造地球卫星、核潜艇等的研制成功奠定了基础。当时,在科学技术后进的中国,"两弹"能够上天,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是广大科技人员的智慧结晶,也是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用意志和胆略谱写的一曲爱国主义的颂歌。

卢嘉锡是现代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34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1939年获伦敦大学博士学位。后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等处从事结构化学研究。1943年,他用电子衍射法测定了硫氮、砷硫等化合物的结构,解决了国际上长达半个世纪的争论。他还在燃烧和爆炸问题的研究中取得了为美国化学界所瞩目的成就,获美国国防研究委员会颁发的科学研究与发展成就奖。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他就搭乘货轮返回祖国,回到母校-厦门大学,担任化学系教授、系主任、理学院院长等职。1958年参加筹建福州大学,后任化学系教授、副校长、名誉校长。1960年创办中国科学院华东(后改名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以后又担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在他的组织和指导下,已发展成初具规模的物质结构研究基地。他领导的固氮研究小组创造性地提出"网兜状"原子簇结构模型,被称为"福州模型",在国际化学界处领先地位。1978年他率领我国代表团参加了在美国举行的第三届国际固氮会议,所做学术报告受到国际同行赞同,为祖国赢得了荣誉。该成果分获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一等奖和中科院重大科技成果特等奖。他曾提出"结构敏感"性能的概念,领导物质结构研究所成功地研制出一系列新技术晶体,1987年获中科院特等奖。1984年当选为欧洲科学院院士。1985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邓稼先"献身核弹,舍家为国"。邓稼先早年留学美国,刚满26岁就获得"娃娃博士"学位凯旋回国,开始了原子核理论研究工作。1958年8月的一个夜晚,他领受到参加原子弹研究任务后歉意地对妻子说:"鹿希,以后家里的事我就不能管了。我的生命就献给未来的工作了。做好了这件事很有意义,为它死了也值得!"这突如其来的话使年仅30岁的许鹿希感到又突然又悲凉!她不仅带着两个孩子,还要照顾病魔缠身的公公和婆婆。但她理解丈夫的事业,咬牙说:"我支持你!"1964年10月间,他母亲突然病重,在医院里已奄奄一息,但此时即将试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无法脱身。当蘑菇云在西北大漠上腾空而起的时候,人们为胜利而欢呼雀跃时,领导却给他一张回北京探望病母的车票。母亲见到儿子,只是把放在枕边登载着原子弹爆炸消息的《人民日报》拿出来,没来得及怪儿子从前不把自己的工作告诉她,就安详地永远睡去了。送走母亲后他又投入氢弹的研制。氢弹爆炸成功了,可他的家却被抄,妻子被当作所谓"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人物拉出揪斗,孩子无人管。但他顾不上家庭,仍夜以继日地工作着。他在身患癌症,病势垂危之际,还几次给原子弹研究院领导打电话谈工作。邓稼先把整个身心都奉献给了"两弹"事业!
第2个回答  2008-11-16
  屈原,名平,“原”是他的字,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一个贵族家庭。青年时期,为了掌握渊博的知识,他如饥似渴的阅读了大量有关天文、地理、历法、农业、文学、艺术方面的著作。在刻苦学习的同时,还努力钻研写作,二十多岁时,他根据楚国祭神的歌词改写的《九歌》,传遍了全国 。屈原的学问和才干 ,博得了楚怀王的赏识,任命他担任左徒(比丞相小一些的官职)。
  屈原走上从政的道路后,极力主张实施变革,任用贤能,富国强民,完成统一全中国的大业。但变法刚开始,就遭到以子兰为首的楚国贵族集团的仇恨和排挤,他们在楚怀王面前造谣中伤,昏庸的怀王,误信谗言,把屈原降职为“三闾大夫”(管理皇族事务,主持宗庙祭祀的闲职)。屈原虽然降职了,对楚国的命运仍十分关注。当秦国为了破坏六国联盟,派特使张仪来楚国游说时,屈原冒死进宫劝说怀王不要上当。当怀王轻信秦国,要去与秦王会盟时,屈原流着泪进行劝阻,但都遭到子兰一伙的阻拦。后来怀王被秦国软禁,死在咸阳。屈原悲痛之余,希望刚即位的顷襄王能变法强国,洗雪楚国的奇耻大辱!但顷襄王比怀王还要昏庸,亲秦派依然得势,他们唆使顷襄王把屈原赶出朝廷,放逐汉北。秦国攻破楚国郢都后,楚国濒临灭亡,屈原悲痛之余,投汨罗江而死。
  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铁路工程专家。他自幼酷爱学习。1872年,12岁的詹天佑考取了第一批幼童赴美留学班。在美国中学读书的时候,他发愤学习自然科学。1878年,17岁的詹天佑考入了美国耶鲁大学,学习土木工程和铁路专业,后来以优异的学习成绩毕业。1881年,年仅21岁的詹天佑抛弃了国外优越的生活条件,毅然回到了祖国。1888年,在当时的中国铁路公司任工程师。在他刚刚开始任职的八十天里,就顺利地完成了塘沽到天津的铁路铺轨任务。后来,他又设计建成了滦河大桥。1894年,英国工程研究会正式接纳詹天佑为会员。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修筑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1919年,詹天佑积劳成疾,不幸逝世,终年58岁。
  (1)张自忠,国民革命军33集团军总司令,率部多次于日军血战,曾取得过喜封口,临沂,随枣的战役的胜利.后在枣宜会战中殉国.
  (2)狼牙山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大部队撤退阻击树倍与己的日军,最后弹尽粮绝,全部跳下山崖.
  (3)林则徐,禁烟运动,壮我中华.
  (4)李宗仁,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抗战时期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组织徐州会战,冬季攻势,枣宜会战等正面战场的重大战役,取得过台儿庄大捷.有效的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6-13

煌煌璀璨的中华文明,是由无数的爱国人物和革命先烈点亮的,从古时候的屈原霍去病司马迁郑成功戚继光,到近现代的吉鸿昌方志敏,从古至今层出不穷前赴后继,都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第4个回答  2019-07-30

琳琅故事会

详情
    官方电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