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有效高中化学教学效率

如题所述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目标应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把“以生为本”这一理念贯穿在教学活动的始终。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化学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在改革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好的因素,阻碍了化学课堂改革的深入发展,如有的教师不能真正领悟新课改的精神,对新课改理念不太适应,在实际教学中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知识结构、教学评价、提问方式等没有发生实质性的转变,不能把新课改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还有的教师在教学中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提问一问一答,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质疑精神被扼杀;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有的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出现。这些都对化学教学的效果产生了消极影响,应该引起教师的重视。
一、充分备课,督促学生进行预习
成功的化学课堂教学离不开课前的准备活动,化学学科和其学科不同,它需要准备丰富的内容,包括与教材相关的课外阅读资料、实验器材、活动方案等。化学教师需要做很多工作,首先要和同学科的教师一起备课,包括教学大纲的研读、教学重难点的把握、学习进步的分析等。在集体备课后,化学教师还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二次备课,在二次备课的时候需要准备教材、教学环节的设计、课堂达标的布置等。这部分的备课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教学流程和教学方法不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而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变,根据课堂反馈进行调整,以保障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在新课改背景下,课堂不再是教师的独角戏,即便教师再努力,如果学生不进行课前预习,就不可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学会预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这对学生的终身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它不但能帮助学生提高自学能力,还能使学生有针对性地听讲,能为高效课堂的构建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合理规划课堂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短短的45分钟,争取使教学效率达到最优化。这就要求教师要对课堂时间进行合理规划,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时间的分配等。在实际操作中,有的教师会陷入一个误区,认为只有把知识都传授给学生,学生掌握到的、得到的才会更多。其实恰恰相反,在经过20分钟左右的理论学习后,学生的精力已经不再充沛,这时候教师应给学生创造活动的机会,通过讨论来缓解他们疲劳感,再次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使他们继续研究化学知识。
高效课堂的构建有这几个环节:教师讲解、学生独立思考掌握、课堂达标。教师在讲解一段时间后,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有机会把学到的知识进行整理,并让学生自己去总结规律,构建知识网络。
三、精心设计课堂达标练习
课堂达标区别于课后作业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它是教学结束后及时进行的,是课堂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有力手段,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加强记忆,把学到的知识能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去,能为一堂化学课画上完整的句号。这些习题的设置有一定的针对性和目的性,教师讲完某一知识点后就及时给学生出几道相关的练习题,帮助他们巩固新学到的知识。作为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最佳方法。课堂达标练习的设计应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依据,在考察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下,还要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课后作业是一个对课堂知识进行强化的过程,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能力,教师一定要加强对学生课后作业的检查力度,避免出现草草了事的现象,一旦发现学生作业不认真,教师就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总之,教师要多关注、多辅导,起到为学生“导航”的作用。
四、注重实验教学,给课堂注入新的生机
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通过实验能强化学生的记忆,如果教师只是讲解实验,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印象不会深刻,也许很快就遗忘了,这和学生亲自操作、亲眼看到化学现象效果是不同的。动脑动手,亲自体验是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搭建思维发展的平台,让学生在化学实验中发现现象,获取知识,提高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进而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和理解。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让他们充分思考,自主探究,消化吸收,自主发现,驰骋于广阔的天地,通过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达到触类旁通的学习效果,让学生的思维开出绚丽的智慧之花,让学生获取化学知识的同时,提高思维能力、解题能力、应用知识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思维品质,并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预习,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使课堂教学应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这是一种高超的教学艺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