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外毒素与内毒素有什么区别

如题所述

1、存在部位

外毒素由活的细菌释放至细菌体外;内毒素为细菌细胞壁结构成份,菌体崩解后释出。

2、细菌种类

外毒素以革兰氏阳性菌多见;内毒素以革兰氏阴性菌多见。

3、化学组成

外毒素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分子量27,000~900,000);内毒素主要成分为磷脂一多糖一蛋白质复合物(毒性主要为类脂A)。

4、稳定性

外毒素不稳定,60℃以上能迅速破坏;内毒素耐热,60℃耐受数小时。

5、毒性作用

外毒素毒性强,微量对实验动物有致死作用(以ug计量)。各种外毒素有选择作用,引起特殊病变,不引起宿主发热反应。抑制蛋白质合成,有细胞毒性、神经毒性、紊乱水盐代谢等;内毒素毒性稍弱,对实验动物致死作用的量比外毒素为大。各种细菌内素的毒性作用大致相同。引起发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粒细胞减少血症、施瓦兹曼现象等。

6、抗原性

外毒素抗原性强,可刺激机体产生高效价的抗毒素。经甲醛处理,可脱毒成为类毒霉,仍有较强的抗原性,可用于人工自动免疫;内毒素刺激机体对多糖成份产生抗体,不形成抗毒素,不能经甲醛处理成为类毒素。

扩展资料

内毒素脂多糖分子由菌体特异性多糖、非特异性核心多糖和脂质A三部分构成。脂质A是内毒素的主要毒性组分。不同革兰氏阴性细菌的脂质A结构基本相似。因此,凡是由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感染,虽菌种不一,其内毒素导致的毒性效应大致类同。

外毒素由厌氧芽孢梭菌、A群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炭疽杆菌等产生;某些革兰阴性菌如霍乱弧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等亦能产生外毒素。大多数外毒素在菌细胞内合成后分泌至胞外,且分泌机制相似。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内毒素 百度百科-外毒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2-05

    化学本质不同。外毒素是蛋白质,热稳定性差,可以加热失活。内毒素为脂多糖,热稳定性差,加热不失活。

    免疫原性不同。外毒素免疫原性强,可以引起较强的免疫反应。内毒素免疫原性差,无法引起强烈的免疫反应。

    产生菌种不同。外毒素为革兰氏阳性菌和少部分革兰氏阴性菌产生,而内毒素为革兰氏阴性菌产生。

    感染方式不同。外毒素可以分泌的形式进入机体,即外毒素可单独致病,不需要细菌与之同存。内毒素只能在革兰氏阴性菌菌体裂解后释放,所以内毒素的致病一定伴随着细菌的入侵。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2-28
相似回答